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提出了菜籽油油脚-皂脚“水解-醇解,皂化”复合裂解清洁工艺。脂基裂解率98%,脂肪酸得率96%,芥酸纯率95%。由油脂化工热力学,动力学的理论,实践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得到油脚-皂脚基裂解率,脂肪酸得率各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显著性水平和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复合裂解高效提取菜油脚—皂脚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高效提取菜油脚—皂脚脂肪酸的技术关键,显著提高菜油脚—皂脚脂基裂解率和脂肪酸得率,提出水解― 醇解、皂化复合裂解清洁工艺.结果表明,脂基裂解率98% ,脂肪酸得率96 % ,芥酸纯度95 % .最佳工艺条件及其影响显著性程度为:水与菜油脚—皂脚体积比3:1( 影响显著) ,水解时间12h( 影响显著) ,水解温度190℃,黑脚醇解- 皂化时间8h.  相似文献   

3.
垃圾填埋场稳定化研究(I)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填埋场的实验室规律的模拟实验,研究了负温和低温条件下城市生活垃圾的降解行为。经8个月的降解,发现含水率,污泥的加入以及高温均有利于垃圾降解,菜类垃圾的降解率为50%以上;而含水率60%的混合垃圾,降解率20%以下。测定单位垃圾产生的气体和浸取液量以及浸取液的化学耗量量、含水率和无机残渣。讨论了本工作在寒区填埋场工艺设计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以剩余污泥发酵液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中链脂肪酸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醇/酸比会显著影响中链脂肪酸产率,当醇/酸比为2∶1时,己酸产量为4.49 g/L,碳利用效率达84.4%;底物浓度对中链脂肪酸产率的影响主要为高浓度的乙醇和产物会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拟合分析表明,当底物浓度低于800 mmol/L时,抑制作用并不明显,但在600 mmol/L的底物浓度下,停滞期最短。综上,最佳条件为:醇酸比为2∶1,底物浓度为600 mmol/L。在最佳条件下,以剩余污泥发酵液为底物生产中链脂肪酸时,己酸产量高达6.2 g/L,表明以剩余污泥发酵液为底物产中链脂肪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有机污水的厌氧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是多种不同作用的微生物群体综合反应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分解菌属对不溶性有机物的水解作用,供纤维素、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水解成单糖、甘油、长链脂肪酸、多肽和氨基酸等水溶性物质;酸化菌属的酸化作用,供上述化合物进一步分解为短链脂肪酸、醛、酮、醇、氢等简单的物质;甲烷菌属将特定的中间产物甲酸、乙酸、甲醇和氢转化为甲烷和CO_2,使污水中有机物最终降解。传统的厌氧处理工艺将复杂的生物过程合并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使在生理、营养、代谢、适宜环境等方面不同的微生物群体共处在同一条件下生殖和工作。这些微生物群体除了相互依存、协同工作的一面外,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其中包括代谢产物对自身的抑制和微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介绍,尝试采用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反应器厌氧工艺处理某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废水试验。研究表明,在中温(37℃±1)环境下,容积负荷在6.0-7.0kgCODcr·m^-3·d^-1时,CODcr去除率维持在80%左右,运行稳定。本试验取得的试验效果,为以后的利用厌氧技术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废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反渗透(RO)工艺纯水机作为饮用水净水机之一近年来十分畅销,在日本和韩国纯水机的普及率已达到70%,在中国北京市纯水机的普及率约为4%,市场潜力巨大。但在使用过程中,每产1L净水,弃水达3~4L;如按每人每天饮用3L水计算,若使用反渗透工艺纯水机,每人每日的弃水达到9~12L,假如普及率达到发达国家的70%,北京一个城市每目的弃水量将达到10.71万~14.28万m^3。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提出了RO工艺纯水机弃水量的减少及利用措施,通过技术和行政手段达到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工艺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陶大均 《环境科技》1999,12(1):29-32
环境影响评价推行清洁生产工艺,统筹生产工艺全过程,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水平。清洁生产工艺包括节约材料,提高产品得率,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实行“三废”综合治理,将废物资源化。故清洁生产工艺将达¥帅0下的目标:(l)能回用于生产的工艺废水、废气全部回用于生产工艺中去;(2)不能回用于生产的工艺废水、废气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3)通过废水、废气的处理技术,以求达标排放;(4)固体废弃物得到很好的综合利用。为达到上述目标,清洁生产工艺应按如…  相似文献   

9.
以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粗甘油为碳源,采用圆红冬孢酵母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通过对发酵影响因素的优化,确定了最适发酵条件为:种子复苏时长24 h、富集时长10 h、接种量为6%、初始粗甘油浓度为60 g/L、C/N为60、有机氮占总氮比例为75%、发酵体积为100 mL、发酵温度为30 ℃、发酵时间为6 d,在此条件下,获得总产油量为10.56 g/L,油脂产率为0.229。与无机氮源硫酸铵相比,有机氮源蛋白胨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油脂含量和总产油量。通过测定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并利用Hoekman方程估算所得生物柴油的性能指标,表明其符合中国、美国及欧盟标准。该方法既为粗甘油的再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又为生物柴油的生产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AI-Si(质量分数为24.3%和AI-Si(质量分数为29.2%)合金在机械搅拌作用下初晶硅形貌变化的工艺参数,半固态料坯的制备方法和半固态挤压成形的工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605℃是该成分范围的过共晶铝硅合金合适的半固态搅拌温度,在该温度下恒温搅拌50min可有效地改变板条状初晶硅的形态,获得平均直径为200μm的球状化的初晶硅;在上述优化的半固态工艺条件下采用挤压铸造工艺获得了优质的近终成形圆盘形零件。  相似文献   

11.
食品废物含有大量的油脂,本研究对食品废物的油脂含量进行了连续监测,以其为原料开展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并对其组成进行测试分析,同其他原料所得生物柴油作对比,结果表明:食品废物的平均含油率均超过了10%(干基)。利用食品废物中提取的废弃油脂制取的生物柴油以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含量最高,分别为38.70%、亚油酸甲酯18.32%和棕榈酸甲酯31.72%,其组成与以植物油为原料合成生物柴油组成基本相似,符合作为柴油替代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技术包括污水回用,酶法脱毛替代传统灰浆脱毛,烧碱浸碱替代石灰硫化钠浸碱,碱法回收废铬液及混合脂肪酸法回收回软工段油脂等五个技术要素。前四个技术要素互为协高、互为关联,构成A技术单元。混合脂肪酸 法回收油脂单独构成B技术单元。  相似文献   

13.
PLFA法研究稻草固态发酵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稻草固态发酵体系中同时接种土壤微生物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用磷脂脂肪酸(PLFA)谱图分析法研究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群落和生物量变化,同时监测木质纤维素降解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可达44%.根据标记性脂肪酸的变化,在发酵第6 d,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的含量都达到了最高值,其中,革兰氏阳性菌的含量较低;真菌和细菌的脂肪酸含量比值变化范围为0 .2~0 .5,说明真菌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主要群落.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发酵后期以18碳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与标记性脂肪酸分析结果一致,同时跟木质纤维素降解率的变化趋势对应,因此PLFA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反映稻草固态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市五年来酸雨化学特性和发展趋势,指出了酸雨的主要来源和控制酸雨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单独臭氧氧化降解化工废水的效率较低,为提高降解效率,研究者们开发了O3/UV、O3/H2O2、O3催化氧化等组合工艺,不仅能够对难降解有机物进行降解,而且最终生成无害的氧气.关于O3/UV、O3/H2O2、O3催化氧化这三种臭氧高级氧化法处理化工废水的协同机理及一些研究进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分别阐述了研究者们对各方法一些应用研究,对臭氧高级氧化在化工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柠檬渣对污水中Cu2+的吸附性能,利用H2SO4与NaOH对柠檬渣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 测试了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容与孔径等性能,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电镜(SEM)和能谱(EDS)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佳改性条件:H2SO4改性后的炭化温度为80 ℃,NaOH改性后的炭化温度为90 ℃,w(NaOH)∶w(H2SO4)为0.3.改性后的柠檬渣较原柠檬渣比表面积由88.3 m2/g增至392.2 m2/g,灰分率降低了90.7%,碘吸附值提高了近5倍,孔径分布主要是中孔;柠檬渣属于无定型结构,改性后的柠檬渣有CC生成,形成了芳香烃,表面形成了密集的孔;改性后柠檬渣主要由碳元素组成,从而能有效吸附Cu2+,对Cu2+的吸附率能达到85.3%. 由红外分析可知,改性后的柠檬渣吸附Cu2+后3 804 cm-1处的吸收峰消失,说明Cu2+取代了这个吸收峰所代表的官能团及部分O—H中的H+.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系水面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乙烯酸与氯乙酸在一定比例的乙醇-碱水溶剂中部分羧甲基醚化,再在低温碱性水溶液中,用高级脂肪酰氯部分酯化,合成羧甲基聚乙烯醇脂肪酸酯.进一步与铝盐作用,制备水面浇油换油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凝油剂对燃料油及原油的凝油速度快、凝油彻底,凝油块可用丝网捞出,水面无油花遗留.进一步研究表明,凝油剂的凝油性能与聚乙烯醇的羧甲基取代度和酯化度有关,与脂肪酸的链长有关.  相似文献   

18.
2株芽孢杆菌利用不同碳源生产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艳彬  马放  任南琪  黄君礼  王爱杰 《环境科学》2005,26(5):152-152-155
探讨了在纯培养和混合培养的条件下,2株芽孢杆菌F2和F6生产高效絮凝剂过程中对碳源的利用情况.研究表明,多种分子量在200以下的有机物能够作为碳源用于高效絮凝剂的生产,包括:单糖、双糖、醇、有机酸和酯类等,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发现利用废糖蜜、生物制氢废液和纤维素糖化液等廉价的生物质废料能够生产出性能良好的生物絮凝剂.  相似文献   

19.
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分类特性及其卤代活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XAD树脂对原水中的天然有机物进行富集分类 ,将其分为腐植酸、富里酸、亲水酸和其它亲水物质等 4种有机组分 .考察了原水中各有机组分的分布及其在加氯消毒过程中的三卤甲烷生成量、生成速度及耗氯量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 ,原水中的主要成分是富里酸 ,占有机物总量的50.7% ,其它3种成分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原水具有较高的三卤甲烷生成能力 ,富里酸是生成三卤甲烷的主要有机组分 ;对各有机组分卤代活性的研究表明 ,腐植酸、富里酸和亲水酸具有较高的卤代活性 ,其它亲水物质的卤代活性较低 ;从各有机组分的三卤甲烷生成速度及与氯反应速度来看 ,腐植酸、富里酸及亲水酸具有较快的三卤甲烷生成速度 ,与氯的反应速度也较快 ,而其它亲水物质的三卤甲烷生成速度及与氯的反应速度均较低 .  相似文献   

20.
铝粉表面超声波化学镀Ni-Co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铝粉表面进行镀Ni-Co合金层的研究,为制备新型的空心陶瓷吸波材料提供基础原料。方法利用超声波化学镀法。结果铝粉经过超声波化学镀Ni-Co合金,质量增加平均百分率达到了89.0%,通过SEM,EDS和XRD分析,表明在铝粉表面形成了Ni-Co合金层。结论利用超声波化学镀法能够在铝粉表面形成Ni-Co合金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