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藏江河堵溃灾害及成灾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江河堵溃灾害指由江河两岸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等在主河道形成堵塞坝和溃决造成的灾害.西藏近年发生的14次江河堵溃灾害都分布于藏东、藏南地区.根据形成江河堵塞坝的山地灾害类型其可划分为滑坡堵溃灾害和泥石流堵溃灾害及滑坡、泥石流混合堵溃灾害,形成过程各有特点.西藏江河堵溃灾害集中分布于藏东、藏南,这与这里下述因素有关:河谷深切,山高坡陡;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繁;第四系冰碛等松散堆积物深厚;海岸性冰川发育,冰湖广布.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16,(2)
考虑到某一灾害事件可能会由多种源发灾害事件相互耦合作用造成,且次生灾害事件的演化过程可显著反映出整个灾害事件演化情况,通过引入"初始灾害事件"、"耦合灾害事件"等概念,并基于灾害演化网络,提出了灾害裂痕分析方法,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灾害演化的分析中,从灾害裂痕范围和灾害裂纹深度两个维度分析了灾害演化的机理及其整体情况,最后总结出灾害裂痕分析方法的作用及意义,对开展防灾减灾及应急处置等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的区划研究,旨在反映海岸带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适宜程度。提出了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的概念,构建了以海岸带灾害地质类型为基础的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值。将我国海岸带划分为2882个评价单元,利用海岸带灾害地质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地貌图等数字化图层,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将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划分为5级,即基本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段和极不稳定岸段。其中,基本稳定岸段分布于我国杭州湾以北;不稳定岸段分布于福建广东交界地带和台湾岛西部;极不稳定岸段分布于台湾岛东部;较稳定岸段和较不稳定岸段则交错分布于我国海岸带其余部分。  相似文献   

4.
学校灾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灾害学》2015,(1):161-166
调查旨在了解学校灾害教育实施的实际情况,总结问题,提出相应策略。按照地理区划,分别选取了部分省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共计375份。调查结果表明:灾害教育实施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如"教师虽积极认同灾害教育价值,但教学中却较少主动实施"等问题,提出应构建灾害教育体系,形成长效机制,促进灾害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5.
灾害系统:灾害群、灾害链、灾害遭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复杂性,将灾害系统中的多灾种情形分成三大类:灾害群、灾害链以及灾害遭遇。灾害群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的群聚和时间上的群发,各致灾因子之间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性,可依据多灾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价;灾害链则表现为类似多米诺骨牌的现象,各致灾因子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性,其风险可通过转移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灾害遭遇表现为各致灾因子之间的相互碰头现象,其风险可通过组合概率风险模型进行评估。狭义上的多灾种仅指致灾因子在空间上群聚或群发。灾害群的致灾程度是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对某一地区来讲,灾害群聚或群发,都会使区域总体致灾加重;灾害链与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大大超过其关联的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其中灾害链的致灾强度具有累加效应,而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具有叠加效应。灾害累加与叠加都可明显放大致灾的程度,形成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6.
张英  王民 《防灾博览》2011,(6):38-41
学校是灾害教育实施的最佳场所,学生具有一定的防灾素养后可以向家庭与社会传播,进而提高全民的防灾素养。国内尚无对学校灾害教育实施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进行相关书面访谈,旨在了解教师对灾害教育的理解及实际情形,同时也可通过这一调查提高教师开展灾害教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灾害救助评估是一种辅助决策工具,收集和分析灾害及灾害救助信息,为灾害救助活动的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评估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②灾害应急抢险需求与方案优化;③救助资源可获得性;④促进和加速灾后恢复与区域发展的可行性。灾害救助过程包括规划、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与解读、趋势预测、辅助决策、灾害监测等6个环节。灾害救助评估内容按照灾害救助阶段总体分为应急快速评估和灾后详细评估两大类。其中,应急快速评估主要侧重于灾情和应急救助需求,是灾害救助评估的传统研究领域,为应急抢险和受灾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信息支持;灾后详细评估则主要用于全面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阙维民 《灾害学》1994,9(2):90-93
灾害地图,作为一种专题地图,是地图方法在灾害研究中运用的基础。本文就灾害地图的组成、分类、编制、应用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国栋  康建成  闫国东 《灾害学》2010,25(3):114-118
对风暴潮灾害形成机理、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灾害风险区划与等级评估、灾害损失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①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多为主要社会因子和经济损失因子,而忽视主要气象水文指标(最大增水、中心风速等)对风暴潮灾害的影响,研究发现,最大增水和风暴潮灾害呈正相关关系;可通过主成分分析等相关数学模型提取指标因子,避免指标选取主观随意性,又能够客观的确定指标因子的权重;②应建立统一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综合指标;提出建立灾害熵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定量的反映所研究区域灾害损失整体水平,灾害熵值也可作为划分灾害等级的分级量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层次分析方法,选取地形因素、松散物质、降雨因素、植被因素等7个评价因子,完成了对研究区内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并探讨了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技术流程。根据评价结果:泥石流灾害发育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松散物储量及降水3个要素,其中地形地貌要素是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区内高危险的泥石流沟4条,主要为矿渣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中危险的8条;低危险的泥石流沟20条;弱危险的泥石流7条。因此,应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加强监测、适当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方法进行危险性控制,以便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秀虎  王卓妮 《灾害学》2012,(4):117-121
根据灾害防御基本原理,简要分析了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重庆、山西、辽宁、安徽、江西、广东、内蒙、贵州等省市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实践,借鉴国外灾害防御体制建设和机制设计的经验,探索性提出了组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6项基本内容,即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价、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发布机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与应急响应、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体系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制化;构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理论模型;并在专业能力支撑、行政支持、组织保障、政策法规等方面,对未来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筹委会主持下,全国多种灾害对策研讨会于8月28日至9月1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与会代表有20人在大会上发了言,就地震、地质、气象、环境、森林火害、城市交通等多种灾害的防治与对策及新技术(遥感等)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广  相似文献   

13.
广义灾害、灾害链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传甲 《灾害学》2000,15(4):13-18
探讨了“广义灾害”提出的必要性,给出了它的定义。讨论了广义灾害,灾害、祸和灾害链的分类,共性和个性,以及它们在事物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广义灾害、灾害链的结构,破坏作用、直接损失量,放大作用和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简略地讨论了防治灾害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农业灾害具有种类多样性、破坏严重性和发生必然性、地域随意性等特点 ;指出水利工程、林木工程、病虫害防治工程、农田治污工程 ,以及建立农业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系统工程是我国农业灾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提出农业灾害防治总的原则是 :在分析各种农业灾害发生原因的前提下进行重点预防 ,在弄清其破坏机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本文客观分析了我国农业灾害防治的现状 ,提出了监测预报手段亟需改进、规划并建设好农业灾害防治工程、以系统工程的观念建立和健全农业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加强农业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5—2020年青海省雷电灾害资料,研究该区域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5—2006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增加趋势;2007—2015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下降趋势;2016—2020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平稳略有上升趋势。青海省雷电灾害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分布特征,其中,雷灾密集区位于西宁市辖区、大通县、河南县、湟中县和互助县区域。1995—2020年,雷电灾害造成青海省人员伤亡282人,平均11人/a,同时对办公设备,广电、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和住宅等方面也造成了损失,其经济损失达1 247.12万元,平均47.97万元/a。  相似文献   

16.
灾害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彦东  于汐 《灾害学》2013,(1):117-120,145
灾害经济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1970年代后,灾害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灾害经济影响模型、生命价值评估和灾害保险与灾害风险证券化等方面。文章提出灾害经济学的研究框架,灾害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损失评估、减灾理论、灾害短期经济影响、灾害与长期经济增长、生命价值评估、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后恢复重建理论。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包括暴雨、雷暴、冰雹、大风、沙尘暴、龙卷风、大雾、高温、低温、台风、冻雨、霜冻、寒潮、干旱、洪涝等。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剧。因此提高国家综合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全民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是减轻气象灾害损失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2016,(2)
灾害的形成、发生与发展过程具有链式规律,灾害链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全面了解国内外灾害链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和分析灾害链研究相关文献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今后灾害链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中不同学者对灾害链概念的理解;其次,总结了灾害链研究中灾害链分类的3种方式——基于灾种的灾害链分类、基于灾害链时空结构的灾害链分类和基于灾害系统要素的分类;重点阐述了灾害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链形成机制、灾害链风险评估、灾害链损失评估以及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对策;归纳出灾害链研究中采用的3类主要方法——基于数据的概率分析方法、基于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和基于遥感实测的研究方法;最后对灾害链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落石灾害危险性应从灾害发生可能性与灾害致灾严重性进行评价,并以落石致灾概率表征致灾可能性,以人员损失和经济损失表征致灾严重性;以落石崩落、落石运动至威胁区域的可能性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分析致灾过程,将落石致灾概率分为危岩崩落概率、落石到达威胁区域概率、落石击中承灾体概率三部分,分别进行概率评价,并提出了量化算法;借鉴大坝、滑坡相关研究结果,结合落石灾害自身的特点,分析了承灾体的易损性,设定落石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提出了落石灾害经济及生命可接受风险建议值;应用本概率评价方法于重庆万州菜地沟危岩段,能够量化判定落石致灾危险程度,在工程应用中可有效评估落石灾害,并为后期危岩防治提供了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公路洪水灾害的特点和致灾机理,将公路洪水灾害分为山区沿河公路水毁、山区公路边坡水毁和平原区公路淹没水毁3种;分析了降雨、地形、岩土、植被和水系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大小的影响;根据各影响因素对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特点,选择影响因素特征参数建立了各类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指标对公路洪水灾害危险性大小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极低危险、低度危险、中等危险、高度危险和极高危险5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