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识的日益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核算愈显重要。本文应用生态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与意愿调查评估法等研究方法,对韶关森林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空气、休闲娱乐及保护生物多样性6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韶关森林生态系统6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769亿元,相当于该区GPD总量的94.14%;而6项功能指标中涵养水源功能价值最高,为3.25×1010元,占总价值42.26%;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全国单位价值的4.8倍。 相似文献
2.
绿色GDP核算——低碳发展背景下的再研究与再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GDP已是公众熟知的词汇,但由于其核算结果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扣减比例大并引发相关争议,我国在2006年首次发布核算报告后就暂停了试点推进工作。然而绿色GDP核算可使资源、环境成本凸显出来,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当前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初衷的低碳经济被大力提倡,它在国家发展规划层面属循环经济范畴。在这一背景下,重提绿色GDP核算,旨在推动如何正确评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本文阐述了绿色GDP的概念,分析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及绿色GDP核算存在的困难。通过自然资源耗减核算、环境质量降级核算和再生产品核算构建了经环境调整的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方程。在此基础上,以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载体生态产业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耗减对系统总产值的消减额度最大,环境质量降级次之,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则有正面作用,绿色GDP核算使系统的发展成果被重新认识。由此可印证,绿色GDP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有益补充,应引起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的继续关注;其核算方法应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3.
西南岩溶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岩溶区是举世公认的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系统之一,也是我国典型的极贫困代表区域之一.广西处于西南岩溶地区,岩溶面积为9.8×104km2,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41%.本文以广西为例,采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来测算广西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对1990~2003年广西岩溶生态环境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亏及生态压力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并提出预测模型.研究结果①广西生态足迹呈不断增加趋势,从1990年的0.601 7 hm2增加到2003年的1.137 8 hm2;②生态承载力呈不断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0.820 4 hm2减少到2003年的0.653 7 hm2;③生态盈亏从1990年生态盈余的0.218 8 hm2下降到2003年的生态赤字达-0.484 8 hm2,出现严重的生态赤字;④1990~2003年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由0.7334增加到1.7406,增长幅度巨大,从临界安全状态到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低碳发展的情景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旨在对我国地方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年为2020年)进行探讨,并通过设定基准情景(BAU),低碳经济政策情景(LES),以及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情景(ICS)三种政策情景对江苏省未来中长期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地方层面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所需要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表明,在地方和区域层面上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是有可能的,通过采取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到2020年,江苏省的能源需求将比基准情景减少28%,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50%,而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将有可能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52%左右. 相似文献
5.
引江济淮工程施工对沿线与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的影响,为监测和研究工程区施工前后、项目区内外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差异,收集2013~2021年收获季节的影像数据,分析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庐江县域RSEI均值为0.739 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工程施工并未显著影响庐江县全域生态环境质量;(2)施工区的RSEI值比施工前的历年均值低38.70%,施工结束后仍未明显改善,仅恢复到施工前84.13%的水平;(3)施工期项目1 km缓冲区内RSEI平均值降低了17.11%,完工当年生态环境已逐渐恢复至施工前88.28%的水平,将持续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直至达到新的稳态;庐江试验段工程施工后的环境恢复程度和施工效果较好,可为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阜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作物生产是通过轮作进行的,某些地区存在耕地的弃耕现象。Wackernagel生态足迹方法没有考虑复种的影响,耕地类生态足迹核算结果实际是播种面积,而生态承载力核算得到的是耕地面积,因此,二者不具有可比性,生态足迹盈余核算存在逻辑性错误。从理论角度采用复种指数修正耕地类生态足迹,使核算结果为耕地面积,增强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可比性。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分析了阜宁县区域生态经济系统1995~2003年的生态供需状况及发展能力变动趋势,采用生态足迹盈余强度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995~2003年,阜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从1.120 7 hm2增加到2.434 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人均生态赤字从0.815 3 hm2增加为2.017 2 hm2,发展能力由1.226 5增加为3.140 7,生态足迹盈余强度由-1.226 5增强为-0.495 7 hm2。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得到的发展能力和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Wackernagel方法所得结果,表明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7.
受制于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节能降耗、集约生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饭店业是我国消费领域影响面较广的部门,也是能源与资源消耗较多的服务行业,其中,空调、热水、照明和机电四大部分占饭店总能耗的80%-90%。因此,推动低碳技术扩散,普及低碳设备的运用对实现饭店业节能减排、低碳化经营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粤港澳地区星级饭店企业与节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饭店学术专家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饭店业低碳技术扩散障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从技术市场、信息媒介、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四个维度出发,探索当前饭店业低碳技术扩散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其来源。主要结论为,饭店内部障碍是制约低碳技术扩散的决定性因素,低碳设备成本与性能是主要市场因素,信息媒介障碍制约着低碳技术扩散的速度和范围,外部环境障碍表现为消费者与政府的理解支持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其根本任务是节能降耗,减少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以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速率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本文在低碳发展时代背景下,采用多学科交叉及其理论分析方法,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低碳农业应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在农业发展形态。低碳农业发展应树立持续性、协调性、公平性目标;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有序利用原则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则;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保护机制、生态修复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从树立农业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完善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责任,以促进农村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现代农业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作物生产是通过轮作进行的,某些地区存在耕地的弃耕现象。Wackernagel生态足迹方法没有考虑复种的影响,耕地类生态足迹核算结果实际是播种面积,而生态承载力核算得到的是耕地面积,因此,二者不具有可比性,生态足迹盈余核算存在逻辑性错误。从理论角度采用复种指数修正耕地类生态足迹,使核算结果为耕地面积,增强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可比性。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分析了阜宁县区域生态经济系统1995~2003年的生态供需状况及发展能力变动趋势,采用生态足迹盈余强度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995~2003年,阜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从1.120 7 hm2增加到2.434 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人均生态赤字从0.815 3 hm2增加为2.017 2 hm2,发展能力由1.226 5增加为3.140 7,生态足迹盈余强度由-1.226 5增强为-0.495 7 hm2。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得到的发展能力和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Wackernagel方法所得结果,表明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现代化理论探讨了国家在社会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生态化转向,为政府、企业以及非政府团体和个人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应该如何做出调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素,并探讨了该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争论。考虑目前国内经济的发展动态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需求,这一理论对推动我国经济的低碳转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该理论发展过程中关于生产与消费的讨论,更为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定位等问题提供了参考。结合生态现代化观点和争论,本文提出我国经济的低碳转型,需要从尤其强调生产端导向的碳减排向同时兼顾上下游并重视消费者作用的战略思路转变;经济变革同时强调制度变革,转变行政命令控制为主的规制格局,促进多角色的参与;作为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需强调以保护生态为己任的机构和管理改革,长远的发展更需要构建一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有效衔接的消费导向战略。这些转变都将有利地推动中国经济的低碳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山地景区生态足迹分析——以庐山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海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6):814-814
根据区域本底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对庐山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庐山生态足迹需求为0354 603 hm2,其中区域本底生态足迹为0343 510 hm2,旅游生态足迹为0011 093 hm2。(2)庐山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19 805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0123 543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占总赤字的313%。(3)在需求足迹结构中占9831%的化石能源地,大大超过了庐山的承载力面积,致使庐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重。(4)庐山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为33美元/hm2,其中单位旅游游览、旅游住宿和旅游购物的产值较高,旅游交通和旅游餐饮的单位产值相对较低,旅游产值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5)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必须推进更为系统化的无障碍旅游业,转变高能耗的经济发展道路,从而降低单位经济效益的生态足迹,实现庐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生态修复是对区域受损害自然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重建,往往偏重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示范。但随着传统生态修复在区域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瓶颈,尤其是面临区域产业转型问题的突显,生态修复的产业化及其运行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北京门头沟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为例,从产业复合生态系统角度,突破传统产业限制,建立了自然生态修复示范产业、人文生态修复主导产业和经济生态修复引导产业三位一体的产业网络模式,并针对示范基地内的各种具体生态修复领域进行了产业生态链(网)的设计。最后对建立这种新型生态修复产业模式的意义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长江沿江开发的不断深入,区域生态安全与开发建设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以九江市沿江开发建设活动与区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相互作用为理念,通过遥感、GIS技术手段,划分小流域单元。并将这些单元作为空间分析与评价的基础,选择工业集中区、城镇居民地、路网布局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或施压因子,以河流级别、湖泊数量和面积、地貌类型、坡度、植被覆盖程度、重要生态功能区类别等作为承压因子,综合叠加形成生态环境压力区划。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5个生态源区和9条生态隔离、缓冲、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组成的生态空间安全体系,用以减缓生态环境压力、消纳水气及土壤污染、稳定区域生态、推进沿江开发建设,实现生态保护空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有序融合,并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提出管制的要求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沿江开发建设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九江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长江沿江开发的不断深入,区域生态安全与开发建设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以九江市沿江开发建设活动与区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相互作用为理念,通过遥感、GIS技术手段,划分小流域单元。并将这些单元作为空间分析与评价的基础,选择工业集中区、城镇居民地、路网布局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或施压因子,以河流级别、湖泊数量和面积、地貌类型、坡度、植被覆盖程度、重要生态功能区类别等作为承压因子,综合叠加形成生态环境压力区划。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5个生态源区和9条生态隔离、缓冲、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组成的生态空间安全体系,用以减缓生态环境压力、消纳水气及土壤污染、稳定区域生态、推进沿江开发建设,实现生态保护空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有序融合,并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提出管制的要求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通过一定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可以很好地反应区域生态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预评估,为其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通过对2003到2011年巩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得出生态赤字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巩义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然后预测出规划目标年人均生态足迹消费为3.1555 hm2/人,并利用规划中各类用地指标计算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863 hm2/人,得出规划目标年2020年的生态赤字为2.8692 hm2/人,说明在规划期巩义市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规划决策中应当尽量减少对生态承载力高的地类的占用,如耕地、水域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熵值法研究了宜昌市工业结构调整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宜昌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节能减排指数排名首位,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应大力推进其发展;食品产业的节能减排指数排名较前,属于第二梯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应得到有效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节能减排指数排名大部分位列前10位,属于第三梯队产业,是传统支柱产业和工业中坚力量,在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应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发展;宜昌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纺织等轻工业的节能减排指数排名也比较靠前,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工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其竞争能力;宜昌市化工业的节能减排指数排名靠后,对其应采用产业调整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手段;宜昌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业和金属冶炼业的节能减排指数最低,排名最后,应对其实施调整归并政策,逐步减少其企业数量和规模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核算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对基于全球公顷或是国家公顷来核算生态足迹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采用全球公顷法和国家公顷法对安徽省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全球公顷法核算的生态足迹需求、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分别为1.765909hm^2/cap,0.435083hm^2/cap,1.330826hm^2/cap;而国家公顷法核算的结果则分别为0.955026hm^2/cap。0.102027hm^2/cap,0.852999hm^2/cap。对核算结果差异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表明:①采用全球公顷法将会扩大国家生态足迹的核算误差;②全球平均产量难以体现产品之间的属性差异;③使用全球公顷法核算时的数据汇总难度大;④以国家为统计对象的全球公顷法在全球范畴内进行国际比较时具有优越性,但在对国家以下尺度进行生态超载分析时采用国家公顷法和国家平均产量更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