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建军 《安防科技》2004,(12):19-20
一般认为,工作地点有散热比较大的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热源,导致工作环境气温较高就是高温作业场所。在工业企业中,高温作业场所类型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场所、高温高湿作业场所及夏季露天作业场所等。高温作业场所中,由于高温的影响,会对作业人员的生产操作、身体健康以及设备材料及物质的使用和储存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还可能诱发火灾、爆炸事故等。因此有必要对高温作业场所的危险性作一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化工设备塔、釜、槽、罐、锅炉、压容器和管道多数为特种设备,而这些化工设备运行时所接触的介质,多数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碱强酸性物质,在化工工艺运行过程中又处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因此,化工设备内有限空间的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导致作业人员出入困难,相互之间联系不便,不利于作业监护;有限作业空间内,一般温度和热度较高,导致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较大、易疲劳;易出汗,易发生触电事故…  相似文献   

3.
《劳动保护》2012,(8):I0001-I00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近年来,由于夏季高温天气导致从事户外作业的劳动者中暑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高温和手传振动作业人员如不加强劳动保护与职业健康监护,就会引发相应的职业病。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高温和手传振动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高温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常见的高温作业有三类:一是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  相似文献   

5.
张杰 《劳动保护》2014,(6):100-101
<正>压力容器内部检验,是保证装置安全运行和企业稳定生产的重要环节,此过程属于特殊作业环境下的突击性劳动,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稍有疏忽就会损害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检验人员的生命。压力容器不仅是工业生产中的常用设备,而且也是一种易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由于生产工艺和物料的特殊性,压力容器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性、腐蚀性和剧毒性等特点。在压力容器检验作业中,由于施工作业类型的多样性,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安群 《劳动保护》2014,(2):70-71
<正>地质勘查工作具有点多面广、从业环境复杂、人员及装备投入量大等特点。勘查时使用的设备,对于操作人员存在辐射、高温的伤害;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还会导致受到设备伤害。这些因素使得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加大,从业风险高。如何有效地加强地质勘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地质勘查部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浙江省地质勘查的地域、领域不断扩大,作业环境越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夏季高温天气导致从事户外作业的劳动者中暑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6月29日,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以下简称《办法》),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近日,记者采访了高温环境下的作业群体,亲身体验了他们工作中的辛酸苦乐……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冶金企业高温熔融金属作业人员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量化,基于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提出了适用于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人员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给出了通用效能条件(Common Performance Condition, CPC)的评估细则,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熵值法相结合的CPC因子权重确定方法,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实现CPC因子输入的模糊化,从而计算高温熔融金属作业人员失误概率(HEP)和可靠度。通过对炼钢冶炼作业的人员可靠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石油作业现场由于空间狭小、设备集中等特点,导致高处作业频繁,例如各类构件安装、检测,脚手架作业、井架工操作、保养天车、吊车操作以及日常罐顶的巡检等,同时,由于海洋石油平台远离陆地,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困难。因此,加强海洋石油行业作业现场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目前,在海洋石油作业现场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大多完善了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对人员职责、高处作业界定及坠落防护用品使用提出了要求,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培训以及承包商人员安全意识参  相似文献   

10.
进入夏季以后,建筑施工工地要高度防范各类触电事故。一方面,进入雨季以后,天气湿热,户外电气作业的风险因素增加,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一旦检查不到位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事故;另一方面,夏季高温天气较多,作业人员容易出现疲惫、困乏等情况,特别是电气作业人员,在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作业,容易导致触电事故。本文根据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梳理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供广大企业和执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港口生产是一种动态的立体交叉形式的特殊生产过程。具有人、机、物、环境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作业人员、机械设备、货物种类、作业方式和作业地点以及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由于未能完全实现的人——机、人——货分离,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对作业人员及财产构成危险与危害,甚至导致伤亡事故及机损、货损事故,成为事故易发的行业。  相似文献   

12.
冶金生产集风、火、电、汽于一体,作业条件艰苦,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岗位较多。工人在这种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往往由于体内热量、水分、电解质等物质代谢不平衡,容易出现脱水、痉挛、中暑等热生理紧张反应。这时,作业人员的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准确率下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率上升。高温作业引起的这种热生理紧张皮应,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夏季做好各岗位的防暑降温和高温保健工作,至关重要。 高温作业是指具有下列特点的作业。即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每小时散热量大于20kCal/m~3;或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由于存在着昼夜和四季的变化,人们不得不经受春夏秋冬和冷热寒暑的影响。其中,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的工效和安全。 我们知道,人体对高温的忍受能力是有限度的。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人的体温调节就会失去平衡,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并产生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恶心、头晕、疲倦、注意力分散、中暑等。 常见的高温作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高温、强辐射下的作业。大多数高温作业属于这一类。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轧钢甚至基建工程的露天作业、建筑搬运和夏季的农业劳动等。另一类是在高温、高湿下的作业。如印染…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造成38人死亡的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6 22”特大事故于9月15日结案,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事故调查报告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井下作业人员违章用照明白炽灯泡集中取暖,造成灯泡炸裂引起着火,引燃井下大量使用的编织袋及聚乙烯风管、水管,引起其他巷道存放的炸药和井下炸药库燃烧,导致炸药爆炸。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风流逆转,燃烧、爆炸产生的大量高温、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井下大量人员中毒窒息死亡。同时,在井下着火长达1小时的情况下,矿主没有采取快速有效的处理措施,未组织作业人员撤离,井下作业人员无自救工具。事故发生后…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测分析户外高温环境下电网作业人员热安全风险,采用预测热应激(Predicted Heat Strain,PHS)模型,考虑人体基础代谢率个体差异性和人体移动与风速对服装热阻和湿阻的影响,应用改进后的预测热应激模型对多种户外高温作业环境工况和不同劳动强度下电网作业人员的核心体温、出汗量等生理参数和最大允许暴露时长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户外高温环境中,随着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新陈代谢率的升高,电网作业人员的核心体温也随之升高,湿热环境中风速的增加会加剧电网作业人员的热应激;当电网作业人员从事代谢率为240 W/m2高劳动强度工作时,可接受的最大工作时长相比代谢率为190 W/m2中度劳动强度工作时长减小5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电网公司夏季户外工作组织策略制定和作业人员热安全防护提供参考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在冶炼行业的炉前作业环境中,除了热辐射强度大,还伴有金属火花、飞屑、粉尘等伤害眼睛、面部、颈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伤害。如何有效地保护高温炉窑作业工人的头颈部安全?目前,已有企业根据多年来的科学试验和实际应用,研发出新型隔热防护面罩。在炼钢、炼铁、炼焦等冶炼行业中,高温炉窑温度一般在1 000℃~2 000℃,在此温度下的炉前工作业岗位,除了热辐射强度大外,还伴有金属火花、飞屑、粉尘及坠落物体等伤害眼睛、面部、颈部,可能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伤害。在这种特殊高温、强热辐射的作业环境中,炉前工人身穿阻燃铝  相似文献   

17.
起重机械检验人员对一起塔式起重机在拆卸过程中,由于违章指挥和作业导致的事故进行了技术分析,找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38℃以上4种环境条件,试验人员按事先规定的运动方式从事极重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负荷训练,实时监测人员心率和评价主观疲劳程度,计算人员心血管负荷(CVL)和主观疲劳程度,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不同劳动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柱状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同等劳动负荷下,人员心血管负荷和主观疲劳程度与环境温度(WBGT)存在正相关性.根据人员心血管负荷预警级别,提出当作业环境温度(WBGT)达到35℃及以上时,应立即停止人员重体力和极重体力劳动负荷作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加强水盐及营养的补充,加强个体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水下气体泄漏在海面形成的火灾后果,针对某海洋钻井平台上风向浅层气井喷导致的火灾场景,构建水下泄漏海面气体火灾后果预测与评估模型;模拟分析风载荷作用下的海面气体火灾演化过程,预测火灾高温和热辐射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海面气体火灾对临近下风向海洋钻井平台钢结构及作业人员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面气体火灾在风载荷作用下约40 s达到稳态,稳态火焰几乎覆盖整个海洋钻井平台上部,最大火焰高度约96 m;整个海洋平台都会受到火灾高温和热辐射的影响,火灾影响区域的最高温度达到1 500℃,热辐射通量为539 kW/m~2;持续的高温和热辐射作用会使平台钢结构发生断裂或坍塌,造成作业人员严重伤亡。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户外高温环境下建筑工人热应激水平进行预测分析,本文采用预测热应激模型,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与人员生理、服装和作业强度等参数的影响,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建筑工人为例,研究了高温环境下风速和空气湿度对建筑工人核心温度的影响。结合分析结果知,可在空气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下,适当降低作业人员工作强度,或风速小于3 m/s时,适当提高风速来改善高温环境下建筑工人热应激状态。研究内容对户外建筑施工单位在高温天气合理安排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