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碘量法,电极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通常采用碘量法和电极法。目前,碘量法是测定溶解氧的最准确的方法。它被列为我国环境监测的统一方法。而用仪器法测定溶解氧,可更简便、快速,且应用范围广。目前,国产溶解氧测定仪,有10余  相似文献   

2.
电极法溶解氧监测仪,具有在线自动监测的优点,在水质自动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极法测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大气压、含盐量和样品流速等。本文从溶解氧测定原理以及仪器本身原因入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且提出了日常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水体溶解氧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目前,水体溶解氧的测定,多采用碘量法和膜电极法。电极法虽可用于现场测定,但电极中的透氧膜易受污染,且易破损。笔者通过对声致发光现象的研究,认为声致发光可作为一种测定环境水体溶解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膜电极法与碘量法测定长江水溶解氧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溶解氧的测定,用膜电极法和碘量法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目前对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的测定除采用经典的稀释接种法外,已开始采用新方法,即微生物电极法.他能够在几分钟内测定水体的BOD含量,大大缩短了传统方法的五天培养时间,对于快速了解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具有积极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了根据多年从事溶解氧测定仪维修工作经验而设计的一种溶解氧测定仪的薄膜电极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目前大都采用碘量法和膜电极法,本文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试纸比色法,它在碘量法的基础上利用碘能和淀粉生成碘——淀粉兰的反应,将淀粉预先制成试纸,用淀粉试纸比色法代替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游离碘,计算出溶解氧量. 实验部分一、主要试剂硫酸锰溶液——称取48克M_(?)So_4·4H_2O克溶于100毫升水中. 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克氢氧化钠和15克碘化钾分别溶于尽可能少的水中,冷却后混合,用水稀释到100毫升。  相似文献   

8.
雷志芳  严辉宇 《环境科学》1987,(5):72-74,47
一、引言 水中溶解氧是天然水质的指标之一,是水质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对天然水中的水生物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在湖泊生物学、海洋学、在评价饮用水,工业水源、水体污染及自净作用上是不可缺少的研究项目。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很多。有光度法、酶流动注射分析法、粹灭发光法、极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膜电极法恒电位库仑法等电化学方法。恒电位库仑法某些操作需要隔绝空气,测定前电解池需要通N_2除氧,电极面积大且较复杂。最经典的方法是winkler提出来的滴定法,经完善后作为标准方法延  相似文献   

9.
千岛湖溶解氧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2011~2012年1~12月千岛湖6个站点的溶解氧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溶解氧的垂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溶解氧动态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溶解氧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垂向差异以及季节差异.冬季,平均溶解氧值较高,除大坝前站点,其余各站点溶解氧无显著垂向差异;夏季,溶解氧垂向差异显著大于春秋两季.水深较深的小金山、三潭岛和大坝前站点其夏季溶解氧最大值出现在真光层,分别达到11.59、12.52和10.96 mg·L-1.千岛湖表层溶解氧最大值出现在春季,而最小值出现在秋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与水温、pH、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水温与溶解氧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温度热力分层是影响溶解氧在夏季垂直分布的关键因素.春夏季,pH、叶绿素a浓度与溶解氧的相关系数较高,主要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水质量整体改善,但全国采用统一的溶解氧标准易导致不同地区水体欠保护或过保护.美国拥有相对完善的溶解氧标准体系,在综述了美国溶解氧基准标准制定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我国溶解氧标准现存的不足及美国溶解氧标准制定对我国的启示.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通过分析不同溶解氧暴露情况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针对淡水和海水2种栖息地环境,对冷水和温水物种及其不同生活史阶段分别制定溶解氧基准值.美国各州参照溶解氧基准,考虑社会经济、反降级政策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分别制定了保护指定水体功能的溶解氧标准值.我国现行的溶解氧标准值,主要参考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制定,缺少对我国溶解氧背景浓度和水生生物溶解氧敏感性的基础研究.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溶解氧基准标准,需在综合考虑我国气候、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对溶解氧影响基础上,开展水生生物对溶解氧敏感性、栖息地环境对物种及溶解氧浓度影响的相关研究工作,并综合考虑反降级政策,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双点校准法)测定水中氯化物.通过对水样进行实样分析,电极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符合环境分析的要求.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氯化物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不受水样的颜色、浑浊、悬浮物及粘度的影响,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测量范围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表水溶解氧时空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解氧是衡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科学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系统修复,系统解析了我国近十五年不同区域溶解氧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饱和溶解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海拔和温度影响,全国饱和溶解氧浓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根据饱和溶解氧浓度将全国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北部高饱和溶解氧区、南部低饱和溶解氧区及中部饱和溶解氧过渡区;②2018年全国溶解氧浓度和饱和度达到I类水质的比例分别为72%和20.5%,冬季冰封期阻碍大气复氧的区域,不宜采用溶解氧饱和度对溶解氧进行评价;Mann-Kendall法分析表明,全国河流溶解氧浓度2010年下半年开始显著提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工业化及水体盐度高和流速低是引起珠江及辽河入海口、长江下游溶解氧偏低的主要原因;③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敏感的低温低海拔地区饱和溶解氧浓度下降最明显;到21世纪末,SSP5-8.5和SSP1-1.9情境下饱和溶解氧浓度将分别下降1.3 mg·L-1和0.01 mg·L-1,为适应全球变暖,需要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保障水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异丙草胺光解体系中溶解氧的增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异丙草胺光解过程中溶解氧的协同效应,在不同初始浓度溶解氧存在时异丙草胺在水中的光解规律.随着溶解氧初始浓度的增加,光解速率和效率均有提高,其中最高和最低光解效率相差30%.初始溶解氧浓度达到7.5mg/L后,光解速率和效率出现了平台效应,并且随着溶解氧浓度增加而有所下降.伴随异丙草胺的光解,溶解氧也有消耗,可以推测溶解氧也参与了光反应.通过对降解产物的分析,发现含高浓度溶解氧和缺氧条件下的光解产物基本一致,但部分光解产物生成量不同.通过光解体系做自旋捕捉实验,推测可能是通过单线态氧1O2机制进行光氧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电极测定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红  施汉昌  何苗 《环境科学》2007,28(3):598-602
生物载体内部溶解氧的传质是影响载体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一种以溶解氧微电极为测试工具,获得球形生物载体内部溶解氧扩散系数的方法.采用自制的溶解氧微电极检测沿载体半径方向上的溶解氧分布,结合扩散-反应方程拟合获得载体内部的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载体填充率为25%的情况下,连续流球形载体反应器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对有机物的去除负荷达到5.6 kg/(m3·d).沿载体半径方向里层1/2区域范围内溶解氧消耗为零,载体内能够形成明显的缺氧/厌氧区.溶解氧分布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载体内部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为0.017?2 m2/d,传质过程以紊动传质为主.  相似文献   

15.
评估用电极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不确定度在环境监测分析中是一个复杂和繁琐的事.本文通过建立电极法测定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数学模型,以一个LTP法实例详述如何分析和计算得出测量扩展不确定度的结果,对于实际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极法对试样进行精密度及准确度实验,并对造纸废水、地表水进行电极法与碘量法的比较实验,结果说明电极法具有简便、快速、干扰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经典BOD测定方法是稀释接种法,该法的主要缺点是操作麻烦、测定时间长、不能用于污水处理过程监控.因此,各国对于BOD快速测定研究从未间断.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种快速测定BOD的生物电极被开发应用.日本于1990年将生物电极法测定BOD定为标准方法,各企业推出相应的测定仪器设备.电极法与传统的5日培养法不同,无须对样品作接种培养,可随时测定,因此有望将其用于污水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18.
用自制半导体纳米Fe3+/TiO2玻璃薄膜,在高压汞灯下进行了光催化降解4-氟苯甲酸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光强、催化剂用量、pH值、溶解氧含量等反应条件改变对光催化降解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光催化降解4-氟苯甲酸反应为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概况 1981年10月28至29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了一次由英国皇家学会组织,R.B.Clark教授主持的“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长期效应”讨论会。美、英、法、挪威和加拿大等国从事海洋污染研究专业的许多著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吴宝铃应邀参加此会。著名海洋生物学家、英国纽卡塞大学动物系教授、皇家环境污染委员会委员、“海洋污染通报”主编R.B.Clark、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和闭幕总结报告。下面将一些科学家报告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彭永臻  郭建华  王淑莹  陈滢 《环境科学》2008,29(12):3342-3347
预防和控制污泥膨胀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目前尚未出现利用丝状菌特性、针对利用丝状菌污泥膨胀的节能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际的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表明,供氧不足引起了污泥膨胀,但并没有导致污泥流失,相反出水水质有所改善,出水COD、SS和TP的去除率得到了提高,基于此提出了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与方法.在阐述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的发现和提出的基础上,对低溶解氧引发丝状菌适度生长、丝状菌和微膨胀在提高出水水质的重要作用,及利用低溶解氧微膨胀来节能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