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1903~1984年的地震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M>6.8级以上大地震次数与白赤交点回归周期以及回归月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统计分析了发震时震中月亮时角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临震安全时区”的概念。同时还统计分析了大震与朔望月、近点月的关系。对于如何利用这些相关现象进行大震预报,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21,(3)
为了提高预警信号发布的速度,节约人工操作选取预警传播手段的时间,提升信息发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某一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根据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出了综合致灾强度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研究了预警信息发布效果评估所对应的评价指标与各种传播手段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预警传播效能的概念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将自然灾害灾种的综合致灾强度指数分级与传播手段效能进行适配,为预警信号在发布系统中的发布排序提供依据,进而为预警类型自动适配传播手段提出了客观的解决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 定点大地形变资料的处理方法现已有很多种,如回归、拟合、褶积滤波等等,很多台站都积累了十几年的观测资料,能否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来,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呢?本文提出了滑动外推,将外推结果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的提取前兆信息方案,并依此做了一次地震预报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从检讨现今地震预报问题入手 ,正视其不足 ,寻找新的可避免其不足的途径 ,提出了依据波动信息预报地震的概念。这里所说的波动信息是特指通过地球质点传播的各种波所固有并夹带的信息如地震波信息、电磁波信息、潮汐波信息等等。本文将波动和波谱的检测与分析研究归结为 3条 :1 用什么仪器、摆成什么阵势检测可用于地震预报的波动信息 ;2 如何分析这些检测到的波动信息并确定与地震孕育、发展、发生有关的信息参数 ;3 如何将有关信息参数形成地震预报判据或指标 ,预报未来地震的时空强三要素  相似文献   

5.
广西短时强降水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6,(2)
利用2011-2013年广西地区雷达三维拼图和自动雨量站降水资料,用最优化处理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建立广西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Z-I关系。误差分析表明:用3.0 km高度层的CAPPI做降水估测效果较好。最优化处理法降水估测误差较小,估测效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法和固定Z-I关系(Z=300I1.4)。固定Z-I关系误差较大,但分布集中。线性回归法误差较大且分布离散。  相似文献   

6.
洪水灾害灾情识别的实质就是建立各个洪水灾害灾情决策指标与洪灾等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鉴于洪灾成因机制的复杂性和发生过程的随机性,在灰色聚类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熵概念,提出了具有典型指数白化权函数,并采用加权平均原则的灰色信息熵聚类。该方法有效解决了"零权重"问题,通过引用熵权所反应的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修正指标的权重系数,充分利用了样本遗留信息,并极大地保留了聚类系数的蕴涵信息。实例证明,灰色信息熵聚类的评价过程直观简单,结果合理有效,能有效扩大灰色聚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灰色灾变预测模型的改进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对象,对其预测精度应予高度重视,而目前灰色灾变预测的预测精度,较高的仅仅是预测原点附近的一、二个数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准灰信息的概念,建立了准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证明了运用准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可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在处理和分析文本型灾情多元信息时,由于传统概念格层次结构不够清晰,不利于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以支持决策。应用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在分层概念格建格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形式背景行列交换原理,对形式背景进行优化,提出了属性偏序结构图表示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层次化的属性聚类,便于分析概念构成,达到分层递阶可视化的效果,实现知识发现和多元海量数据的信息融合。应用该方法,绘制了中国1995-1999年农作物受灾和成灾情况的属性偏序结构图。结果表明,该方法清晰、直观,可用于支持文本型灾情信息的分析和趋势判断。  相似文献   

9.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研究—Ⅰ:理论部分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本文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组成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最小空间单位——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的概念体系,解决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研究中的最小空间均质单位问题。进而提出了应用GIS技术划分不同空间尺度下基本单元、提取与基本单元相匹配的不同类型的属性数据的方法,使不同来源的数据在基本单元中得到统一的表达,解决了区域自然灾害研究中以自然单元为基础的数据与以行政单元数据相匹配的问题,为区域自然灾害研究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变截面刚构桥地震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效率,提出了基于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时程算法。首先,从欧拉梁的动平衡方程出发,结合逐步时间积分法的线性化方法,基于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推导了欧拉梁的单元传递矩阵;然后,将变截面刚构桥离散为平面杆系结构,依据张量变换原理将单元状态矢量转换至整体坐标系下,借助分叉点处的协调条件和平衡条件建立了离散体系的整体传递矩阵;最后,借助数值仿真软件,考虑地震荷载的多点输入影响,采用逐步数值迭代求解的方式实现了变截面刚构桥的地震动力时程分析。以某变截面刚构桥为算例完成仿真计算,并与有限元法就数值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进行了对比讨论,分析结果论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及分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德  王昉 《灾害学》2002,17(2):11-16
本文依据 C· E· Shannon的信息量概念 ,定义了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公式。以安徽省长江、淮河流域的旱 (涝 )灾害序列为例进行了研究 ,初步计算出相应的信息量、信息维 ,并得出如下结论 :1旱 (涝 )序列的信息量随时间是波动的、衰减的 ;2大旱 (大涝 )前信息量增加 ,信息维降低 ;3区域性旱 (涝 )序列的信息维一般在 0 .70~ 0 .90之间  相似文献   

12.
Burg J 《Disasters》2008,32(4):609-630
The concept of vulnera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food security analyses since the 1980s. It is seen as having two sides: exposure to external hazards; and an inability to cope with those shocks, attributed to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Numerou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construct models to determine levels of vulnerability among populations. This paper analyses one such attempt, the Chronic Vulnerability Index (CVI), developed to measure levels of vulnerability to food insecurity in Ethiopia. The example of the CVI reveals many of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producing a basic model of vulnerability that can be used in disaster mitigation. Ultimately, the CVI assumes that vulnerability is a linear, additive phenomenon with discrete causes and effects and fails to capture interactions between hazards and the human systems that produce and complicate them.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alternatives to the CVI.  相似文献   

13.
赖益凝 《灾害学》2021,(1):24-27
对防灾工程项目融资方式的评价决策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项目评价决策中的客观信息和评价决策者个人经验的主观信息,提出在量化打分的基础上整合为一个复合权重集,建立了基于熵权的防灾工程项目融资方式评价模型和方法。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融资方式的评价、优劣排序和选择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荒漠化程度遥感定量化评价中的尺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手段的荒漠化程度定量化评价是当前遥感应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荒漠化评价中应当坚持主导性、综合性等原则。传统的荒漠化自动评价都是在离散的像元的尺度上进行的,未能综合考虑像元所处的环境,使得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评价结果图像中出现大量的噪音。若直接采用滤波方法消除这些噪音,则又会使评价结果偏离真实值。以地学原则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以植被盖度和空间信息确定地理单元,提出了以地理单元为尺度进行荒漠化评价的方法。实践证明,基于地理单元的荒漠化定量化评价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地理事实。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优势隐含周期分析的气象灾害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优势因子和优势隐含周期的概念,并提出了多因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既能增长预报期,又能充分利用物理因子的重要信息,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还能挑选出起显著作用的优势因子和优势隐含周期,对预报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效果较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是气象灾害预报的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持向量机以统计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将学习问题转化为一个凸二次规划问题,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适合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分类及回归问题。根据水资源安全的内涵,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将安全标准划分为良好、安全、临界、不安全、危险5个等级。根据水资源安全评价标准及所属评价等级值,随机生成样本集,180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构造了5个两类支持向量分类器,20个样本作为检验样本,检验样本分类全部正确。将模型应用于山西省11个城市的水资源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青藏高原东部牧区26个县气象站30a的大-暴雪过程资料,以雪灾形成的主导因子-持续积雪日数作为灾情评估的等级标准,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半年持续积雪日数对大-暴雪过程的累积降水量、平均气温、最大积雪深度和最低气温降温4个因子的回归方程。经F检验,所有方程的回归效果达到十分显著成显著的水平,从而建立了大-暴雪过程雪灾灾情的灾时预评估方法。通过对1996-1999年资料的对比试用,表明这种预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业务化的潜力,可作为雪灾情报服务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风力发电规模的日益增加,风电并网需求量增大,大电网环境下与之相适应的火电机组的启停组合经济调度问题显得特别突出。针对此问题,通过对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改进,采用等耗量微增率迭代法整合优化方案,用于解决火电机组启停组合经济调度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接近最优,在满足电力系统约束条件下得出的机组组合方式能够使得总运行费用最低,能够根据风电具体预测信息,为电网接入的火电机组经济调度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