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航天发射场地面设备风险分析现状和需求,讨论了应用概率风险评价(PRA)方法的必要性,并结合发射场提出了一种风险评价综合指数,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PRA方法的发射场风险分析系统,实现了"定性分析、定量计算、定标评价"目的,同时以加注系统为例,阐述了基于任务剖面和结构剖面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以为航天发射场安全工作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海洋大气环境对航天发射场建设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内陆地区相比,热带海洋大气环境地区的气候类型、气象条件,有着诸多不同之处,对航天发射场场址的选择、建设和测试发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旨在通过对热带海洋大气环境特点和对航天发射场影响的分析,对沿海发射场场址选择、建设和测试发射工作,探讨性地提出解决的有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航天发射场偏二甲肼废气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国内外航天发射场偏二甲肼废气处理技术的现状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热带滨海地区景观设施的腐蚀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宏观调查和微区检查的方法,对比分析湛江、珠海和深圳3个典型的热带滨海城市景观设施腐蚀状况的差异,总结热带滨海景观设施的腐蚀特征.结果 缝隙腐蚀和焊缝腐蚀是热带滨海景观设施发生频次最高的腐蚀类型,其中出现缝隙腐蚀的频次平均为66.6%,出现焊缝腐蚀的频次平均为53.2%.随着离海岸距离的增大,景观设施腐蚀程度减小,其中景观设施在200 m发生大面积腐蚀的程度比100 m平均减轻22.1%.景观设施向海面发生严重腐蚀的比例比背海面高,其中景观设施向海面在100 m发生腐蚀比背海面严重,比200 m平均增高10.4%.结论 热带滨海地区景观设施的腐蚀差异与设施离海距离、设施朝向以及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要素(相对湿度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水质稳定技术是水处理技术中较活跃的一个分支,已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用水设备的阻垢、缓蚀方面。煤矿缺乏优质水源及沿用老的水处理工艺,使煤矿的大量供水设施和用水设备因结垢和腐蚀造成大量的损失。若能将水质稳定技术应用于煤矿的工业给水处理中,必将大大减少用水设备因结垢腐蚀所造成的损失,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装备环境工程》2020,(4):I0010-I0010,I0007,I0008,I0009
随着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海岸工程、海上风电、海洋资源开采、海底工程等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正在迅速兴起,发展和建造的各类新型深海钻井设备、舰艇、深潜器和海洋空间站等设施设备不断涌现。此外核电、石油化工、超高压输变电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型基础设备的完整性、可用性和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保证工业装备和基础设施的全寿命运行安全,显然腐蚀与安全监测是不可或缺的,这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内近年来在腐蚀监检测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基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腐蚀传感、故障诊断与腐蚀控制也在逐步实现网络化,形成了一些自动化的腐蚀监测与预测工具。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初步提高了我国腐蚀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和腐蚀管理的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7.
催化燃烧法是常用的有害废气处理方法之一,但其应用于航天发射场偏二甲肼废气处理尚属首例,因其与原先的水吸收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等几种方法相比较,原理上有根本的区别,特别是具有一系列特殊的优点,可供其他行业的废气处理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15家炼化企业加氢装置循环氢系统腐蚀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总结,从典型案例出发,剖析了影响循环氢系统腐蚀的主要因素及其腐蚀机理,从工艺设计、工艺操作、设备防护、监检测4个方面探究了相应的防护策略,提出了以完善新氢氢源提纯设施、优化循环氢系统脱液等工艺防腐为主,材质升级、优化监检测为辅的具体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9.
南海岛礁装备设施的服役环境恶劣、腐蚀问题严重.在分析南海岛礁装备服役环境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南海岛礁装备设施的腐蚀现状,从服役环境、装备论证、设计、鉴定、维护保养等全寿命周期角度剖析了造成南海岛礁装备腐蚀问题的原因,并从腐蚀数据采集、装备防腐设计、防腐工艺优化、完善试验鉴定、重视维护保养、构建系统治理构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加强岛礁装备设施腐蚀控制的对策,就如何全面做好岛礁装备设施腐蚀防控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滨海发射场用于低温管路法兰连接的高强度螺栓的环境腐蚀断裂问题进行失效机理分析.结合螺栓所处"高温、高湿、高盐雾"环境及低温高压工况,讨论分析了盐雾腐蚀、应力作用、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及硬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螺栓显微硬度均值(108HRB)超标,材质中C、S、Cr含量异常,螺栓实际受力达到许用应力的60%以上,微观组织裂纹均为典型的应力腐蚀裂纹.在海南"三高"海洋腐蚀环境影响下,耐腐蚀性能较差的螺栓在热应力作用下萌生裂纹,产生应力腐蚀,在热应力和拉应力的作用下进行扩展,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螺栓延迟脆性断裂导致失效.最后,针对螺栓应力腐蚀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气腐蚀图描述了给定地域金属及金属镀层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严酷度,可为装备钢结构的保护措施和长期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国内外已绘制了很多大气腐蚀图,但由于国内相关人员对腐蚀图不甚了解,阻碍了大气腐蚀图在装备环境适应性设计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5类典型大气腐蚀等级图的绘制。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高氯原油对金属的腐蚀机理,对引起的管道储运设施氯腐蚀进行分析,重点对管道、加热炉和储罐的氯腐蚀危害进行识别,提供以预防、监测和控制为主的腐蚀防护措施,并对未来管道的安全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海洋大气环境下装备典型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介绍了高强钢、不锈钢和铝合金等装备材料在高温、高湿、高盐雾和强辐射等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特征和主要腐蚀形式,总结了海洋大气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海洋大气环境下装备防护需从装备选材与结构环境适应性设计、有效表面防护、环境控制、加强维护保养等方面着手,在充分利用现有防腐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金属涂/镀层与有机涂层的技术组合;大力开发研制海洋环境下长期有效、绿色环保的表面处理技术和涂层技术;针对铝合金等易腐蚀材料,开展腐蚀结构修复技术研究。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来解决海洋大气环境中装备的腐蚀问题,进而提高舰载武器、船舶、海岸工程、近海工程等服役装备的安全性、寿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验证气相缓蚀技术在军事装备野外封存中的防护效果和勤务适应性,为军事装备野外封存防护探索解决方案.方法 利用气相缓蚀防锈包装技术原理及特点,依据部队装备露天存放或野外驻训的防护需求,设计了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并选择6个典型气候环境区的部队,组织了为期1 a的野外实装封存试验.结果 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物理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但水蒸气透过率较大,影响了野外防护效果.结论 金属框架式气相缓蚀封套适合在在少雨、低湿度地区使用,在多雨、潮湿地区应选用阻隔性封套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模拟海洋大气环境对舱外设备箱体腐蚀行为的影响,为快速评价舱外设备箱体原材料、原结构、原表面技术状态改进优劣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撑。方法 根据XX舱外设备箱体实际服役环境剖面、腐蚀损伤状况,制定含海水模拟、湿热、维护保养及检查阶段等3个模块的实验室模拟海洋大气环境加速谱,运用外观、扫描电镜(SEM)、金相显微镜、X射线能谱(EDS)等表征技术,研究设备箱体在12个循环周期的宏微观形貌和腐蚀产物元素含量分布,并对标准金属铝和钢的同步实验室试验与XX近海户外自然环境下的腐蚀效应进行对比。结果 12个循环周期结束后,底座铝合金严重腐蚀,呈现明显的晶间腐蚀,并产生大量腐蚀产物,腐蚀产物主要含有O、Na、Al、Si、Cl、Ca、Mn、Fe等元素,其腐蚀形貌及程度与实际服役5 a的底座一致。标准金属铝和钢加速试验120 d的腐蚀效应分别等效XX近海大气试验4.65 a和10.57 a。结论 海水模拟、湿热、维护保养及检查阶段等3个模块的实验室模拟循环试验能较好地模拟XX舱外设备箱体经历的环境,其腐蚀与实际服役环境下的腐蚀程度相近,实现了基于短期内完成3~5 a的海洋运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任勇  成光 《装备环境工程》2019,16(12):93-98
总结了国内外海洋金属腐蚀与防护仿真文献,分析归纳了电偶腐蚀、点蚀和缝隙腐蚀仿真的研究现状,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均得到了验证。然后从涂层、电化学保护(牺牲阳极、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缓蚀剂、表面处理和改性等方面简要叙述了海洋装备腐蚀保护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海洋装备阴极保护仿真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数值仿真技术在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发展前景,提出了重点发展任务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山东省17个市的常见市政金属结构的大气环境腐蚀防护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了防护方法失效的原因。地理位置、温度、污染物、应力、焊接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腐蚀防护的效果,氯离子沉积和大气污染是加速大气腐蚀防护失效的主要因素。防护方法的合理选择和防护方案的设计对于延长金属结构的使用寿命有重要作用。部分设施虽采用了较好的防护措施,但忽略了薄弱环节导致失效。其中,螺栓的腐蚀防护是一个薄弱环节,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8.
舰载机载成附件环境适应性设计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某型舰载机沿用/选用、新研/改进机载成品、附件为例,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舰载电子设备、生命保障与环控设备、生活设施等机载成品、附件的环境适应性设计、试验与管理方法,规范了舰载机载成附件的腐蚀防护与控制设计程序与方法,为型号设计定型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后续机型的机载成附件环境工程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保证在不同试验场转场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整理出一套合理的转场验证流程。方法对整车强化腐蚀试验需要用到的特殊道路、设备进行考察,再通过对比不同试验场试验车辆的结果,通过层层验证并对最终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终的结果一致性。结果首先验证道路及设备的基本参数,然后对整车腐蚀试验结果的腐蚀深度(D)及划线扩蚀量(L)一致性进行验证,所有基本参数都通过后,最终对整车所有零部件主观评价得分(G)进行对比。得分对比的结果结合市场反馈的质量问题配比进行加权计算,最终得出两试验场试验一致性的数值86.2%(R)。结论利用该方法可以全方位地将试验场之间进行对比,科学地判定试验场是否满足整车强化腐蚀试验的转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