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学谦 《环境》2009,(1):54-54
经过两天考核,国家生态市技术考核组专家12月21日下午作出结论:中山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领导重视、特色鲜明、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各项考核指标已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具备了申请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的条件。据悉,中山市是首个通过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技术考核的地级市。中山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表示,创建生态市就是要实在,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山市创建“全国生态市”,实现水环境综合治理“不黑不臭”目标的关键一年。为了将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唤起市民对保护水资源、保护母亲河(岐江河)的重视,2005年4月中山市环保局在岐江公园举行了“保护水环境,爱我母亲河”的专题音乐会,拉开了全市环境宣传行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在2001年提出,在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不同层面的创建工作,如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环境优美乡镇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生态乡镇的基本要求,是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和细胞工程。  相似文献   

4.
中山市按照市第11次党代会和第12届人代会的要求,全面启动生态市创建工作。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已在5月份高标准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组的验收。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在2001年提出,在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不同层面的创建工作。如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环境优美乡镇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生态乡镇的基本要求,是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和细胞工程。农村城镇化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环境优美乡镇是现阶段代表乡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水平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8,(1):34-34
近日,浙江省环境保护局下发《关于命名第四批省级生态乡镇的通知》,海宁市袁花、黄湾二镇被授予“省级生态镇”称号。至此,海宁市自开展生态市创建至今,已累计创建2个全国环境优美镇,6个省级生态镇,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实行全覆盖。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境部在2001年提出,在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不同层面的创建工作,如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环境优美乡镇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生态乡镇的基本要求,是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和细胞工程。农村城镇化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高杰 《环境保护》2006,(6B):36-40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生态市命名表彰大会,江苏省张家港、常熟、昆山和江阴等四市,在全国率先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市。在总结这四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精髓”时,国家环保总局吴晓青副局长评价道:“四市的创建工作,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为全国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较强的指导作用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境部在2001年提出,在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不同层面的创建工作,如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环境优美乡镇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生态乡镇的基本要求,是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和细胞工程。农村城镇化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环境优美乡镇是现阶段代表乡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水平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生态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和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城市。扬州市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生态市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潜力。1998年扬州市提出建设生态市初步构想,2001年明确要把扬州建设成生态园林城市,提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全国生态示范市”的目标,希望通过发…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起源,大庆市创建生态市的历程。大庆市通过采取编制生态市规划、实施“治水、净气、复草、植树、降噪”五大工程、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等措施,于2015年1月成功建设成为黑龙江省首家省级生态市。针对生态市创建工作中的不足,大庆市将在未来做好建立健全推进机制、构建全民参与格局、拓展多元融资渠道三方面工作。对未来生态市建设的必然性进行思考,认为生态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必将成为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 ,日照市委、市政府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全市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 ,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 ,城市环境质量保持了良好状态 ,“一控双达标”任务提前完成后 ,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创建生态市的奋斗目标 ,2 0 0 0年 6月 2 9日日照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 ,标志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精心组织 ,高起点做好生态规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始终坚持党委、人大、政府三个“一把手”亲自抓 ,定期研究部署与督查环保工作。在研…  相似文献   

13.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是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安徽”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安徽省各市积极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各项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教育,强化环境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各市在生态市创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刊以安徽省为例,摘编了合肥、蚌埠、巢湖、安庆、池州、阜阳、六安7市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经验与成绩,以期给读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庆市通过明确创建目标、科学编制规划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果.已建成7个省级生态县(区)、1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7个省级生态乡镇、266个省级生态村,在2015年1月建成省级生态市.大庆市部分县区整体生态创建水平较高;省级生态县区创建比例高达77.78%;杜蒙县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总数占到全市创建总数的52.63%;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主要分布在肇州县和肇源县.生态基础条件是生态示范创建的重要因素,同时领导的重视程度、投入的多少也将影响到生态示范创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太仓市目前已获得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并成功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入选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跻身于中国县域经济领跑者行列,  相似文献   

16.
杨弢 《山东环境》2002,(2):26-26
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步伐,发展"大学经济",是中共日 照市委、市政府根据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日照摆脱沿海欠发达状态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正确选择;完全符合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努力开创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要求。 一、发展"大学经济"是日照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日照市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简称生态市),中共日照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生 态建市"的发展方针,颁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决定》,日照生态市建 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所谓生态市是…  相似文献   

17.
生态     
连云港《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连云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日前通过专家评审。规划近期目标是到2005年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建设成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全面小康社会。连云港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市域生态环境现状总体上保持良好水平,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及景观资源等,并已初步形成了“山海型”的生态城市格局,生态构架在江苏乃至全国别具特色。已经制定的《规划》期限为20年,“十五”期间,该市将对照既定的规划要求,重点实施一批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工程,确保…  相似文献   

18.
易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是革命老区,也是山水之乡,素有“红色热土、绿色易州”之称。易县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正准备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易县凭借生态优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易县的发展成功主要源于具备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仪征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在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和面临的困难,提出相关思路和对策,为该市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溧阳市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倡导实施“环境立市”“生态兴市”战略,创优环境“筑巢引凤”,精心打造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市呈现经济良性发展、生态优化提升的喜人景象。溧阳从少为人知的老区、山区、边区、穷区的贫困县,经10余年的绿色崛起嬗变为如今名声大噪的“绿色小康苏南样本”。溧阳,以其调优结构催生的高效生态产业,正在苏南经济板块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