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省降水酸度和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浙江省酸沉降监测网24个观测点1992~1994年的监测资料,运用统计学和回归分析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降水酸度和各化学组份的浓度分布和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冬、春季节降水离子浓度较高,酸度也大,影响降水酸化的主导离子是SO42-、NO3、NH4+和Ca2+.  相似文献   

2.
潜流水平湿地对农业灌溉径流氮磷的去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了潜流水平芦苇湿地,对农业灌溉径流(TN约为7mg/L,TP约为0.5mg/L)中氮磷进行了为期1年的去除研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6d时,TP和TN的去除率均大于87%和68%.湿地对TN、NH4+-N和TP的去除受HRT的影响较大(P<0.05),对PO43--P的去除受HRT的影响较小.在不同HRT情况下,NH4+-N、NO2--N、NO3--N和PO43--P的去除率均高于93%,出水浓度一般均小于0.04mg/L.且出水中的TP和TN主要为有机态,存在一个TP和TN背景浓度.TN去除率与负荷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968),但是TP去除率与负荷之间相关性较差(R2=0.5987).以HRT为2d计算,1m2的芦苇床处理该农业灌溉径流的能力为0.1m3/d,出水TN和TP浓度可控制在0.50mg/L和0.154mg/L以下.  相似文献   

3.
冻融及枯落物对湿地土壤淋溶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冻融和枯落物对土壤淋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提高了土壤淋溶液中TN, NH4+-N, TP, PO43-的浓度和流失量,而降低了DOC, NO3--N 浓度和流失量.在31d 淋溶实验中,枯落物干重残留率为91.81%,C、N、P 的残留率分别为81.96%,65.22%和88.89%;枯落物显著提高淋溶液中的C、N、P 的含量和流失量(NH4+-N 除外),说明枯落物是生态系统重要的营养库;枯落物的C、N、P 释放量远远高于淋溶液的C、N、P 流失量,表明湿地土壤是枯落物释放出C、N、P 的重要汇.  相似文献   

4.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含硫废水毒性的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孔聚合物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在厌氧流化床(AFB)反应器中处理含硫废水,研究反应器抗硫化物(S2-)毒性抑制和抗硫酸盐毒性抑制的能力;探索解除 S2-毒性的方法.研究表明,当进料基质 COD浓度为 5000mg/L,HRT为5.2-5.4h,S2-<200mg/L时,反应器去除 COD效果不受影响,S2-350mg/L时,厌氧消化受到明显抑制,反应器可容忍530mg/L S2-浓度而未造成消化系统的破坏;SO42-浓度高达3521mg/L,COD去除率仍可达77%-80%,但SO42-去除率明显下降;当COD/SO42-的比值大于1.45时,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的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此时容积负荷为22-24kgCOD/(m3>·d),COD去除率为80%,SO42-去除率为58.8%;向反应器投加适量FeCl2可很好地解除S2-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农田沟渠挺水植物对N、P的吸收及二次污染防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生长在农田沟渠湿地中的芦苇和茭草对 N、有很好的吸收能力,芦苇茎叶的 N、含量分别为15.0,1.9g/kg,相当于每年吸收 818kg/hm2 的 N 和 103.6kg/hm2的 P,茭草地上部分的N、P 含量分别为 17.2,3.8g/kg,相当于每年吸收 131kg/hm2的 N 和 28.9kg/hm2的 P.对比实验发现,收割区 0~20cm 深度底泥中的有机质、总氮(TN)、总磷(TP)含量明显低于未收割区,但 NH4 +-N 和 NO3- -N 含量增高.植物收割改善了湿地 -的透光、透气条件,促进污染物分解转化,造成无机氮含量上升.茭白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也较高,每年收获后可带走200kg/hm2 N,21.1kg/hm2 P.以人为种植取代野生的芦苇和茭草,可获得很好的净化效果,解决植物的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本关东冬季飘尘酸度及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量酸碱滴定方法测定日本关东地区冬季高浓度飘尘的酸度,估算了飘尘对酸性降水的缓冲能力,并对飘尘水溶性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飘尘的酸性很强,H+浓度在24neq/m3以上,是我国北方城市飘尘的几千倍,这表示该地区大气环境已严重酸化,可能是该地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飘尘的水溶性离子组成与我国飘尘截然不同,飘尘中cl-浓度很高,SO42-、NO3-的浓度也较高,说明飘尘主要来自人为源,NH4+浓度则占全部阳离子80%以上,飘尘的这种组成也是非常特殊的。  相似文献   

7.
林地大气氮沉降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以小叶栎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气沉降氮通量及其3种物理形态(气态、颗粒态、雨水)4种氮化物(NH3,NH4+-N,NO3--N,NO2)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大气氮沉降总量为82.8kg/(hm2·a),其中干沉降占67%;NH3-N是氮沉降的主要贡献者,占干沉降的82%,占总氮沉降量的56%;还原态的氮化物(NH3,NH4+-N)占总氮沉降量65%.  相似文献   

8.
2001~2003年间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为了了解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2年的降雨采样与分析.在65个降雨样品中,12%的降水呈酸性;全年降水的酸度主要取决于夏季的降水.SO42-、NH4+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其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200礶q/L.比较分析表明,在近几年,SO42-对降水酸度的贡献显著降低,降水的硫污染特征减弱,而No3-的贡献显著增加.人为污染元素和地壳元素的浓度均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9.
缺氧-好氧生物膜法脱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防止氮污染对水体造成的危害,我国对氨氮排放实行严格的控制。采用缺氧-好氧淹没式生物膜脱氮方法研究其处理效果与工艺参数,并着重研究氮负荷和碳源对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微生物在膜上的分布特性及其对底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段(A段)停留时间为7.3h,好氧段(0段)为15.7h好氧段容积负荷:COD0.36kg/m3·d,NH3-N0.35kg/m3·d;缺氧段硝态氮负荷0.65kg/m3·d,COD负荷1.7kg/m3·d。这一水处理技术工艺稳定,NH3-N与NOx-N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而且生物活性强,分布较均匀,是目前控制氮污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低C/N 对湿地中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监测几种形态氮的变化,研究了人工湿地小试系统在不同浓度和低C/N 条件下的除氮效果和反硝化途径.结果发现,湿地对浓度为5.5~50.5mg/L 的NH4+-N 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95%以上.在此浓度范围内,NH4+-N 的进、出水浓度呈线性关系, R2 值为0.9971.当进水含氮量低于16.4mg/L 时,湿地的除氮效率随进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进水含氮量为16.4~51.4mg/L 时,湿地的除氮效率为85%以上,且浓度对去除率无显著影响.当C/N<1 时,湿地系统对总氮的去除率为86.3%,而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去除率也仅有85.8%,低C/N 对湿地的除氮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反硝化可能存在不需要消耗碳源的途径,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NH4+-N 浓度为30mg/L 左右时便直接将NO2--N 还原成N2,此时有机质不是湿地脱氮效果的直接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其中回流比是影响其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验考察了回流比分别为50%、100%、200%、300%的条件下该工艺对COD、NH4+-N、TN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回流比从50%提高至300%的过程中,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200%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去除TN的影响较为显著,回流比为200%时,对应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7%、90.50%和80.50%.在保持回流比100%的条件下,随水力负荷从1.52m.h-1增加到2.82m.h-1的过程中,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2.08m.h-1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力负荷为2.08m.h-1时,对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2%、90.29%和74.45%.COD、NH4+-N和TN主要在BAF(DN)缺氧环境内得到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8%、68.02%和58.21%.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水体曝气与生物膜联合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市景观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改善水生态系统恢复的生境条件,将水体曝气与生物膜复合净化技术应用于北京某疗养院5 000 m2景观水体,研究该技术提高水体透明度和降低水体中营养盐的效果,曝气方式采用新型的推流型射流曝气机,生物膜载体采用弹性生物膜填料.研究显示,该技术能使水体透明度从25 cm提高到了120 cm;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4 -N)、硝氮(NO3--N)、总磷(TP)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2.4%、86.6%、90%和73.3%;水体底部溶解氧(DO)含量由4.3 mg/L增加到7 mg/L左右.环境水体透明度的提高为恢复水生态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表明水体曝气与生物膜复合净化技术是景观水体水生态系统生境改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空心菜浮床+仿生植物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空心菜浮床,空心菜+仿生植物复合系统以及仿生植物3组不同的水处理系统对城市重污染河道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试图阐明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在水质净化中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空心菜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对污染水体中的TN,NH4+-N,TP,高锰酸盐指数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相对于单独的空心菜浮床系统,复合系统对TN,NH4+-N,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提高了28.50%、20.03%、33.43%、18.02%;相对于单独的仿生植物系统,复合系统对TN,NH4+-N,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提高了14.98%、20.29%、53.38%、26.96%,且其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远高于对照(p<0.05),表明空心菜生态浮床+仿生植物复合系统可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同时可有效抵抗空心菜植物腐烂对系统带来的冲击,确保复合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生态护砌模拟河道对氮系污染物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杨辉  吕锡武  吴义锋 《环境科学》2008,29(8):2172-2176
分别应用生态混凝土预制球型砌块、板状砌块及4球联体砌块构建3条中试规模的模拟河道,定量研究生态护砌河道对氮系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并与"三面光"护砌模拟河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2 d时.生态混凝土预制球型砌块护砌河道对黄浦江原水中NH 4.-N、NO2-.-N、NO-3.-N、TN的去除率分别为83.6%、75.2%、37.1%、47.5%,生态混凝土预制板状砌块护砌河道为83.4%、53.0%、30.6%、40.4%.生态混凝土预制4球联体砌块护砌河道为88.1%、72.4%、33.0%、40.9%.在相同的条件下,"三面光"护砌河道对NH 4.-N、TN的去除率分别为61.1%、9.1%,而NO-2-N、NO-3-N由于受到NH 4-N转化的影响,浓度产生了累积,分别增加了7.4%、3.4%.护砌方式对水中氮系污染物的去除影响显著,生态护砌方式可在短期内有效去除水中氮系污染物,故可作为河流等地表水体水质净化与修复的重要措施.护砌结构孔隙率和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生态护砌河道对氮系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5.
在生物活性碳(BAC)反应器中探究了C/N对实际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N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影响不明显,然而对NH+4-N和总氮(TN)的去除影响较显著。随C/N由3.2升高至7.2,NH+4-N的去除效率由81%升高至91%,TN的去除效率也由35%升高至68%。然而继续升高C/N至9.1,NH+4-N和TN的去除效率却分别下降至87%和51%。生物活性碳反应器处置实际污水的最佳C/N为7.2。较传统SBR活性污泥反应器,BAC反应器能够依赖活性碳实现溶解氧区域化,从而有助于反硝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A 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this study, a carbon-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 (CMABR) has been developed, to remove carbon organics and nitrogen simultaneously from one re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MABR has a hi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as it is operated with a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f 20 h, and it also showed a perfect performance, even if the HRT was shortened to 12 h. In this period,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OD, ammonia nitrogen (NH4^+-N), and total nitrogen (TN) reached 86%, 94%, and 84%,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NH4^+-N and TN declined rapidly as the HRT was shortened to 8 h. This is because of the excessive growth of biomass on the nonwoven fiber and very high organic loading rate. Th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OB)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inner layer of the biofilm. The coexistence of AOB and eubacteria in one biofilm can enhance the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COD and nitrogen.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对紫阳湖生态修复效应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及诊断指示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水生生物群落构建,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湖水质达到地表水IV标准,透明度上升到100 cm左右,叶绿素a下降到10 mg/m3以下。生态修复后各指标50%的效应时间序列为Chla、DO、SD、TP、NH3-N、TN和COD。研究认为,Chla/SD作为湖泊水质指数(LQI)是检验生态修复效果较敏感的指标,可用于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后水质的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分别以葡萄糖,葡萄糖-乙酸钠混合碳源,乙酸钠为碳源,对解体后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为期30天的活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恢复过程中,好氧颗粒对COD和NH3-N的去除几乎不受碳源的影响,10d后好氧颗粒污泥对COD和NH3-N的去除活性完全恢复.碳源会较大地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特征及对TN,TP的去除,采用乙酸钠进行活性恢复后的好氧颗粒脱氮除磷效果最好,20d后对TN和TP的去除率可从解体时的45%和42%恢复到74%和81%;而采用混合碳源进行活性恢复后的好氧颗粒的COD比降解速率最大,达到10.74kgCOD/(kgMLSS×d),恢复至颗粒解体前的112%;以乙酸钠为碳源可使好氧颗粒硝化,反硝化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NH3-N和TN的比降解速率分别达到0.335kgNH3-N/(kgMLSS×d)和0.272kgTN/(kgMLSS×d),分别恢复至颗粒解体前的97%和101%.  相似文献   

19.
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冬季冰封期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难于达标的问题,基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效率高及抗负荷能力强等特征,采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重点考察了其对低温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8 ℃的低温,好氧MBBR内悬浮型填料填充比为40%,水力停留时间为(HRT)6 h,ρ(DO)为7~8 mg/L的条件下,该工艺对CODCr和NH4+-N的去除效果最佳,二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70%和65.72%;当缺氧MBBR内悬浮型填料填充比为50%,内循环回流比为200%时,TN的去除率可达65.65%,此时,整体反应器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0.70%和71.65%.结果还表明,由常温转为低温环境后,缺氧-好氧MBBR的处理效率有所下降,但通过调整反应器内填料的填充比,ρ(DO)和HRT等参数,可保证对CODCr和NH4+-N的去除仍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浮岛植物净化水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人工浮岛对模拟滞流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并比较了五种浮岛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显示,处理7d左右水体TN、NH3-N、TP和COD去除率迅速增加,透明度显著增大,延长处理时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但植物根系分泌物会增加水体的色度.经45 d处理,鸢尾对TN、NH3-N、TP和COD等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