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美国环境智囊团世界瞭望研究所最近发表报告,指出海洋环境正在迅速恶化,警告各国政府、产业界和居民如不认真致力于海洋和沿岸的环境保护,必将破坏经济,对地球生物圈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最大的内海——地中海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正在变成“肮脏的海洋”。近些年来,每年倾入地中海的废水达30亿立方米,垃圾1亿吨。这两个数字到2000年将分别达到60亿立方米和2亿吨。沿岸的5个石油港口使地中海成为世界上巨型油轮航行最多的海洋,给海水带来严重的石油污染。沿岸约60家炼油厂和上百座燃油热电厂及其它工厂,每年要向地中海倾入90万吨工业粘着物质,160万吨可氧化物质,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3.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一项报告说,平流层臭氧的枯竭会削弱人体对各种疾病的防御能力。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β放射线的增加将会使人类更加易患癌症和传染病,且这些病将会更快地发展、恶化,还将会显著地加速后天免疫缺乏综合症(AIDS)的影响。报告还预言,在世界范围内将有175万人患白内障和30万人患皮肤癌(包括严重的恶性黑瘤)。另外,报告还警告说,在海洋中浮游植物的大量损失,将导致食物短缺。  相似文献   

4.
正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面积占到了地球表面积的71%,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反映着全球的生态环境质量。尽管人类目前仅探索了5%的海底,但这片广袤的未知领域已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根据2015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上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每年全球因海洋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损失已高达130亿美元。我国的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也是重要的海洋国家,加强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对全球海洋环境治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美国智囊团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共同完成的“1998—1999世界的资源”报告书指出,发展中国家卫生状况急需改善。世界上疾病和死亡约1/4与环境有某种关系,环境恶化对健康的影响已引人注目,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儿童受害最大。随着工业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家庭劣质燃料的使用,使呼吸器官感染者达400万人;由于污水等不卫生环境状况,每年约有300万儿童死于痢疾;由于农地扩张等原因扩大了蚊子生息地,每年近300万儿童死于疟疾。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随着渤海沿岸工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入海量不断增加,海洋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为控制污染和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对渤海环境实行计划管理已成当务之急。其核心问题是依据渤海的自净能力对入海污染负荷总量进行合理控制。海洋环流是入海污染物迁移和扩散稀释的主要动力,因而成为环境自净能力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速读     
正世界自然基金会敦促游客减少在地中海使用塑料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警告说,大规模的旅游、塑料的过度使用和不科学的垃圾处理模式可能会把地中海变成一个"塑料海洋"。世界海洋日当天,WWF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称,地中海的塑料污染正在威胁着野生动物、人类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背着一个沉重的人口包袱,在经济和科技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来发展经济和进行建设的。随着人口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产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在今后发展中,仍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 首先,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承受着比任何国家都大的压力。全国人口以每年平均1500——1700万的速度增长,耕地面积却以每年平均30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递减。据统计,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50亿吨;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全国有393万公顷的农田、493万公顷的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农业生态环境过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一份新报告说,全世界近海水域中缺氧的“死亡区域”数在过去10年间翻了一番,达到将近150处,这将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最大威胁.造成这一状况的祸首是每年排放到环境中的约1亿6千万t氮,其来源是化肥、污水、矿物燃料燃烧.大量营养物质排入海中使藻类疯长,死亡后消耗氧气. 这份报告是3月31日发表的2003年全球环境展望年鉴,UNEP发言人Nick Nuttall说,人口增长、大量使用化肥是一个重大威胁.他警告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使用大量化肥、城市污水和废气也更多排放,则近海水域缺氧状况将恶化.” UNEP的报告说,缺氧区…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最早实行工业化的国家,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环境的保护,英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对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研究英国危险废物管理策略和经验,可以为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英国是最早实行工业化的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环境受到了很大污染。该国每年大约有12.2万吨的飞灰和35万吨的废油产生,其中大约有7万吨的废油被回收和再生,加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一项报告指出,广泛制定政策,世界各国不需改变基本生活方式就能大大减少全球性气候变暖的威胁。美国国会已经要求美国环境保护局检查对策,防止大气中形成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碳氟氯化合物(CFCs)及氧化亚氮。科学家警告说,这些气体会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对气候、海平面以及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为此,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减缓气侯变暖的速度。到现在,还没有人完成不同政策功效的综合性研究,但有一个主要的结论是:“不一定非得牺牲经济增长来控制全球性气候变暖。”为了试验各种政策方案,美国环境保护局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型,模拟影响到大气  相似文献   

12.
污染警报     
环境恶化无法居住 全球2500万人流离失所 世界一些国家当前正受到一个新的难民问题的困扰,这是由于环境破坏而流离失所的大约2500万难民的问题。 应瑞典国际开发署和联合国机构的要求,牛津大学博士诺曼·迈尔斯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关“环境难民”问题的报告。  相似文献   

13.
王遐 《环境科技》2009,22(2):74-76
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药物资源。然而,海洋环境污染却使得海洋生物受到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使得原本优质的海洋食品对食用人群产生危害。研究分析表明.海洋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是陆地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携带入海。安全的食品离不开安全的水灞、土壤、空气等产地环境,海洋食品亦是如此。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向海洋排放陆源污染物,应对入海河流及沿岸排污口实施环境监控和综合治理,从国家政策、公众教育、国际合作等层面加强行动,防范海洋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前,噪声对环境的污柴危害已成为国际公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对美国、苏联、日本、法国和英国的噪声污柴与防治作一介绍,以供参考。美国在美国已有8000万人受到噪声的严重干扰;4000万人面临听力受损的威胁;2000—  相似文献   

15.
一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据1988年末统计,全市人口已达1262万人(不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全年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达1082亿元。每天为国家增加税利0.52亿元。由于环境污染及其恶化是伴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而来的,因而上海的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据同年环境保护部门统计,年排放废水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4亿吨,有75%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大气中,年排放SO_240.5万吨,烟尘21.3万吨,工业粉尘9万吨。工业废渣年产量为1055万吨。市中心区主要交通干道,白天噪声平均声级在75分贝(A)以上。大量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较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布局不合理、大部分人口和工业企业集中于市中心区,加之政策、体制等  相似文献   

16.
一、海洋油污染的由来 海洋油污染来自四个方面:自然界的海底原油渗漏,陆地向海洋排放含油物质,海上石油生产过程中排放油类物质和船舶运输过程中排放油类物质。 根据美国国家研究院1985年的一份报告,近10年来,每年有100到800万吨的油进  相似文献   

17.
可替代能源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刚刚走完,是时候来回顾世界在能源领域里所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来之路。特别是,在面对预期的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情况下,全球气候政策应当作出怎样的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正如气候学家和环境学家在10年前所警告的那样:"我们的地球正在升温"。如果我们不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且发展可代替能源,到2030年,地球的温度将继续升高2摄氏度。  相似文献   

18.
海洋石油污染在整个海洋污染事件中所占比例很大。有人估算,目前全世界因人为活动而带入海洋的石油已达1000万吨以上,约为世界总产量的5‰。因此,石油污染海洋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是海洋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沿海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及其产品对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如渤海、黄海  相似文献   

19.
北黄海沿岸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大连市和烟台市,仅大连湾沿岸就有一百多个单位向海湾排渣。由于缺乏统一管理,造成港口航道淤塞,海水污染,海生物减少,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危害。为此,大连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沿海选择几处围海区段进行填渣造地。但围海筑坝投资大,使用年限短,难以满足长期排渣的需要。从长远利益考虑,对于排放量大的无毒废渣,采用海洋倾倒方式是比较理想的途径。 大连市的年排渣量为159万吨,仅甘井子区21个厂家就占146万吨。其中,大连化学工业公司无毒碱渣排放量最大,急需解决处置问题。碱渣来源于原料盐和石灰石,沉淀物粘性较强,呈碱性,全属无毒物质,是最适于采用海洋倾倒处置方式的工业废渣之一。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公布的最新报告《变化世界中的山地林》警告说,山地林的完整性和恢复力受到气温升高、野火数量增多、人口增长及粮食和燃料不安全的多重威胁.人口压力和集约化农业的扩展,迫使小农向海拔更高的边缘地区和陡坡迁移,导致森林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