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环境保护法的地位,是指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以及环境法与环境政策、环境道德的关系。一、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关于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是一个在学术界存在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环境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主要理由是:它具有独特的调整对象即调整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的经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玮 《环境导报》2003,(6):39-40
环境法是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职能是环境法本身固有的基本职能。作为上层建筑的环境法,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两大类活动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经济职能不仅体现在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还因其显著的国际性体现为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环境法起初的经济职能只是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到上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环境立法提供了新的思路,环境立法超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争论,把保护生产力、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但是,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3.
论环境道德与环境法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道德,又称生态道德、地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有关人类尊重、爱护、保护自然和环境的道德。环境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资源的各种法律规范、法律规定和其他法律渊源的总称。加强环境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我国环境基本法中所体现的最主要的指导原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原则性规范。无论对环境立法或执法,这些基本原则都是适用的。环境法是一门内容十分广泛的法律,在调整某一方面或某一类问题上,则往往适用一些特定的原则,人们通常把它称之为环境法的某一基本制度。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者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是在运用范围的大小有所不同。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以下几个。现分述如下: 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既是  相似文献   

5.
当代环境法的指导思想正发生一些新的、重大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和指导原则,环境法中污染防治战略发生变化,更加重视预防原则、全过程管理、清洁生产、源头控制、总量控制。本文将环境法的这类变化简称为环境法的战略化。由于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原则、战略,是对环境法具有全局影响、全程影响、长远影响、根本影响的因素,是对环境资源领域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总体调整,因而环境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经济实力、信息实力等方面与加害方存在一定差距,在环境侵权行为中,被侵害方的正当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出现非公平的结果.而环境法以环境社会利益为本位,对环境侵权法律关系中弱势主体一方进行倾斜保护,改变了私法中以契约为基础的抽象平等,体现在法价值上是要从抽象公平走向实质公平.将这种实质公平作为一种新型公平进行研究,重点是通过实质公平在环境侵权中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构建具体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尊重国家主权和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发轫于环境问题对国家主权提出的挑战,目的是为了在对国家主权予以确认和维护的同时,对其进行适当限制,以避免国家主权的行使危及管辖范围以外环境.该原则的重要性已经为学界所公认,其作为对环境与主权关系之争论的回应,法理基础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原则、互相尊重主权、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全球共同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上的.尊重国家主权和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是对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荷兰、德国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荷兰环境立法体系完整,涉及了污染控制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各个方面,特别是1995年制定了一部综合性的《环境管理法》,是目前除法国《环境法典》外世界上综合性最强的一部环境法,德国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之完备具体,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其环境标准之严格,也是其它国家包括欧盟国家所不及的。德国环境法的原则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盟立法,特别是1994年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使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独立性与协同统一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价值对比分析入手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两组概念进行了区分 ,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内容与中心问题的不同 ,从而证明了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体系的独立性。由于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的区分是相对的 ,因此 ,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体系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进而对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协同统一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合并后的部门法名称、概念和体系的重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环境科学对环境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谦 《环境保护》2003,(11):4-6,16
环境问题的出现带来环境法和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在环境法与环境科学的关系中,环境科学揭示的规律构成环境法的科学基础,无论是环境立法,还是环境行政执法以及环境司法,环境科学都将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称的环境法的道德化是一种简称,并不是指取消环境法与环境道德的界限,将两者合二为一,而是指当代环境法存在着一种借助环境道德解决认识问题,并将一些环境道德规范法定化的趋势。主要表现是:环境伦理、生态道德逐渐进入环境法的认识论,环境道德规范不断被法定化,环境法律规范不断被道德化。环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准  相似文献   

12.
当代环境法存在着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从纵向关系看,它与过去的、将来的环境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时期的环境法呈现出一种连贯性;从横向关系看,它涉及的环境、资源问题及与之相关的跨领域问题越来越多,调整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协调,我们把这种现象简称为环境法的系统化、综合化趋势。目前环境法学界所说的环境法的系统化、综合化趋势有  相似文献   

13.
环境法所保护的法益是公共利益,并非特定个体的权益.环境权的享有者可以是自然人、组织团体甚至动物.在国际法意义上,享有者可以上升为国家乃至人类.长期以来,环境诉权实施的主要难题就是诉讼的主体资格,经常出现因主体不特定而诉权实施缺失或因特定主体提起而被认为无诉讼实施权的现象,造成有环境权的侵害而无救济的困境.环境公益诉讼的存在弥补了传统“直接利害关系说”诉权理论的缺陷,防止了国家机关的失职,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环境诉权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建构,减少了诉讼资格的限制,为保护环境权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4.
环境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人们在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环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15.
环境墙报     
《环境》1996,(11)
环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环境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道德。它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大众化武器,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工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准则。认识掌握并遵守实施环境道德规范,对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保护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焦磊鹏 《环境保护》2022,(16):74-75
<正>环境问题关乎个体利益,关联社会发展,关系到人类社会整体的进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是生态环境法治的应有之义。在法律体系中,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协调,是破解环境难题的法治思路。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协调、互动,重构环境权力与权利,不仅可以实现传统民法的转型,而且有利于促进环境法的健全,还能够促进公民环境权的实现。吕忠梅教授所著的《沟通与协调之途:公民环境权的民法保护》一书,正是从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协调视角,  相似文献   

17.
国际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主要调整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国际法律关系。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被誉为国际环境法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催生各国起草和实施本国有关环境问题的立法,也促使国际环境条约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8.
葛枫 《城市环境》2002,16(5):29-31,28,34
公民-国家是环境法的两大主体,环境权与环境行政权支撑起环境法的整个体系,两者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如何优化环境权与环境行政权之关系,对于促进环境法目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美国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 1.美国对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当前.美国环保法律法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见表1)。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了《环境预防法》,防止大气、水和土壤质量的恶化;1976年,颁布的《资源保护和恢复法》涉及危险物的使用、保管和处理,其中规定企业要把超标排放的化学物质情况向当地、州政府和联邦环境管理机构报告;80至90年代,对原有的环境法进行了大幅度修订,通过对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起污染产生影响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刘北溟 《环境保护》2011,(2):105-107
侵权,作为民法上的概念,是指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环境侵权从传统的民法侵权论中发展而来,指因行为人污染或破坏环境而造成他人财产权、人身权和环境权等权利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环境侵权还包含着"损害了一定区域的不特定多数人的环境权甚至后代人的利益",从而扩充了环境侵权所侵犯的利益范围,由此也拓展了侵权法所保护的利益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