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铘境样品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HJ 840-2017)中的液体激光荧光法,测定了内蒙古西部某市部分饮用水源中铀含量,其范围:(1.0075-7.2830) ng/mL;同时,针对水中铀分析方法的测定过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量化了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得出了水中铀的扩展不确定度,评定表明饮用水源中铀含量的结果表达式为(1.9711±0.0880) ng/mL,K=2,P=95%。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对饮用水中出现三卤甲烷(THM)类化合物的问题研究颇多。一致认为,饮用水中出现与致突变或致癌变性有关的三卤甲烷的类物质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广泛使用氯而直接引起的。当源水污染较为严重时,出水中这些物质的浓度很高。70年代初荷兰和美国的水处理研究者发现了这一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类化合物的含量与肿瘤的流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它们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关系。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开展了代用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对除氯之处的消毒剂(臭  相似文献   

3.
永城矿区地方性氟病调查与饮用水除氟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永城矿区地方性氟病的调查和矿区居民饮用水中氟含量的监测,阐明了氟病发病率与饮用水中氟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析了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饮用水除氟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简略介绍了聚偏二氯乙烯 (PVDC)聚合生产工艺和偏二氯乙烯等主要单体的性质 ,指出了 PVDC聚合生产中工艺方面和其它方面的防火防爆措施  相似文献   

5.
聚氯乙烯树脂具有耐老化、耐腐蚀的特性,目前是世界上主要的合成材料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及人民生活中,但因树脂中残留的氯乙烯单体对人体有危害,而使聚氯乙烯(PVC)树脂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不得用于食品、医药包装、儿童玩具等。国际上七十年代相继解决了树脂中残留氯乙烯的技术难关,生产出了含氯乙烯小于10ppm卫生级树脂,PVC使用的禁区被打破了。我国由于当时技术不过关,因此国产PVC被列为禁用于食品、医药包装。目前国内生产PVC主要采用悬浮法聚合,其工序有:1.氯乙烯单体合成,2.氯乙烯单体聚合,3.浆料离心,4.树脂干燥,5.成品包装。这种生产工艺,氯乙烯单体的聚合率为85%左  相似文献   

6.
北方某市给水管网系统中的铝含量及形态分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东  杨宏伟  祝万鹏  蒋展鹏 《环境科学》2007,28(11):2557-2561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北方某城市给水管网中的铝含量及形态分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市饮用水中的铝残留量较低,总铝平均含量为0 .038 mg·L-1,最高为0 .078 mg·L-1,低于我国新水质标准0 .2 mg·L-1的规定;起主要毒性作用的无机单核铝及无机多核铝平均含量分别为0 .011 mg·L-1和0 .013 mg·L-1,为饮用水中铝的主要存在形态;而有机结合铝含量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饮用水中铝的含量及形态分布情况与对应管段的水质条件密切相关,含盐量越高,可溶性有机物含量越小,水中总铝浓度则越低,为给水管网铝含量控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饮用水中溴酸盐、卤代乙酸及高氯酸盐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调查了北京市饮用水厂源水及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卤代乙酸及典型污染物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研究了其来源及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饮用水中基本不含溴酸盐;含有5种卤代乙酸和高氯酸盐.饮用水加氯消毒是产生卤代乙酸的主要原因.在所调查水厂出厂水中卤代乙酸的平均浓度为42.1~149.5μg/L;其中含氯卤代乙酸占总量的90%以上.5种卤代乙酸的含量顺序为三氯乙酸>二氯乙酸>氯溴乙酸>二溴乙酸>一溴二氯乙酸.饮用水中卤代乙酸受季节影响较大,9月份浓度最高,4月份浓度最低.高氯酸盐主要存在于以地下水为源水的水厂中,受地下水污染影响较大.各水厂出厂水中高氯酸盐含量为0.1~6.8μg/L.饮用水中高氯酸盐在11月份含量最高,7月份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源水中肠道病毒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饮用水源水中肠道病毒的检测方法。采用滑石粉 -硅藻土吸附浓缩水样中的肠道病毒 ,以 3 %牛肉浸膏洗脱 ,将病毒接种于敏感细胞中 ,根据细胞在病毒作用下的病变效应即空斑形成单位 ( PF L) ,定量计算水中病毒含量。  相似文献   

9.
碘元素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饮用水中的碘含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检测上海市饮用水中碘的含量,探讨碘元素与人体微量元素需要量的关系,为人体适量碘元素摄入和碘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实验运用催化光度法检测饮用水样品中的碘含量。结果显示:上海市各供水区域饮用水碘化物含量范围在(4.87±1.10)~(8.45±2.36)μg/L(闵行地区样本碘元素含量最高,为8.45±2.36μg/L,而市北地区样本含量最低,为4.87±1.10μg/L);上海市居民经常选择的包装水中,碘化物含量范围在(6.75±0.05)~(10.63±0.03)μg/L(农夫山泉样本碘含量最高,为10.63±0.03μg/L,而康师傅样本碘含量最低,为(6.75±0.05)μg/L),普遍高于上海市自来水的碘含量。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中碘含量处于安全值范围以内,并且远低于饮用水中高碘值150μg/L。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了武汉地区某化工厂氯乙烯接触工人20例(平均工龄5.8年)、苯接触工人14例(平均工龄9.1年)及对照者22例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SCEs)检查,其中氯乙烯接触者中工龄≤5年者8例。结果表明,以上两种毒物接触者的染色体畸变率及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氯乙烯接触者中工龄≤5年者的总畸变率为13.75%,SCEs为9.18±2.02,分别与对照组6.67%和5.48±1.67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但结构畸变率3.88%与对照组2.1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本文认为两种细胞遗传毒理学技术——常规技术和SCEs技术对长期接触氯乙烯和苯的人群的染色体的诱变效应都是明显的,且后者较前者更为灵敏。氯乙烯和苯作为化学诱变剂能诱发人体染色体畸变及SCEs增加,已分别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本文对苯和氯乙烯作业接触人群进行了细胞遗传毒理学检测,旨在探讨其细胞遗传毒理学效应的指标及其各指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中氟化物浓度的快速简易测定鲁布霞(河南省环保所)前言水中氟化物的含量对饮用水卫生具有重大意义。饮用水中的含氟量偏高或偏低对人体健康都是不利的。缺氟会引起龋齿,氟含量太高则要患不同程度的氟斑牙,甚至导致严重的氟骨症。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氟含量为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饮用水中病毒的灭活效果,我们采用次氯酸钙灭活饮用水中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polio Ⅰ)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次氯酸钙对 polio Ⅰ病毒具有较强的灭活作用;当饮用水中余氯在0.45mg/L,接触时间为30min 时,次氯酸钙灭活病毒的效率为33.33%;而余氯在0.35mg/L,接触时间为60min,其灭活效率达到66.67%,本研究为饮用水、娱乐用水等水体的消毒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厦门海域有机磷农药污染现状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北方某城市自来水厂水体中的4种卤乙酸浓度水平进行了检测.以黄河水作为原水,经常规工艺处理后的饮用水中卤乙酸的最大浓度水平为79.31μg·L-1,超出美国EPA提出的饮用水中卤乙酸浓度水平的限定值;进而对常规工艺的氯化作用做了进一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预氯化对卤乙酸的产生起主导作用,增大了饮用水中卤乙酸的含量.探讨了由高锰酸钾预氧化、气浮、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氯氨消毒组成的深度处理工艺对卤乙酸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经深度处理后的出厂水中卤乙酸含量从常规工艺的79.31μg·L-1降为3.92μg·L-1,有效地控制了卤乙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及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安徽省不同地区231个随机样点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为0.12~1.94mg/L,平均0.57mg/L,其中淮北平原区(0.85mg/L)>大别山地区(0.42mg/L)≈江淮丘陵区(0.41mg/L)>沿江平原区(0.34 mg/L)>皖南山区(0.24mg/L). 61.85%的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小于0.50mg/L,24.89%在0.50~1.0mg/L之间,12.05%在1.01~1.50mg/L之间,1.21%高于1.5mg/L.不同地区居民每人每天饮水摄氟总量为0.26~4.3mg (以2.2L饮水量计).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饮水摄氟总量全部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荐的最低限量,应采取饮茶或饮水加氟措施增加摄氟量,而在淮北平原区亳州市部分样点氟化物摄入量超过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荐的最高限量,宜采取降氟饮水方法减少人体摄氟量.  相似文献   

15.
1 概述聚氯乙烯生产由制备氯乙烯单体和氯乙烯聚合两步组成。氯乙烯 ( CH2 =CHCl)是有毒的易燃气体。爆炸极限 3 .6%~ 2 6.4% ,自燃点 472℃ ,相对密度 2 .1 5 (空气 =1 )。氯乙烯易于液化 ,液体相对密度 0 .91 2 (水 =1 ) ,沸点 -1 3 .9℃ ,凝固点-1 60℃。聚氯乙烯虽然是化学惰性聚合物 ,但遇热分解 ,遇火引起燃烧 ,在无空气条件下也能燃烧 ,灭火的唯一途径是降温。氯乙烯制备——合成氯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乙炔的氯化氢加成和乙烯的氧氯化。乙炔的氯化氢加成反应式为 :CH≡ CH HCl Hg Cl2 CH2 =CHCl它在转化器中完成。生成的粗氯…  相似文献   

16.
梁国明 《环境》2011,(Z2):30-31
为满足饮用水源地监测要求,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源地水中氯乙烯、丙烯腈、2-氯丁二烯、环氧氯丙烷。在37分钟内目标化合物有效分离,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测限范围为0.30~0.54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9.5%~104%之间。  相似文献   

17.
<正> 镭—226(~(226)Ra)是镭的放射性同位素中丰度最大,毒性较高、半衰期最长的一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对人体危险较大。美国科学院生物电离辐射咨询委员会(NAS—BEIR)报告曾指出:连续饮用含(~(226)Ra)污染物最高水平为5×10~(-12)Ci·L~-1的危险度为每年每百万人可造成0.7~3个癌症。因此,经常对食品和水中(~(226)Ra)含量水平进行监测,对居民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湖北省食品和水中(~(226)Ra)的放射性含量与分布状况,于1983—1986年对本省10个市、县的大米等14种食品和自来水及我省境内的长江、汉江、清江水进行了(~(226)Ra)含量调查  相似文献   

18.
聚氯乙烯安全生产自动喷淋水系统锦西化工总厂于利民,王旭岑聚氯乙烯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国内外聚氯乙烯生产厂曾多次发生氯乙烯单体空间爆炸事故,损失惨重。氯乙烯单体的泄漏,直接威胁着生产的安全。我厂聚氯乙烯车间除了坚持巡回检查、严格操作等预防措施外...  相似文献   

19.
从残留有机物的角度比较了自来水和瓶装纯净水的区别。运用GC/MS联用技术监测了自来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反渗透膜工艺生产纯净水对痕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较了加热煮沸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反渗透工艺可有效去除自来水中多数有机物尤其是全氟化合物;加热可大幅降低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巴彦乌拉铀矿周围居民饮用水中放射性水平及其存在的健康风险,开采前采集了铀矿周围37份井水饮用水样品并测量了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和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和~(40)K的活度浓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方法计算了饮用井水引起的成人年有效剂量,利用美国环保部(USEPA)提出的致癌风险因子评估了居民终身健康风险,同时将测量结果与其它国家饮用水中放射性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巴彦乌拉铀矿周围饮用水中总α和总β平均值分别为1.059Bq/L和0.624Bq/L,其中分别有81.1%和5.4%样品中总放射性超出了WHO推荐的筛选值0.5Bq/L(总α)和1.0Bq/L(总β).饮用水中~(238)U、~(232)Th、~(226)Ra和~(40)K的活度浓度分别为(2.349±1.593)、(0.058±0.041)、(0.070±0.057)和(0.571±0.419)Bq/L.铀矿周围居民通过饮水产生的全年累计有效剂量为0.104m Sv/a.终生接触情形下居民经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暴露引起的终身致癌风险为2.4×10-11.巴彦乌拉铀矿周围居民饮用水中放射性活度浓度处于正常水平,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健康风险非常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