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震区第三、第四活动期强震(M≥6 3/4)的时序演进和震场迁移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两个活动期的强震之间存在着时序对应关系。并由此出发对华北地震区第八幕最大地震的发生时间及地震活动区域作了推测。文章同时对甘肃、宁夏地震区的强震也作了时序对比,认为华北地震区在第八幕后将有较长时间的平静,强震活动将转移到西部的甘肃、宁夏地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苏南煤田地质勘探队丹徒县华山煤勘区33口钻井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并结合该井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具体地阐述了荣炳井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和井孔条件。在此前提下、初步探讨了该井水位变化反映地震灵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试图通过分析台湾地区与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动力环境、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来探讨台湾强震对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 ,从而分析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近期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4.
吴佳翼等研究华北地震同日本地震的相关性 ,提出日本地震活动的 3个区 :日本海沟地震活动区(A区 )、日本海西部的深源地震区 (B区 )和日本浅源地震区 (C区 )如果相继发生地震活动 ,则中国华北地区 (D区 )将发生 6级以上响应地震。作者用 1 979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的 3个 6级震例 ,说明D区应扩大到江苏及其附近地区 ,并对历史地震进行检验。如果把D区改为大华北东部范围 ,在地球自转减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华北东部 35°N~ 39°N地区 ;在地球自转加速段 ,响应震将发生在 φN≤ 35°或 φN>39°的地区。江苏及南黄海 6级响应地震发生的时间 ,可以用东北深震区与黄海地震带的相关性来估计  相似文献   

5.
江苏茅山山脉以地质研究之早、中强地震原地复发之快引人注目。本文拟对茅山山脉地质和地震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已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认识成果)进行综合性评述。文中列出了十二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使用近 20 年固定台站记录到的初至 P 波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 2021 年 11 月 17 日江苏大丰海域 M5.0 地震震源区及邻区三维 P 波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参数。结合该地区的构造背景,研究了该地震孕育与发生的深部构造背景及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 P 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浅层的 P 波速度结构与地表地质构造及地形有较好的对应性,在造山带和隆起区表现为相对高速,盆地地区表现为相对低速。研究区地震活动性与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大丰海域地震和经过重定位后的中小地震均发生在 P 波速度梯度带上或者偏向高速一侧。综合速度结构水平和垂直剖面,震源机制解,震源的空间位置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可能为右旋走滑型地震,发震断裂可能为苏北?滨海断裂,也可能与小海?陈家堡断裂及震源区其他的隐伏断裂有关。此次地震发生可能与震源区附近断裂交汇处应力积累,遇到高速的阻碍体,阻碍体发生破裂有关。研究区西部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和东部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可能是这一地震的外部地球动力学来源,而江苏陆区及近海大陆架因地形高程差异引起的重力势则可能是此次地震的内部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 地震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土地是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拟从淮阴市北部地区地震地质特征及有关县城震害地质条件分析,指出地震土地利用中有利地质因素、不利地质因素和危险地质因素,相应规划出县城抗震有利区、抗震不利区及抗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苍山MS5.2地震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苍山52级地震构造背景,据这次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条带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北西向的苍山 新泰断裂和北东向的荣成 临沂断裂可能是苍山5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在1985年6月以前,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呈随机分布,1985年6月以后ML≥3.0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 苍山 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来回迁移;1974年以后沿苍山 尼山断裂的ML≥3.0地震都发生在52级地震震中附近,说明在苍山 尼山断裂与沂沭断裂带交汇区西侧较长时间的能量积蓄。苍山52级地震前最后发生的两个ML≥2.0地震与苍山52级地震震中形成沿地震断层的临震小震活动条带。  相似文献   

9.
东南地洼区(部分地区)M≥5级地震活动首先从江西南昌—信丰、闽东南沿海和粤西—桂东三个地区发起,然后垂直或斜交区域主要断裂走向向外迁移。地震活动带的迁移与莫霍面形态变化存在某种联系。根据地震迁移规律,福建政和—南平—带在未来一、二百年内有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广东韶关—湖南长沙一带可能是未来5级左右地震活跃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下扬子地区的地震分布分为陆地(Ⅰ区)和海域(Ⅱ区)两个部分,指出它们的地震活动自1800年以来可以分为三个活动时段,并具有相似的发展进程。通过分析对比,对该区的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