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接触木尘的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一般认为木尘对人体是无害的。可是,就在本世纪初,国外有人发现黄杨木尘可以引起过敏性皮炎。本世纪中期,又有人发现木尘可以引起支气管哮喘。随着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研究深入发展,人们逐渐地揭开了木尘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秘密(虽然许多秘密还待揭示),开始认识到木尘会引起诸如产生过敏性皮炎,对肺部的损害,引起支气管哮喘,甚至诱发癌肿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水体中磷元素的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磷和内源性磷.在外源性磷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内源性磷成为湖泊水体中磷元素的主要来源。而底泥磷的释放是内源性磷的主要组成。影响底泥磷释放的因素很多,首先与底泥的物理化学组成有关,如底泥颗粒物的粒径、有机质和氧化物的含量以及底泥中磷的形态等,再则与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关系也非常密切,溶解氧、温度、pH值、扰动是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对富营养水体底泥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人对480名不同年龄的哮喘病人统计后发现,因接触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者占29%,呼吸道感染者占40%,由心理因素引起者占30%。此外,还发现,单独由一种因素引起发病者较少见,往往是三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哮喘病患儿更易因心理因素引起强烈情绪反应使哮喘发作。例如,一个有多年哮喘病史的儿童两年未见发病,有一天因轻微感冒,早晨睡过了时间,怕上学迟到,心情不免焦虑紧张,看到公共汽车来了,一个冲刺抢上了车,当天导致了一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有全球性增加趋势。在过去20年内,台湾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猛增8培,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死于支气管哮喘。有关专家认为,现代生活方式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居住环境与哮喘现代居室内普遍使用的地毯、帘子、床垫等是屋尘螨理想的繁衍场所。屋尘螨是哮  相似文献   

5.
大骨节病病情下降与环境因素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4月-1989年9月对内蒙三个大骨节病村进行了随诊观察,结果表明,大骨节病病情逐年下降,人体硒营养水平相应提高,病情与硒营养水平之间呈显负相关,每日由外源性食物中摄取的硒与病情呈显负相关,而由当地产粮,菜中摄取的硒与情呈显正相关。由肉蛋类食物中摄取与病情呈显负相关,生态环境中的硒基本无变化,增加外源性高硒食物输入病区和改变病区食物构成是控制硒反应性疾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在诱发哮喘和哮喘发病机理方面的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卵清白蛋白(OVA)致敏组和DEHP染毒组,每组8只.用OVA致敏加激发的方法制作大鼠哮喘模型.DEHP染毒组分为2个组,每天分别给予0.7mg·kg-1和70mg·kg-1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灌胃,连续30d.OVA致敏组、DEHP染毒组大鼠均在第31d给予1%OVA雾化,诱发哮喘.第38d测定大鼠在不同氯化乙酰甲胆碱(MCH)剂量下的肺功能,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显示,与OVA组相比,DEHP染毒组气道高反应性增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1).因此,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可增强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诱导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下渚湖位于浙江省德清县,近几年来水质不断恶化。通过春秋两个季度对湖区水质的监测,对下渚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做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引起湖区富营养化的原因,阐述了各项污染源因子引起的湖区富营养化程度;通过调查湖区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污染源以及污染源强,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下渚湖富营养化治理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量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证明,大气颗粒物(PM)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但具体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推测可能与吸入体内的PM促进血液凝结有关,血液凝结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重要机制,与多种血栓性疾病相关.该文关注凝血级联活化在PM促凝效应中的关键作用,主要综述了目前PM暴露后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级联通路活化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①PM暴露能促进凝血级联活化,进而诱导纤维蛋白网形成、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和血小板活化等凝血效应.②PM暴露对外源性通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增加.③PM可通过表面接触激活因子Ⅻ(FⅫ),进而诱导凝血酶的生成,激活内源性凝血级联通路.研究显示,凝血级联活化是大气颗粒物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每分钟呼吸十六次左右,每次吸入空气约五百毫升,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吸入空气十个多立方米,由于空气污染,通过呼吸,人们不仅吸进生命必须的氧气,同时也吸入多种微量的有害气体和微粒。这些有害气体和颗粒中有使人造成呼吸道内径狭窄,呼吸道阻力加大的二氧化硫,影响血液输送氧气的一氧化碳(煤气),引起急性哮喘症的二氧化氮以及能引起肺癌的有机芳烃3.4苯并芘。研究表明,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有上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癌等。体育锻炼时人的呼吸次数增加,单位时  相似文献   

10.
赤潮是由于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自然现象,江河、湖泊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通常称为“水花”或“水华”。赤潮并非都呈红色,由夜光藻、无纹多沟藻等形成的赤潮呈红色,赤潮也是由此得名;而由绿色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由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某些硅藻引起的赤潮则呈红褐色。  相似文献   

11.
秋防哮喘     
霍寿喜 《环境》2001,(10):33-33
哮喘发作,自古以来就认为与气象因素关系极大(我国民间将哮喘病列为“气象病”之一种)。临床统计,天气变化占哮喘病发作原因的四分之三以上,其次为疲劳、过敏、饮食不当等因素。从时间上看,每年的九、十月份是哮喘病的高发季节,其次是冬季、初春和梅雨时节。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在过去20年内,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增加2.5~4倍,台湾则增加8倍。据认为,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是哮喘逐渐增多的重要原因。人类尤其是儿童在室内度过的时间远远超过室外,因而居室环境污染在哮喘发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两项研究表明臭氧与颗粒物的不良健康影响1996年5月发表明的两项研究结果表明,暴露于臭氧和颗粒物的不良健康影响。美国加州一家机构多年研究结果表明,暴露于地面浓度的臭氧和颗粒物与哮喘发病有关。该项研究比较了25年空气污染的测量水平,发现3091位参加者...  相似文献   

14.
铅、汞中毒多因职业性因素引起 ,但生活中因治疗某些疾病而致的铅、汞中毒已不鲜见。现将我院收治的 14例药源性铅、汞中毒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14例患者中男 10例 ,女 4例。年龄 15~2 2岁。皆因用中药偏方治疗某些疾病而致铅、汞中毒。其原发病分别为 :哮喘、癫痫、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用偏方中均含有黄丹 (Pb O)、轻粉 (Hg Cl2 )等有毒化学成分。2 临床表现患者中毒多为亚急性 ,其主要症状和体征见附表。附表  14例铅、汞中毒的症状体征症 状例数体 征例数腹绞痛头 晕乏 力睡眠障碍精神异常恶 心呕 吐食欲不振便 秘…  相似文献   

15.
《沿海环境》2002,(8):19-19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各式各样的宠物,有的还拿它们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但在与宠物亲近的时候,一些疾病也可能传染给人类。以下向读者介绍了几种比较常见的宠物病,这些疾病能在动物和人之间交叉传染,危害较大。弓形体病弓形体病是由弓浆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这种病能在包括人、猫、狗、猪、羊在内的20多种动物之间互相传染。弓浆虫在猫体内以有性繁殖的方式生存,而在其他动物的体内则以无性繁殖的方式生存。急性感染时有呼吸困难、咳嗽、高烧等症状,还会造成体表淋巴肿大、腹部皮肤及耳部淤血斑。当虫体侵入到动物眼睛和大脑时…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水体溶解磷与颗粒磷的输移转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河流上、下游断面间水、沙和磷的输运系数差异,建立了一种分析河流水体磷的输移转化特征的判定方法.基于2015年1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三峡水库的径流量、输沙量和水体磷形态数据,应用该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水体磷的输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两个水期三峡水库水体均以TDP为主要磷形态,TDP通量占总磷(TP)通量的51%~96%;枯水期,三峡水库TDP表现为移出作用,主要由三峡拦坝蓄水促进泥沙颗粒吸附TDP引起,丰水期则表现为添加作用,与外源性含高浓度TDP的水量输入有关.在两个水期,三峡全库区泥沙和TPP均呈明显的沉降滞留特征,且TPP相对于沙量呈添加作用,一定程度上说明TDP被泥沙颗粒吸附而转化为TPP作用相对更强.三峡水库清溪场至万州段为水、沙和磷的主要滞留区域,与该区段泥沙颗粒粒径细化、颗粒吸附磷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尽管哮喘的发病率日见升高,但其发病原因仍然是个谜。最近几年,环境流行病学家进行了许多研究,调查了室内和室外污染物与哮喘之间的关系,特别集中注意于对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的暴露。虽然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空气污染引起哮喘的证据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与癌症     
据统计,人类的癌症约70-90%与环境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至少90%又与化学关系密切。目前,已证明能引起大类癌症的化学物质就有60多种。环境因素致癌一般通过饮食、呼吸和皮肤接触等方式介入人体,经过长期小量慢性积累和刺激,久而久之.使机体受损以致患癌。当今各国科学家(医学家与非医学家)都将对潜在危险的耳蜗因素的研究作为重点,并提出许多改善环境诸因素的对策与措施。1.人类与环境致癌因素的接触途径:人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与环境致癌因素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单一接触因素而致癌的事例亦是存在的,如职业接触等。但更多…  相似文献   

19.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室内霉菌污染可以致病,但危害的严重程度尚不清楚.过去10年,媒体关注和有关诉讼事件增加很多.在室外,霉菌到处可见;在室内,温暖潮湿的环境使霉菌生长.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国立环境卫生中心空气污染和呼吸系统卫生分部主任StephenRedd说,没有人知道在全国范围内人群对室内霉菌的暴露状况.霉菌会是一个健康危害.首先,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可在一些人中引发过敏症状.症状包括鼻部受刺激、哮喘加重.其次,在极少数场合,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的人,包括癌症病人和艾滋病人,会受霉菌感染,通常是在医院内.霉菌可侵入病人的肺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野外工作有时会遇到咯血、呕血、尿血及便血等各种出血的病人,病人往往会因见到血而恐惧害怕、心神不宁,若出血重过大,还会带来严重后果。这时及时而正确的救护,对病人和病情都是有益处的。正咯血与呕血经口吐出的血有咯血与呕血之分。(l)咯血:是指由喉头、气管、支气管或肺实质的出血。随咳嗽伴痰咯出,通常先有喉部发痒或刺激感,然后咳出,也有无痰大门哈血者,咯出的血呈鲜红色,常有一股血腥味。咯血,多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风心病的二尖瓣狭窄及血液病中的紫极、血友病等。(2)呕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