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F处理焦化尾水和钢厂杂排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剑平  赵娜  肖林  徐焱 《环境工程》2010,28(4):13-17
结合4万m3/d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的调试实践,对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处理焦化尾水和钢厂杂排水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有一定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对SS的去除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的大小是影响氨氮去除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B/C是曝气生物滤池降解有机物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根据调试中实际操作情况确定:水反冲洗强度为5.83 L/(m2.s);气反冲洗强度为16 L/(m2.s);反冲洗周期为5 d,各反冲阶段时间分配:气洗时间为5 min,气水联合洗时间为3 min,水漂洗时间为5 min,反洗后,大约6 h出水恢复到反洗前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的特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张杰  陈秀荣 《环境科学》2003,24(5):86-89
试验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区别于普通给水滤池的特点,从反冲洗方式、反冲滤床形状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的反冲条件下,在反冲方式的对照中,脉冲反冲洗具有远大于气水连续反冲洗的效能;在滤池池型的选择中,扩展流池型曝气生物滤池较均匀流池型曝气生物滤池易于洗净和生物滤层的恢复.最后优化组合了反冲方式和滤池池型,即脉冲反冲方式与扩展流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后,对应既定的运行工况,确定了最佳的反冲运行参数为:气冲强度8~10L/(s·m2 )、水冲强度2~4 L/(s·m2 )、反冲时间5min.  相似文献   

3.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应用技术,集生物氧化、生物絮凝、过滤、反冲洗更新等功能于一体[1],非常适合我国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本文从运行方式方面通过间歇曝气考察分析了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水处理效果,试验结果研究表明:不同的曝气时间和间歇时间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和效率明显不同,选择合适的时间能够使去除效果达到最好。本文去除实验研究数据能够为以后生物过滤处理生活污水方面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芮  陈玲  陈季华 《环境科技》2008,21(6):20-23
曝气生物滤池集生物膜的强氧化降解能力和滤料截留效能于一体,是一种适合大规模回用、高效、低耗的污水再生工艺,也是升级改造的良好选择。反冲洗是曝气生物滤池运行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合理优化反冲洗过程有助于改善其整体运行性能。根据反冲洗废水浊度变化确立了合理的反冲洗方式,并给出相关的反冲洗强度和反冲洗历时参数,以期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印染废水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使生物膜系统交替处于厌氧/好氧状态,据此研究了不同进水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质量浓度、运行周期以及反冲洗条件下生物滤池的生物除磷性能.实验中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滤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3 h,进水流速为5 L.h-1,气水比为8∶1,进水平均COD负荷、氨氮负荷和磷酸盐负荷分别为4.7、0.41和0.095 g.(L.d)-1.结果表明,在一个运行周期内生物滤池能有效实现释磷和吸磷;当进水VFAs质量浓度(以COD计)为100 mg.L-1、运行周期为6 h时,生物滤池除磷性能最佳,曝气阶段滤池出水磷去除负荷可达0.059 g.(L.d)-1,同时COD和氨氮的去除负荷分别为3.8 g.(L.d)-1和0.28 g.(L.d)-1,出水平均磷、COD和氨氮质量浓度为1.8、43.6、8.7mg.L-1,滤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氮流失;中止反冲洗使生物滤池除磷性能迅速下降,2 d后滤池除磷效率低于40%,随即恢复反冲洗使滤池除磷效果出现短暂增强,再经2 d反冲洗后除磷效率又回到原有水平.可见,在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下生物滤池成功实现了生物除磷并具有较好的磷负荷去除效果,充足而稳定的进水VFAs质量浓度、适当的运行周期以及较高频率的反冲洗有利于滤池的生物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6.
李纪华  王正芳  郑正 《环境工程》2012,(Z2):41-43,129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借鉴给水滤池工艺开发的污水处理新工艺。以炉渣为填料采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启动状况,考察了启动过程中COD、NH4+-N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74m/h、回流比150%、气水比为3∶1的条件下,COD和NH4+-N分别在35d和45d内得到了有效地去除。其中,COD出水浓度降到30mg/L以下,去除率稳定在85%以上;NH4+-N出水浓度降到10mg/L以下,去除率稳定在6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炉渣作填料的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启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果,确定其最佳曝气量,为该种形式的曝气生物滤池高效运行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串联运行的方式,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一级滤柱)在曝气量分别0.85L/(s·m2),1.27L/(s·m2),1.70L/(s·m2),2.12L/(s·m2)下运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滤柱)在曝气量分别为0.43L/(s·m2),0.85L/(s·m2),1.27L/(s·m2)下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一级滤柱曝气量在1.70L/(s·m2)~2.12L/(s·m2)之间运行时,除磷效果好,出水TP含量在2.5mg/L以下,二级滤柱曝气量为0.85L/(s·m2)时,脱氮效果好,出水TN浓度为7.39mg/L,TN去除率达65.28%。采用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能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BAF(曝气生物滤池)最佳反冲洗强度及其选择依据,以某处理石化二级出水的强化除磷BAF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反冲洗强度进行气-水联合反冲洗,探讨反冲洗过程中出水污泥量峰值出现时间、污泥的SOUR(比好氧呼吸速率)变化、反冲洗前后微生物量和微生物脱氢酶活性(DHA)的变化以及反冲洗后的恢复效果,并对反冲洗强度参数的选择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在该研究条件下,采用气洗〔强度为12 L/(m2·s)〕4 min,气-水联合洗〔气洗强度为12 L/(m2·s),水洗强度为6 L/(m2·s)〕5 min,最后用清水漂洗9 min的反冲洗方式,排水中污泥的ρ(SS)可在最短时间(3 min)达到峰值;反冲洗排水中污泥的SOUR较低,平均值为0.5 mg/(mg·h);距离底端进水口1.3和2.2 m处的滤料层微生物的量损失较小,分别为4.4%和5.3%,其相应微生物的活性有所增加. 研究显示,该条件下反冲洗可有效清除滤料颗粒间所截留及滤料表面脱落的老化生物膜,并可保留适量活性较高的生物膜,强化了传质条件,反冲洗后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能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9.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论述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原理、构造及其滤料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和粘土生产生物滤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当前曝气生物滤池滤料研究进行了归纳,介绍了几种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基本类型及其组合流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计算主要包括滤料体积、滤池总面积、滤池高度、布水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以及污水与滤料的接触时间等。作为实例,对水量为2500m3d小区污水曝气生物滤池(DC、DN)进行了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0.
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报道了沸石为填料的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实验,研究了曝气时间、曝气量和生活污水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作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效果较好。曝气2h后,即可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污水进水COD和BOD5浓度分别为300~800mg/L和170~400mg/L时,去除率分别达到90%~70%和90%~88%。进水COD浓度分别为312.6mg/L和530.6mg/L,曝气量0.6m3/h,处理2h后出水COD浓度分别为30.63mg/L和103.92mg/L,去除率>90%,出水达到污水处理二级排放标准。因此,以沸石为填料的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高效、低耗、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单体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