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废水除磷工艺中聚磷菌及其缺氧态下吸磷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废水生物降磷研究是目前水处理的热点、难点,本文着重探讨了聚磷菌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关键作用及运行机理,并介绍了缺氧状态下的生物吸磷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机理和性能,对经过SBR反应器富集驯化后的污泥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吸磷实验、硝酸盐还原产气实验、革兰氏染色及异染颗粒染色等方法,筛选得到N10、N17和N20 3株菌株;经过16S r DNA的测序鉴定,建立系统发育树,确定3株菌株均为气单胞菌属。绘制3株菌株的生长曲线,并进行厌氧/缺氧和厌氧/好氧静态实验,发现N10和N17菌株在两组实验中均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O2和硝酸盐均可作为电子受体;N20菌株仅在厌氧/缺氧实验中表现出脱氮除磷效果,仅可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  相似文献   

3.
1株脱氮除磷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天明  陈立伟  吴守中  钱丽花  任倩 《环境科学》2010,31(10):2487-2492
采用YG培养基,结合蓝白斑筛选、异染粒染色及好氧除磷能力检测等实验,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好氧生化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7株好氧除磷菌;再经硝酸盐还原产气和缺氧培养实验,筛选出1株高效脱氮除磷菌;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将其鉴定为Pseudomonas grimontii,命名为C18.菌株C18在好氧培养24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38.7mg/L降低到2.28mg/L,除磷率达94.1%.C18在缺氧培养24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44.5mg/L降低到5.21mg/L,除磷率达88.3%;上清液硝酸盐氮浓度从184.2mg/L降低到30.6mg/L,脱氮率达83.4%.菌株C18最适脱氮除磷温度为30℃;最适脱氮除磷pH为7.5.  相似文献   

4.
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反硝化聚磷菌的选择与富集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采用SBR反应器 ,对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选择和富集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传统的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之中 .经过 3个阶段的选择和富集 ,反硝化聚磷菌在聚磷菌中的比例从 15 %上升到 73% .稳定运行的强化反硝化生物除磷体系具有良好的强化生物除磷和反硝化脱氮性能 ,缺氧结束时体系中磷浓度小于 1mg L ,除磷和脱氮效率分别大于 94 %和 95 % .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污水生物除磷的机理,对影响生物除磷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株嗜盐聚磷菌的筛选及除磷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培玉  孙梦  张晨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368-2373
从运行稳定的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污泥中富集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嗜盐聚磷菌qdp05,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后,鉴定该菌株qdp05为肠杆菌属.当碳源为乙酸钠,盐度为2%的条件下,好氧条件下培养48h后,qdp05对磷的最终去除率为87.8%.在厌氧好氧连续培养过程,qdp05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厌氧除磷种源的筛选与厌氧除磷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分批培养,考察各接种物培养始末总磷浓度的变化,比较了牛粪、猪粪、鸡粪以及来自两个不同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的除磷能力,试验证明猪粪的除磷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将猪粪与两种厌氧污泥按质量比3:1:1混合作为接种物,研究了厌氧生物除磷的条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是厌氧生物除磷的良好碳源和氮源;适宜的初始pH6.5,适宜的培养温度35℃.在适宜的除磷条件下,培养至第4天,猪粪与厌氧污泥混合物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21.31%)外加钼和其它微量元素对厌氧生物除磷没有效应,表明试验所用的培养液中,不缺少这些元素.另外,外加还原剂硫化物对厌氧生物除磷也没有明显的作用,表明培养液中的有机物质所致的低氧化还原电位已能满足厌氧生物除磷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化工品的滥用引起的水体磷含量超标严重破坏了水体质量,给环境治理造成重大负担。为提高污水排放前的除磷效率,文章从天然湖泊底泥中筛选出高效除磷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菌株,透明水解圈初筛、水样除磷率复筛筛选除磷菌,对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及系统发生树分析鉴定,确定该菌株分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初始pH值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到一株高效除磷菌S21,其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亲缘关系较近,且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基本相符。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蔗糖质量分数0.50%、豆饼粉质量分数0.70%、KCl质量分数0.20%,培养基初始pH值为7,发酵时间为18 h,菌体浓度OD600达到3.2。菌株S21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在高磷水体中具有较高效率的除磷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酸丙酸比例对富集聚磷菌生物除磷系统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燕  陈银广  郑弘  周琪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8):1278-1283
通过丙酸/乙酸(以C计)比例为0.1、0.5、1、2、10的合成废水,在SBR反应器(1#~5#)中长期驯化聚磷菌(PAO)富集的污泥,研究了丙酸/乙酸比例对增强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短链脂肪酸(SCFA)降解、溶解性正磷(SOP)的释放/吸收及其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O对SCFA的利用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PAO对丙酸的利用速率较乙酸快,因此,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有助于EBPR系统的稳定性.随丙酸/乙酸比例增加,SOP的释放与吸收量减少,SOP的代谢速率降低,但SOP的去除率明显增加.因此,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有助于提高EBPR系统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除磷技术研究——化学强化一级除磷与生物除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使用化学强化一级除磷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指出了化学絮凝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消耗人类有限资源及环境污染大等缺点,认为该种除磷方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物除磷技术因操作方便及二次污染小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介绍生物除磷技术的微生物学、除磷效率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取得的部分结果,认为科研工作者应重视该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废水反硝化除磷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的反硝化除磷技术作为生物除磷的一个新思路,因其能够解决废水处理工艺运行中碳源不足、污泥产量大和好氧阶段曝气能耗大等问题,受到环境保护领域的关注。文章对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影响因素、现有工艺及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对反硝化除磷技术未来发展作了展望。认为今后研究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DPBs有更全面的认识,富集和筛选更多高效的DPBs菌株;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反硝化除磷工艺,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5个SBR反应器(1#~5#)中,用乙酸、丙酸/乙酸(以C计)比例为0.5、2、10和丙酸的合成废水,通过厌氧/好氧工艺驯化活性污泥使之富集聚磷菌,研究了丙酸/乙酸比例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COD降解、溶解性正磷酸盐(SOP)的释放、吸收及其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O对COD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PAO对丙酸的利用速率较乙酸快,因此,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有助于EBPR系统的稳定性。随丙酸/乙酸比例增加,SOP的释放与吸收量减少,SOP的代谢速率降低,但SOP的去除率依次为88.2%,89.8%,92.2%,94.2%和95.2%,去除率增加了7%,因此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有助于提高EBPR系统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13.
EBPR中两类细菌PAOs和GAOs竞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可以获取高效的除磷效果,已在很多污水处理厂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型污水处理厂在相当多的条件下,EBPR工艺也会出现周期性除磷效果的波动和不充分。针对这一难题,研究者试图采用许多手段来研究工艺中的主要微生物。文章针对典型的EBPR工艺和碳源、pH值、温度等因素对EBPR工艺中两类细菌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竞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硝酸盐作为生物除磷电子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生物除磷的可能性,并比较了硝酸盐和氧作为电子受体的差异.结果表明:聚磷菌能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替代氧进行生物除磷,但若存在有机碳源会抑制缺氧段磷的吸收.缺氧条件下磷的摄取速率与硝酸盐的质量浓度有关,浓度越高速度越快.硝酸盐的连续稳定加入有利于磷的去除.与以氧为电子受体的系统相比硝酸盐系统利用PHA的效率低,缺氧系统中去除磷和消耗PHA的比例为0.63,比好氧系统中的0.83低24%;缺氧时每摩尔电子转移所吸收的磷为0.14 mol,比氧为电子受体时的0.23 mol低39.1%.   相似文献   

15.
废水除磷技术及进展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磷污染的危害,指出磷是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因素.全面阐述废水除磷的技术,分析了各种工艺的特点,指出了生物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黄荣新  张杰  谌建宇 《环境科学》2010,31(5):1252-1256
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系统中反硝化除磷菌(DPB)的培养驯化状况,将直接影响污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同时去除效率以及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为此本实验研究设计了一套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的双污泥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流程,采用逐渐过渡的培养方式,为DPB创造良好的厌氧/缺氧交替环境,即创造特定的适合DPB生存的环境条件让其进行自然选择,以筛选出来需要的DPB菌.结果表明,通过15d的间歇曝气的厌氧/好氧(A/O)运行方式可以对PAOs进行快速诱导;第二阶段,通过好氧曝气时间的逐渐减少,缺氧段投加硝酸氮的厌氧/好氧/缺氧(A/O/A)运行模式,25d左右可达到强化诱导反应器里面的DPB占PAOs的比例;最后让DPB在严格的厌氧/缺氧交替环境下进行富集培养19d,通过这种逐渐过渡培养的方式获得了对所需要的DPB菌的成功诱导富集,该菌的成功驯化培养为市政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同时高效稳定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有机基质对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基质是影响反硝化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磷的去除主要在缺氧阶段由反硝化除磷实现。实验保持N、P进水40 mg/L、8 mg/L不变,当COD/P≥31.25时,出水磷浓度小于1 mg/L,去除率大于85%,出水中氨氮和硝酸氮约为0,氮的去除率接近100%,COD的去除率在95%以上;当进水25≤COD/P≤31.25时,出水磷浓度为1~2.4 mg/L,去除率大于70%,氮的去除率接近100%,COD的去除率大于90%;研究结果推断,随着进水有机基质的降低,厌氧池聚磷菌放磷量逐渐减少,缺氧池反硝化除磷量也逐渐降低,二沉池出水磷酸盐含量逐渐升高,反硝化除磷的效率随着有机基质浓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中磷的行为及其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中磷是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的,其中基质对磷的吸附和沉淀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方面.构筑两个以碎石和细砂为填料的人工湿地模拟单元,一个种上芦苇,另一个不种任何植物,研究湿地对磷的处理效果.前期试验表明,种芦苇的湿地总磷去除率可以达到92%,其中,总磷的67.35%在湿地上部就得以去除,有相当一部分磷是由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协同作用加速去除的.最后对人工湿地除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中磷是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的,其中基质对磷的吸附和沉淀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方面。构筑两个以碎石和细砂为填料的人工湿地模拟单元,一个种上芦苇,另一个不种任何植物,研究湿地对磷的处理效果。前期试验表明,种芦苇的湿地总磷去除率可以迭到92%,其中,总磷的67.35%在湿地上部就得以去除,有相当一部分磷是由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协同作用加速去除的。最后对人工湿地除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