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坐落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陇东革命老区甘肃省庆阳市,创建于1971年9月,是随着长庆油田的勘探开发,国家支援庆阳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兴建的石油化工企业。目前主要以石油炼制、石油助剂和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4):34-34
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积3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为10米,蓄水量为12.9亿立方米;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城区和官渡、西山、晋宁、呈贡、嵩明五个郊县区的41个乡镇,人口密度是全市人口密度的2.8倍,是昆明市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冰 《环境保护》2013,41(1):26-27
江苏沿海地区位于苏北沿海平原,黄海之滨,北起赣榆县绣针河口,南抵启东县长江口北岸,西至串场河、通榆公路以东一线,东至海滨滩涂,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海岸线长达954千米,领海面积3.2×104平方千米,国土面积3.25×104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1.6%。2010年区域总人口1893.69万人,占江苏省的24.1%,城市化率52.7%。地区生产总值6834.95亿元,占江苏省的1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093元,相当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的6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415.29元。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近岸海区潮波系统和潮流特征特殊。发育有广阔的、典型的淤泥质潮滩,及举世瞩目的辐射状海底沙脊群,滩涂面积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且仍在不断淤涨。该区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因子分析法、Delphi法和头脑风暴法,经过多次综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26项指标作为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自然生态系统由水环境、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生态系统4个次一级系统组成.包括降水量等16项指标;社会经济系统由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为环境压力构成,包括人口密度等10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定量各指标的权重,表明水土流失是影响甘肃省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降水量与水资源。通过综合评价表明,甘南州、陇南地区、张掖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甘肃中部广大黄土高原地区次之.河西走廊的武威市、金昌市和嘉峪关市环境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5.
颗粒物浓度的数值模拟能够反映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一定意义.利用MEIC清单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简称“二污普”)数据统计的甘肃省工业源、电力源、农业源、民用源和交通源五类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析了污染源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甘肃省2019年1月PM10和PM2.5浓度,将模拟结果与甘肃省33个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颗粒物日均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检验WRF-Chem模式模拟的性能,进一步分析了甘肃省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甘肃省SO2、NOx、PM10、PM2.5、VOCs、NH3和CO在1月的排放量分别为2.12×104、2.96×104、2.97×104、2.43×104、3.18×104、1.27×104和3.04×105 t,除NH3外,其他污染物排放高值主要分布在兰州市、嘉峪关市等工业发达地区.②33个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模拟与监测的PM10和PM2.5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4和0.597,颗粒物的模拟值与监测值有较好的相关性;WRF-Chem模式模拟结果显示,PM10和PM2.5浓度高值分布在兰州市,次高值分布在天水市和庆阳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河西地区颗粒物浓度较低,这是甘肃省工业布局、扩散条件和地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WRF-Chem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甘肃省区域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OMI卫星遥感反演的NO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近11a甘肃省对流层NO2柱浓度的时空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利用HYSPLIT模型探究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从空间上,NO2柱浓度呈现出由甘肃东北区向西南区递减趋势,最高值主要分布于庆阳市全境和平凉市少部分地区.从2008~2014年NO2柱浓度值不断增长至最高值,高值区逐步扩大;2015~2018年NO2柱浓度值波动变化,呈现出向周围区域递减的趋势,高值区范围缩小;从时间上,2008~2018年对流层NO2柱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对流层NO2柱浓度四季均值分布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NO2柱浓度每年在6~8月达峰值,9月后开始下降,年内谷值出现在12月份~次年2月份;对研究区NO2柱浓度的贡献最大的是自然要素.高温、降水有利于土壤排放NO2,植被覆盖率对NO2起到一定的消减作用.利用HYSPLIT得出2009~2018年每年7月庆阳市NO2的外部输送路径,其中主要路径以陕西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7.
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积3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为10米,蓄水量为12·9亿立方米;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城区和官渡、西山、晋宁、呈贡、嵩明五个郊县区的41个乡镇,人口密度是全市人口密度的2·8倍,是昆明市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湖泊面积25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25亿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条。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和洱源县18个乡镇。抚仙湖是我国第二…  相似文献   

8.
贯彻环保优先方针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和 《环境保护》2007,(3A):26-28
坚持环保优先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人口7474.5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27人,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72亿元,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江苏以全国1%的国土面积、3.8%的耕地面积、5.7%的人口,生产了5.86%的粮食、5.66%的棉花、7%的油料,养活了占全国5.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的GDP。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比较脆弱,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经济社会在高位运行,环境支持能力、区域生存禀赋指数、区域环境水平仅分别列全国第12、17、24位。现在,江苏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经济国际化提升的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这是江苏的基本省情。  相似文献   

9.
建立包括食品/饲料,氮肥,大气沉降和生物固氮4部分的人类活动净氮输入模型(NANI),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和灰色关联度法,研究2006~2016年三峡库区人类活动净氮输入估量的时空分布、组成特征及其贡献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的NANI估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特征,从2006年的10715.2kg/(km2·a)到2016年的11974.1kg/(km2·a),整体呈现先线性上升后下降的年际变化趋势,以及库首,库尾高,库区腹地低且南部高,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三峡库区的NANI的组成中,氮肥施用量所占比重最大为50%~56%,是主要输入源,其次是大气氮沉降量,所占比重为22%~24%;相关性分析中,氮肥施用量与NANI相关性最强,R2达到了0.81(P<0.0001).(3)人口密度,粮食产量,农业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等与NANI的关联度均较高,分别为0.901,0.867,0.794,0.689,NANI值随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人口密度到达一定值(500人/km2)时,其值不再变化;NANI值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一、自然环境 1、日本群岛日本群岛位于亚洲大陆东部,自亚热带延伸至近北极地区,由4个大岛(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8万平方公里。在日本,特别是东京和一些大城市,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现在,大约70%的人口聚居在3%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已超过5000人。 2、土地利用山地和丘陵(大部分是森林)占国土总面积的70%,农业用地占14%。农村人口少,工业不发达地区仍保留着传统的农业社会。表1说明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78~2007年庆阳市环境-经济系统的能值流量与能值效率的演变轨迹.并以环境负荷率(ELR)、能值废弃率(EWR)作为环境压力指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通过分析人均GDP与环境压力指标变量之间在时序维度上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程度,进一步阐述经济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庆阳市经济发展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度大,环境-经济系统的产出效率总体下降,但环境负荷不断上升.计量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且已形成"恶性循环圈",环境-经济耦合系统表现出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李逢帅  巨天珍  马超  咸龙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0):4082-4092
基于OMAERUV数据日产品,对甘肃省2008~2017年吸收性气溶胶指数(UVAI)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省近10a UVAI空间格局为由西北向东南区域逐步递减,UVAI的高值区域一直分布在酒泉市及邻近区域,为吸收性气溶胶污染源中心;甘肃省UVAI的稳定性呈现从东北向西南区域逐渐降低的规律;UVAI月均值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每年的月变化均呈现"V"型;四季UVAI水平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四季变化规律基本同步,十年来四季的UVAI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四季中主导的吸收性气溶胶来源不同.基于PM2.5的UVAI指示的空气质量等级分析,甘肃省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从气象因素与UVAI相关性分析来看,降水量、气温均与UVAI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风向也对其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植被覆盖度与UVAI呈现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西北部、武威市中部区域,呈现负相关的甘肃南部天水、陇南等区域为较高的植被覆盖区域.从人类活动因子与UVAI相关性来看,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与UVAI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尤其以第二产业与UVAI相关性最高;UVAI与汽车保有量、能源消耗总量及人口密度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说明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及建筑粉尘也是吸收性气溶胶的重要来源.针对甘肃省UVAI时空分布特点、自然及人类活动因素分析情况,提出了减少人类活动强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能源富集城市是指该市的能源储藏量丰富,能源工业的收入是该市的主要经济支柱。能源富集城市在享受能源开采利用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也在饱受着能源开采利用带来巨大的恶果。本文以庆阳市为例.首先分析了庆阳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借鉴成功转型的能源城市案例,对庆阳市成功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森林资源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四川省近20 a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选取森林面积、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活立木蓄积量、人工造林面积5个森林资源指标,GDP、人均GDP、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个社会经济因素指标,以及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和森林火灾总面积等自然因素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GDP、人均GDP、城镇化率和年平均气温都对森林资源变化起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城镇化率>人均GDP>GDP>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P<0.05),而年平均相对湿度则对森林资源的增长起限制作用;四川省施行的政策在森林资源的变化中也起到很大引导作用.根据森林面积空间变化分析,2005—2010年四川盆地西北部和川南山地区主要以增加为主,西部横断山区森林面积增加和减少的量相当;2010—2015年森林面积发生变化的区域整体向东南方向转移,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内部.四川省耕地和草地是林地面积增加主要的来源地类,耕地和灌木是林地面积消耗最主要的地类.  相似文献   

15.
何伟  宋国君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7):2909-2918
从公共服务部门标杆管理思想出发,构建了2007—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并以此为评估依据,对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2007—2014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展开评估,识别各个城市万元GDP水耗、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人均综合水耗和人均生活水耗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不同类型范围城市中的具体位置和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进行历史趋势外推,将标杆预测结果作为河北省各城市节水效率管理目标,结合河北省人口数量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估算了"十三五"期末2020年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需水量,以期为指导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以水定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河北省唐山市、沧州市、廊坊市万元GDP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仅沧州市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保定市、沧州市和衡水市的人均综合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保定市、沧州市、张家口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邢台市的人均生活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预计到"十三五"期末,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工业需水总量减少为8.81亿m~3,居民生活需水量增加为4.26亿m~3,城市总用水量增加为16.94亿m~3.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5年-2009年江苏省、常州市、淮安市的氨氮指标时间序列数据,模拟了江苏省、常州市、淮安市的工业氨氮、生活氨氮、人均氨氮与人均GDP的关系曲线模型,江苏省、常州市、淮安市人均氨氮与人均GDP均符合指数模型,常州市工业氨氮、生活氨氮分别符合指数模型,淮安市工业氨氮、生活氨氮分别符合线性方程模型,江苏省工业氨氮、生活氨氮分别符合三次曲线方程模型;进一步描述了工业氨氮、生活氨氮、人均氨氮与人均GDP的EKC关系,常州市、江苏省的工业、生活、人均氨氮与人均GDP呈负相关,位于EKC曲线的下降段,淮安市的工业、生活、人均氨氮与人均GDP呈正相关,位于EKC曲线的上升段,为江苏省氨氮减徘撂供撞议.  相似文献   

17.
2004年,随州市城区面积20.7 km2,人口35.5万人,城区人口密度1.6万/km2;全市拥有机动车32 000多辆,平均车流量1 214辆/h;环境噪声53.1 dB、交通噪声为69.7 dB。老城区民企混杂、主要道路人车混杂现象严重。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疏导引导,2010年在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40 km2,人口达到43万人的情况下,区域环境噪声降到51.7 dB,交通噪声降到65.8 dB。实现了城市人口增加,机动车辆增加,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18.
王乃举  黄翔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6):2242-2251
运用容量耦合拓展模型对兰州市2003—2013年环境系统耦合度进行评价,通过核算兰州市2003—2013年各年工业碳排放量,分析了4类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特征,并运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效应进行了多维度分解.结果表明,兰州市环境系统总体质量水平较低,环境状态指数和环境耦合度指数较低;兰州市工业碳排放总量逐年递增,碳排放与工业增加值、GDP、人口数量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原煤、原油、焦炭和天然气是兰州市的主要碳源,人均碳强呈显著增长态势,而工业碳强、GDP碳强、地均碳强均呈下降趋势;能源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在低位值附近波动变化,而能源强度效应和人均经济效应均在高位值附近波动,且后两项指标累积效应显著大于前两项指标,总体发挥正向碳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9.
余创  张玉秀  陈伟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7):3055-3065
基于2015~2017年银川市PM2.5逐小时质量浓度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研究银川市PM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布.结果表明:2013~2018年银川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16年PM2.5浓度年均值最高(54.25±20.91)μg/m3;在四季变化中,冬季PM2.5浓度最高(75.11±29.21)μg/m3,夏季最低(31.83±7.09)μg/m3.聚类分析表明西北方向气流是银川市四季PM2.5主要的输送路径,在春、秋、冬3季PM2.5均为西北长距离输送路径;而在夏季,短距离输送气流是PM2.5主要的输送方式.PSCF与CWT分析表明,冬季PM2.5潜在源区范围最大,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南走向的潜在贡献源区带,包括新疆中东部、青海省北部、河西走廊地区、内蒙古西南部、甘肃省南部以及宁夏西北部;春、秋两季PM2.5潜在源区主要位于新疆东部与甘肃省交界区域、甘肃省东南部、湖北北部、陕西西南部以及重庆北部;夏季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小,主要集中在新疆东部与甘肃交界区域.在PM2.5重污染天气期间,其主要来源于西北方向气流,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与甘肃交界区域、内蒙古西南部与甘肃交界区域以及甘肃中南部地区.因此,在实施防风固沙的基础上,加强区域环境合作,实施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可以有效缓解银川乃至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