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中国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器电子产品的拥有量和报废量都持续攀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下简称“废电器”)已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如何规范有效的回收废电器,建立正规回收渠道,完善回收管理体系是中国废电器管理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对中国废电器的定义、特点以及回收链特征进行概述,结合中国废电器回收体系的发展现状,综合分析回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对中国废电器回收体系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下简称“废电器”)环境管理方面,中国目前已形成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为核心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十余年来,废电器环境管理体系助力废电器环境管理工作逐渐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有效推动了废电器处理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持续做实做细废电器环境管理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废电器回收管理体系,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废电器处理行业绿色转型,注重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废电器处理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主要部件材料组成及液晶环境毒性,分析了废LCD浸出毒性、循环利用途径及污染问题,概括了国内外废TFT-LCD处理技术和回收、管理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处理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废家电处理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控管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辉  吴军莲  蔡璐  周全法 《环境工程》2017,35(3):123-126
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以及铅汞等重金属类持久性毒物(PTS)是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和环境监管重点。结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下达的"通过环境无害化管理减少电子电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毒化学品排放全额示范项目"的研究进展,对电子废弃物和PTS、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POPs的减控、江苏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管理等进行了综合评述。废线路板粉末等拆解余物中存在以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为主的POPs,且含量较高。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处置产业仍存在着政策法规配套性不强、回收体系不健全、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处置的区域法规体系、回收体系、示范工程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19—20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在成都举办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大会圆满召开。本次大会到会企业97家近200人,涵盖了国内外处理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危废处理企业、深加工企业等方方面面。分会荣幸邀请到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潘永刚副会长兼秘书长为大会致辞。大会邀请到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海关总署等各主管部门相关领导,他们分别就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废弃电  相似文献   

6.
中国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的现状,技术状况以及在管理和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管理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电子废物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废物之一,其中2009年广东省电子废物(四机一脑)产生量占到全国总量的28%。本文介绍广东省电子废物产生、回收、拆解和环境管理现状,着重分析了电子废物回收以及拆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广东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实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进步和电冰箱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报废弃电冰箱数量不断增大.冰箱拆解处理产生的大量聚氨酯泡沫塑料,由于其中含有CFCs类发泡剂且其难以降解等,增加了处理难度,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处置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废弃电冰箱聚氨酯泡沫塑料一般送至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置,而未进行资源化利用.在调研电冰箱聚氨酯泡沫塑料国内外现有处理处置技术基础上,比较了热能回收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热解法等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经济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我国废电冰箱聚氨酯泡沫塑料环境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家相关管理政策需求,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固废拆解业是一项将废旧电器及废旧五金等电子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产业.然而,目前我国国内电子固废的回收网络的缺失、以及拆解企业的技术水平落后大大制约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带来的环境隐患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制约固废拆解业发展的主要两人问题,并探索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空调、冰箱等各类含有制冷剂设备的使用和更新换代,废制冷剂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废制冷剂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对于实现其环境无害化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制冷剂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政策的特点,并提出了国内制冷剂的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电子废弃物也迅速增加,成为我国环境安全的重大隐患。文章概述了我国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电子废物回收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资源化与无害化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数量巨大的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已成为威胁我国环境的重要固体废弃物,同时也是丰富的再生资源,介绍了国内外回收处理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的现状,讨论了当前处理利用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的特点,就其拆卸、电子塑料的处理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离等技术提出了研究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使得废弃电子电器成为城市新的污染源,危害着城市环境和人体健康。本文介绍了电子废弃物的定义、环境危害、回收利用价值及增长趋势,重点阐述了上海市废旧家电拆解企业的现状,并针对企业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依法加强电子废物的环境管理,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成为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纲领性文件。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中,明确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等5种产品纳入第一批目录。同时,为了为了能够及时、客观地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电器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变化等相适应,《目录》管理委员会起草了《制订和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若干规定》,明确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及电子产品废弃形势调整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原则。废弃电池在近几年来在我国增长速度很大,将来的管理形势十分紧迫。本文在此分析我国几种废弃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及锂电池)的产生量、再生处理处置情况及管理政策导向。并在目录一批筛选原则的基础上利用权重分析法,筛选评估废弃电池能否进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二批)管理的可能,研究显示铅酸电池已具备进入管理目录的资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电子废弃物认识的深入和环保意识的加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已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对电子废弃物的环境管理、工艺技术以及回收体系状况,总结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发展研究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益严重的电子垃圾污染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因此,电子垃圾的有效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世界总体电子垃圾的产生特点以及中国电子垃圾的污染现状,通过分析中国对于电子垃圾污染和管理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性,重点对比研究了现阶段中国与几个发达国家电子垃圾的管理回收手段及政策,试图寻找中国电子垃圾管理的有效措施。最后,综合各国管理经验提出了电子垃圾的管理方案,从而为中国的电子垃圾管理提供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围绕新近出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借鉴欧盟等国家对废旧物资的管理理念和具体措施,探讨了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界定及管理制度建设,提出建设社区试点网络管理体系、建立由市场主导的生产者责任延伸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环境基金(GEF)"通过环境无害化管理减少电器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毒化学品(POPs/PTS)的排放全额示范项目"湖北省作为项目示范省之一.三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分别开展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技术示范、湿法废弃印刷电路板处置BAT/BEP技术示范、利用再生铅连续熔炼炉协同处置阴极射线管含铅锥玻璃项目技术示范.电子废弃物全自动化分类与拆解生产线,为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与资源化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国的电子垃圾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分析了电子垃圾的成分、特征、危害以及中国电子垃圾现状,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电子垃圾污染现状的原因和如何规范并合理地处理和回收电子垃圾,通过从法律、市场、企业和政府等多方面分析,提出了防治电子垃圾污染的建议和措施,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电子垃圾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化废弃物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