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海绵城市建设是在继承我国古代先贤智慧和参考国外经验,系统总结我国雨洪管理领域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水系统实际问题提出的城市发展方式,其核心是构建基于绿灰结合的现代城市雨洪控制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综合措施,实现\"治涝\"与\"治黑\"等多重目标。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海绵城市核心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的内涵与联系,对于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落实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科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环境工程》2016,(Z1)
模拟技术是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规划设计和研究的重要方法,采用城市暴雨处理及分析集成模型系统(SUSTAIN)对某市A地块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规划进行研究,分析了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在不同降雨重现期条件下的峰值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径流系数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按照一定比例设置的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干草沟等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可以通过下渗和滞蓄作用削减降雨峰值径流量和径流总量,降低了地面径流系数,其中1~5年一遇降雨的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基本达到100%削减,10~100年一遇的降雨则有不同程度削减,可显著减少下游渠道和市政管网的外排水量,缓解城市排水系统和河道泄洪的负荷,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将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率与强度的增加,城市迫切需要对未来的极端天气做出适应性反应.因此,为了找到应对未来暴雨极端天气的最佳适应性方案,明确不同方案对暴雨极端天气的缓解程度,本研究基于西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区50年(1966-2015)的气象资料,利用Pearson-Ⅲ概率分布和线性趋势估计法预测了该区未来50年的极端降水量,进而利用SWMM模型模拟未来50年极端降水条件下的城市内涝情况,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基于低影响开发(LID)配置和管网改造的城市内涝适应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局部布设LID措施、局部布设LID措施结合局部管网改造、全局布设LID措施、全局布设LID措施结合满流管网改造.再次利用SWMM模型对这些方案进行模拟,并评价它们应对未来极端降水的能力.结果表明,全局布设LID措施和满流管网改造的效果最好,全局布设LID措施的效果和局部布设LID措施结合局部管网改造的效果相近.然而,管网改造无法有效储存和利用雨水资源,因此,全局布设LID措施将成为城市应对极端降雨的重要适应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8.
对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原理,综合管理措施(Integrated Management Practices,IMPs)的种类和适用条件以及低影响开发场地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设计程序进行了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介绍了低影响城市雨水生态系统的设计方法。低影响城市雨水生态系统可保护城市自然水循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包括数据包络分析,采用Arcgis9.3,DEAP2.1,OnFront2.01等在内的统计软件对2005-2012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对旅游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将总效率分解成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利用效率,各市州的总效率和分解效率历年均值均较高,纯技术效率和利用效率出现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呈现上升;自2006年起,经过六年的发展,甘肃71.43%的市州旅游效率到2012年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旅游效率的大小和变化将旅游效率演进模式分为盘旋式、爬升式、稳定式和跳跃式,57.14%的城市属于盘旋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构建4个粗放型绿色屋顶中试设施,考察不同基质组成的设施在实际降雨条件下出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质量浓度并与降雨、沥青屋面径流、空白对照设施的出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8场监测降雨事件中,4种模拟屋面设施出流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5、166、151、160 ng·L~(-1),沥青屋面和空白对照设施出流PAH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00 ng·L-1和270 ng·L~(-1),4个模拟设施出流PAHs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沥青屋面和空白对照设施;从质量负荷控制的角度,4个模拟设施均能有效控制屋面径流PAHs负荷,与空白屋面相比,平均负荷削减率为71.76%.绿色屋顶对PAHs的去除机制以基质材料的截留及吸附为主,同样基质配比的情况下,增加基质层厚度,能改善设施对PAHs的去除效果.将传统沥青屋面改造为粗放型绿色屋顶,有助于控制屋面径流PAHs排放. 相似文献
14.
以泉水来源的伊宁市城市水系,具有特有城市标志的同时对伊宁市起着重要的生态、景观、润泽作用。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给伊宁市水系带来了新的问题。文章以如何保护好伊宁市城市水系为出发点,以现场调查及相关数据为基础,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水系保护方面的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球形海绵铁还原去除水中硝酸盐的静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铁精粉造球和直接还原工艺制备了粒径1~5mm的多孔性球形海绵铁,对该球形海绵铁处理模拟硝酸盐污染水体进行了静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pH值和溶解氧对硝酸盐去除率影响显著,pH值<2时硝酸盐去除率较高,而pH值>3时硝酸盐去除率很低;水体溶解氧能够促进硝酸盐的去除,如果不能向水体供氧,海绵铁几乎不能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无论硝酸盐初始浓度高低,固液比为1:10时海绵铁对硝酸盐的去除率最高,过高或过低的固液比都影响硝酸盐的去除;此外,硝酸盐初始污染浓度对去除率也影响显著,硝酸盐浓度<20mg-N/L时,硝酸盐的残余量保持在0.5mg-N/L左右,硝酸盐浓度较高时,去除率随硝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中国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急剧增加,给城市水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由于绝大多数水环境信息是与空间位置关系密不可分的,在使用传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统计方式处理大量的水环境数据时,并不能很好地利用与呈现空间特征,因此,具有地理空间分析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逐渐受到重视.然而,目前GIS在城市水环境管理中仍存在需要思考和改善的地方,以形成完整的城市水环境决策系统,提出可用的环境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利用水资源环境创建城市生态湿地景观的研究,介绍了南京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湿地水质需要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湿地科研有待加强,探讨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包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定位体现地域特色、新济洲湿地建设思路,介绍了新济洲水资源协调利用,主要包括,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合理控制湿地污水排放、开展湿地治理,提升湿地水质,提出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内容,并进行了对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2010年"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市场调节水污染问题的手段之一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进入水污染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在对我国城市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理论依据、法律关系、现状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法律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城市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