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苏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禀赋、城镇依托、交通可达性、人口经济基础四方面构建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定量评价江苏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性。结果是江苏126个湿地资源分布区的旅游开发适宜性总分值在36.64~72.98之间。依据各湿地分项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江苏湿地资源分为4种旅游开发类型,即高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资源、低适宜性湿地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开发高适宜性湿地、适度开发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与经济发展同步开发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暂时限制开发低适宜性湿地的建议,并提出坚持湿地资源旅游开发公益性的思想。同时对湿地资源旅游开发中一些未有定论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为例研究了温泉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论文严格按照旅游系统的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出行系统和旅游客源地系统三大子系统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旅游目的地系统包括温泉资源禀赋和区域环境两个方面;根据可能的客源市场位置范围,以各温泉点为中心,以限定的半径圈内计算任意点出行到温泉的平均时间作为旅游出行系统的指标;由于受温泉资源游客容量和旅游吸引度的局限性,绝大数客源市场被限定在4 h 出行区域,区域内的县级城镇作为温泉客源市场。采用AHP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湖南省温泉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的综合值,并把湖南90 个温泉资源开发适宜性划分为高适宜性、较适宜性及不适宜性三种类型。文中最后针对各类型温泉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估——以敦煌为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论文对新近发展起来的旅行费用法进行了介绍,并设计出敦煌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估技术路线,提出了确定多目的地旅游权重和闲暇时间的机会成本的方法。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利用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及机会成本法对敦煌旅游资源2001年的国内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国内旅游价值为7.8961×108元,它会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论文从影响因素出发,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构建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从城镇依托度、交通优势度、社会支撑度和现有景区影响度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布局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依托度呈现出以市级城市为中心的圈层分布结构;交通优势度呈现出以机场为中心的圈层分布结构;社会支撑分值总体上呈现出以太湖为核心的圈层结构;现有景区影响度数值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并零星分布在长江南岸,总体上呈现内低外高的格局。高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两大片区,一个是长江两岸地区,另一个是杭州湾两岸地区。低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边缘地区,特别是西南和南部边缘地区,以及舟山群岛地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武夷山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武夷山风景区划分为理想景观、正常景观和危急景观3种景观生态等级,以此对武夷山风景区进行综合的景观生态规划,探讨景观生态规划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区的保护和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旅游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武夷山自身的特点提出了适合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将武夷山风景区划分为理想景观、正常景观和危急景观3种景观生态等级,以此对武夷山风景区进行综合的景观生态规划,探讨景观生态规划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区的保护和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无居民海岛开发与保护是当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題,开发适宜性评价关乎其开发保护格局的优化。本研究以福建平潭大屿岛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评估海岛开发前(2014年)和开发后(2019年)的土地开发适宜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9年现状开发区域占2014年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适宜开发区的43.8%,反映现有开发空间格局尚待优化;对比开发前后,适宜开发位置基本不变,但部分开发前的不适宜开发地区转为开发后的限制开发区,说明2019年以后开发潜力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大屿岛的空间用途管制以及我国类似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市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与布局引导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特征,运用相关分区方法,划分各地开发与保护的适宜性空间,合理配置建设和保护空间,获取较高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地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分区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在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指标选择上还存在因地制宜的问题。论文以宁波为例,讨论平原与丘陵交错的沿海港口城市的区划指标体系选择和方法应用的问题。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自然生态约束和经济开发需求的矩阵分类分析,将宁波市划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控制开发、适度保护、优先保护以及禁止开发等6类适宜性区域,并结合宁波市空间开发现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空间布局调整引导方向和管治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入海排污口选址和方案比选对保护海洋环境资源,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近岸海域的区域特点,在广泛咨询与调研的基础上,辨析入海排污口选址的影响要素,从水域纳污适宜性和排污口工程建设可行性两方面构建入海排污口选址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单因子的权重,并采用生态适宜性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深圳固戌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其最优的入海排污口位置。该研究可为入海排污口的选址提供技术与决策支持,对于科学地开展海洋环境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近几年谋求转型发展,致力于将旅游业转换成为陕西省新兴支柱产业,并使其成为陕西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打造文化旅游大省.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在竞争中独具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因旅游开发起步晚,关注度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文章通过研究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同时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分析游客感知,认为应更多的关注游客认知与反馈,提高游客认同感,从而提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空间扩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共游憩为基本目标的国家公园模式被视为一种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融合互促的成熟模式。文章探讨国家公园模式在全球的空间扩散过程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公益化价值取向是国家公园模式发展的主要动力;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反而会造成国家公园供给空间的缩小;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环境关注度和旅游发展水平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公园的发育与环境关注度不相关,与旅游发展水平呈负相关;④国家公园模式呈全球扩散趋势,空间重心的转移受国家宏观政治背景、 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项目选址不合理导致的大气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建设项目选址的大气环境适宜性问题,提出了大气环境适宜性的计算方法,并以济南市某建设项目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该研究可用于修正历史上形成的项目不合理选址,也可用于引导新建项目合理选址,利于大气环境持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我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论文通过从相关文献查询和采样的方法,共收集到广东10个不同区域的15个不同地热水的理化性质指标。重点对其pH值、离子含量、矿化度、氟含量、重金属含量、砷含量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其尾水的农用适宜性进行了初评,结果表明:氟含量是限制其农用性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次是氯化物,矿化度是第三限制因子。广东大部分地区地热水不适宜直接农用,适当稀释后可用作农田灌溉水。为了更好地补给地热水,减缓地热水资源衰减趋势,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回灌系统。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安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旅游安全研究的相对滞后是目前中国旅游业的特点和缺点之一。国内外对旅游安全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旅游活动中的犯罪研究,以一个社会问题去揭示它,使广大旅游者能识别罪犯的活动规律,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应该是研究旅游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旅游伤亡事故。应该选择旅游中客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为研究对象,对旅游安全行系统研究,提高重大危险源的辨别能力,从而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控制,使旅游活动伤亡事故降低到社会能接受的程度,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