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武汉市沙湖港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武汉市沙湖港的水质监测,探讨了沙湖港水质变化特征和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沙湖港DO一般在0~2.5mg/L范围内,为缺氧性环境。除硝酸盐氮未超标,氨氮、总氮和总磷均超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在各监测点的超标率,总磷均为100%,氨氮分别为86%、95%、100%、100%,总氮分别为90%、95%、95%、95%。总磷平均浓度大于0.660mg/L,为极富营养状态;总氮平均浓度大于4.60mg/L,为极富营养状态。丰水期流量大,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浓度低于枯水期和平水期。汇入沙湖港的东湖港对氨氮、总磷贡献较大,氨氮浓度偏高,最高达18.30mg/L。总氮是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数范围9.49~1.39。氮是沙湖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建议重点控制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沉水植物腐解过程中的氮素释放规律及其对上覆水的冲击影响,可以为沉水植物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了研究季相交替时期不同密度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腐解过程的氮素释放及其对上覆水中溶解氧、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作者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在烧杯中进行金鱼藻的浸泡试验,以不同密度梯度的金鱼藻浸泡作对比,不放金鱼藻的烧杯做空白对照,测定水体中的各氮素含量以及水体相关的物理指标。结果表明,随时间的增加,实验组的上覆水总氮含量急剧上升,且上覆水总氮含量随着浸泡密度的升高而增高;同时,上覆水溶解氧含量在36 h后均迅速降低至0.04 mg/L左右。实验组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均在8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35、0.075 mg/L左右)后分别迅速下降至0.1、0.01 mg/L水平以下。各组上覆水氨氮和总氮含量则在4 h时就达到峰值(氨氮分别为3.83、8.78、13.40 mg/L,总氮分别为11.08、23.87、36.78 mg/L),氨氮随后持续降低至1.0 mg/L,总氮持续降低至1.5 mg/L,至实验结束时达到最小值。金鱼藻腐解的氮素释放量与其生物量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且金鱼藻腐解会使其上覆水的总氮和氨氮含量在4 h内达到最大,而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则在8 h达到最大值。因此,金鱼藻种植密度适宜控制在鲜重10 g/L以内,且季相交替时,应及时收割金鱼藻残体。  相似文献   

3.
溶解氧和光照对狐尾藻衰亡释放氮磷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g/L,比不曝气组高6.39%。总磷释放量平均15.07mg/L,比不曝气组低50%以上。COD平均释放量66.83mg/L,为不曝气组2倍以上。(1)曝气抑制了硝氮释放。在搅拌作用下,植物残体和水溶液充分碰撞与接触,加速植物残体中氮和碳向水中转化,导致曝气组总氮、氨氮、有机氮和COD升高。曝气组植物残体破碎导致表面积增加对磷吸收的促进程度强于对附着作用的降低以及植物残体磷释放作用的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中磷浓度降低。曝气抑制了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释放。(2)有光照组总氮、总磷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3.13,30.53和32.51mg/L,分别为无光照组的1.24,3.28和2.46倍。光照促进狐尾藻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无机磷及碳的释放,但抑制有机氮释放。  相似文献   

4.
世博园区水体底泥氮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世博园区水体底泥中氮磷营养盐、硫化物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硫化物为(4.51±0.12)mg/kg,有机质为(1.73±0.01)%,氨氮为(206.6±1.2)mg/kg,亚硝酸盐氮为(0.041±0.001)mg/kg,硝酸盐氮为(0.066±0.002)mg/kg,总氮为(0.228±0.002)%,速效磷为(192.3±0.5)mg/kg,总磷为(0.247±0.001)%。运用有机指数评价底泥污染,为0.299±0.005,说明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山地城市新建湖库氮磷营养盐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包静玥  鲍建国  李立青 《环境科学》2014,35(10):3709-3715
重庆市园博园龙景湖是一新建的山地河道型深水湖库.通过为期一年对龙景湖水库氮磷营养盐的监测,研究龙景湖水库氮磷营养盐的时空格局、变化特点和相互关系,分析园博园旅游区人为活动的特点以及上游流域来水水质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龙景湖水库整体总氮和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1.42±0.46)mg·L-1和(0.09±0.03)mg·L-1,存在丰水期平水期低于枯水期的季节性波动.湖库主水体区、开阔水体区和库湾区受所在区域影响因素不同,氮磷浓度分布存在时空异质性:主水体区季节变化特征与湖库整体基本一致;两个开阔水体区将主水体区分别与上游、库湾连接,顺水流方向的氮磷浓度沿程逐渐降低,开阔水体区氮磷营养盐受上游来水水质和周围园区功能布设影响;典型库湾区营养盐浓度高于主水体区和开阔水体区.湖库丰水期颗粒态的氮、磷占总氮、总磷质量分数分别为51.7%和72.8%,枯水期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分别占总氮、总磷质量分数为42.0%和59.4%,氨氮和溶解态有机氮占总氮质量分数相对稳定;氮磷比全年均值为18.429±7.883,营养物限制情况上,氮、磷为主要限制因素的时段分别为5.3%、21.2%.  相似文献   

6.
巢湖污染现状与水质恢复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巢湖是属于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防治流域之一。近年来,湖体营养过程加剧,生态环境受到明显损害,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巢湖湖区水中高锰酸钾、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4.9、2.48、0.227mg/L,水质类别为劣ⅴ类(重度污染);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平均值为1065、587 mg/kg。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快水污染综合治理。文章分析了巢湖污染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沟渠系统氮、磷输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水稻种植期内农业源头沟渠中氮、磷的输出进行长期测定,研究了沟渠系统氮、磷的输出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规律. 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沟渠系统输出的ρ(总氮)最大值为4.00 mg/L,氮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氮和硝氮,ρ(氨氮)和ρ(硝氮)的最大值分别为3.00和1.83 mg/L;磷输出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磷酸盐,ρ(总磷)和ρ(可溶性磷酸盐)的最大值达1.00 mg/L. 灌溉一段时间后,氮、磷的输出呈单调递减变化;降雨后,由于流失方式的变化,氮的输出逐渐增加,2~3 d后才有所降低,而可溶性磷酸盐无大的流失. 沟渠系统中不同断面对氮、磷的截留转化作用相似. 其中,ρ(总磷)单调递减;ρ(总氮)和ρ(氨氮)在灌溉后随时间逐渐降低,降雨后其随时间虽有所增加,但最终趋势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8.
鲁班水库是四川省第三大水库,具有灌溉、发电、防洪的功能.针对当前鲁班水库总氮(TN)、总磷(TP)浓度超标问题,阐明水库氮(N)、磷(P)时空分布特征,量化水库TN和TP的截留量及截留率,并识别影响水库水质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水库TN浓度年均值为(0.65±0.22)mg/L,TP浓度年均值为(0.05±0.03)m...  相似文献   

9.
水翁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水翁对水体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及规律,水翁对总氮、决磷的去除速率分别为75.54mg(N)/(kg.d)和13.38mg(P)/(kg.d),但在遮阴条件下去除速率分别只有30.56mg(N)/(kg.d)和3.37mg(P)/(kg.d),在5-11月(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水翁对总氮、总磷的去除速率维持较高水平(73-85mg(N)/(kg.d)、7.1-8.8mg(P)/(kg.d),而在1-4月和12月(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下)去除速率较(18-32mg(N)/(kg.d)、1.2-3mg(P)/(kg.d),研究了水体总氮浓度与去除速率之间的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在试验的总氮浓度范围内(3.23-13.67mg/L)去除速率与总氮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集梁子湖柱状沉积物,分析其硝氮、亚硝氮、氨氮、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梁子湖表层沉积物(0~5 cm)总氮、总磷、氨氮、硝氮、亚硝氮的含量范围依次为598~1372 mg·kg~(-1)、323~804 mg·kg~(-1)、60.7~142 mg·kg~(-1)、4.16~31.6 mg·kg~(-1)和0.001~2.29 mg·kg~(-1).湖心区营养盐含量较低,湖区西部营养盐含量高于湖区东南部.人类活动和污染物输入强度对梁子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大影响.沉积物硝氮、亚硝氮含量从深层到浅层递增,在2~3 cm处达到峰值,这表明梁子湖流域在该沉积时期的营养物污染较为严重.沉积物5~10 cm深度的氨氮含量为各深度中的最高值,但因水生生物对氨氮的优先吸收作用,其含量均在150 mg·kg~(-1)以下.同一区域的沉积物总氮、总磷含量的垂向变化特征相似,来自地壳释放的磷使得总磷含量的垂向波动幅度远大于总氮,这揭示了梁子湖沉积物中氮、磷的富集很可能来自同源污染物.该流域发达的水产养殖业是导致沉积物中氮、磷富集的原因之一.表层沉积物总氮和总磷的标准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09~2.49和0.54~1.34,梁子湖环境质量受到氮素的影响更为严重.湖区表层沉积物总氮、总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598~1372 mg·kg~(-1)和323~804 mg·kg~(-1),均已超出我国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的营养物阈值参考范围,对湖泊生态系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18年12月(枯水期)与2019年5月(丰水期)分别分析了拉鲁湿地的水质,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2个时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枯水期,TN、TP和NH3-N分别为0.157~26.797,0.003~4.259,0.197~24.084 mg/L;pH、电导率和溶解氧分别为6.99~9.55,72.85~583.50μS/cm和1.83~12.84 mg/L。在丰水期,TN、TP和NH3-N分别为0.077~3.104,0.004~0.228,0.005~0.094 mg/L;pH、电导率和溶解氧分别为6.94~9.27,129.90~512.87μS/cm和1.12~12.18 mg/L。拉鲁湿地枯水期水体的电导率平均值低于丰水期,但枯水期的溶解氧、pH、TN、TP、NH3-N和COD的平均值高于丰水期;电导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H3-N和T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表明拉鲁湿地枯水期水质大部分为Ⅴ类,其受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丰水期水质主要为Ⅰ和Ⅲ类,其水质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相似文献   

12.
于2013年4月至6月在杭州城市河道对微纳米气泡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进行了持续的原位监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水体温度平均升高0.7℃,pH增大0.2,溶解氧增加1.0 mg/L,而TDS浓度降低42 mg/L;水质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8.45 mg/L、6.78 mg/L、8.90 mg/L和0.58 mg/L.由此可推测微纳米气泡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净化水质,为恢复良好水生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沉积物内源污染对亚热带分层型水源水库(茜坑水库)夏季水质的影响,采用现场监测和室内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于2020年5~9月对茜坑水库深水区水温、溶解氧、氮磷等进行了监测,并采用静态实验模拟法分析了茜坑水库沉积物的耗氧速率及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通量.原位监测结果表明,5~9月,茜坑水库水温和溶解氧均处于分层状态,该时期水库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较低,为沉积物内源污染物的厌氧释放提供了条件;分层期底层水体氨氮和总磷浓度显著高于表层和中层(P<0.01),相应的表层水体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62mg/L和0.033mg/L,中层为0.058mg/L和0.037mg/L,底层为0.242mg/L和0.052mg/L.静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水体及沉积物耗氧均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分别为0.987,0.989),其中沉积物的耗氧速率处于较高水平,为1.03g/(m2·d),约为水体的1.45倍;沉积物耗氧诱发等温层溶解氧降低并伴随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其中氨氮的释放极值为0.261mg/L,平均释放通量为7.36mg/(m2·d),总磷的释放极值为0.108mg/L,平均释放通量为2.20mg/(m2·d).内源氨氮和总磷的释放对水体贡献率分别可达27.98%和38.92%,沉积物氮磷释放对水库水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氮磷时空分布与水体营养状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揭示通江湖泊洞庭湖水体、沉积物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12年1月和6月在入湖河道、湖区和出湖口共采集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样品中氮、磷的含量及洞庭湖的营养水平. 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中ρ(TN)、ρ(TP)、ρ(NH4+-N)和ρ(NO3--N)全湖平均值分别为2.34、0.06、0.27和0.54mg/L,沉积物中w(TN)、w(TP)、w(NH4+-N)、w(NO3--N)全湖平均值分别为1220.47、678.97、28.94、4.41mg/kg. 氮、磷含量总体表现为入湖河口大于湖体和出湖口,并且入湖河流中以湘江支流较高,湖体以东洞庭湖区较高. 不同季节间的对比表明,水和沉积物样品中氮、磷含量均表现为6月高于1月,尤其水体中ρ(TN),6月显著高于1月(P<0.01). 洞庭湖全湖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为45.93,分布规律与ρ(TN)、ρ(TP)一致. 与其他富营养化湖泊相比,洞庭湖ρ(TN)、ρ(TP)较高,但没有发生大面积水华,主要是因为其换水周期短、流速较大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煤塌陷水域是淮南矿区的一种特殊区域,为了分析采煤塌陷积水区域的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营养状态,选取潘一塌陷水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形态的氮、磷含量。结果表明,潘一塌陷水域总氮、氨氮、硝态氮的含量分别为1.38-8.22mg/L,0.44-1.16mg/L,0.21-1.23mg/L,呈现出泥河入口处氮的含量大,随着水流含量逐渐减小的趋势;总磷、可溶性总磷的含量分别为0.06-0.26mg/L,0.01-0.12mg/L,其空间分布和总氮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潘一塌陷水域总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中氮磷比(N:P)为21:1,塌陷水域中的总氮浓度超过总磷浓度7倍以上,说明潘一塌陷水域为磷营养限制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艾比湖湿地内土壤盐结皮(SSC)与土壤特性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影响SSC厚度的 自然要素.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湿地内选取3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并在其周围选取无SSC的样点(30个)作对比,对研究区内有SSC和无SSC覆盖的土壤特性(有机质、容重、质量含水量、总盐、全氮、全磷和pH)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水质是水资源管理部门关心的核心问题,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更是关系到北京市生活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收集了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通水以来大宁调压池和大宁调蓄水库两个监测点位的总氮、硝氮等10项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北京南水北调来水水质差异,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了大宁调压池和大宁调蓄水库的水质风险因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冀水全年硝氮、总氮、氟离子、氯离子、硫酸盐含量高于江水,江水水质优于冀水.LSD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冀水溶解氧、硝氮和总氮汛期和非汛期差异性显著(P0.05),江水pH汛期和非汛期差异性显著,水质较冀水更为稳定.无论在汛期还是在非汛期,江水和冀水在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这5个指标上差异性不明显(P0.05),而硝氮、总氮、氟离子、硫酸盐及氯离子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宁调蓄水库硝氮、总氮、硫酸盐及氯离子含量2015年(冀水+江水)全年低于2012~2014年(冀水),江水进京后在水库对冀水起到了很好的稀释调节作用.2012~2014年及2015年水库汛期和非汛期水质差异性检验结果均显示,硝氮、总氮、氟离子、硫酸盐和氯离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汛期水质2015年优于2012~2014年,其他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这5个指标差异性不明显(P0.05).调压池、大宁水库冀水汛期和非汛期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氟离子、硫酸盐及氯离子差异性显著,其中高锰酸盐、氟离子、硫酸盐和氯离子水库高于调节池.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宁调压池和大宁调蓄水库潜在水质风险因子主要是氮元素,包括氨氮、硝氮和总氮,大宁调蓄水库水质潜在风险因子还包括总磷.  相似文献   

18.
以环状膜生物反应器BAR模拟实际输水管道,研究了预氯化对管壁生物膜净水效能的影响及其性能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冲击性加氯后生物膜中异养菌数量迅速降低,几乎检测不出氨氧化细菌,然而,短时的冲击利于生物膜更新,增加了细菌生长潜能,恢复运行240h及144h之后预氯化生物膜中异养菌和氨氧化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氯冲击明显降低了生物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余氯为0.5,1.5,3.0mg/L的BAR对氨氮去除率由对照组的79.01%分别降到32.10%、14.46%和9.88%,并出现了显著的亚硝酸盐氮积累,恢复运行120h和216h,管道生物膜即可恢复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余氯量达到1.5mg/L时造成出水总磷浓度升高,恢复运行264h之后4台BAR对总磷的去除率均达到20%以上.氯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使得出水高锰酸盐指数升高,运行192h之后生物膜净水效果恢复.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llution in Beijing surface water during the survey.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out i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parameter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Most water bodies in five water systems were polluted by total nitrogen with the content even up to 120 mg/L which was higher than exceeded the fifth class standard of national surfac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GB3838-2002 except for several segments of Chaobaihe and Yongdinghe. Ammonia and phosphorus showed a similar tendency of distribution with higher content in Daqinghe, Beiyunhe and Jiyunhe water systems, but with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s in Chaobaihe and Yongdinghe water systems. Meanwhile, nitrate was found at comparatively low content (mostly less than 10 mg/L) and could fit for corresponding water quality requirements. Totally, the water quality of Daqinghe, Jiyunhe and Beiyunhe river systems as well as the lower reaches of Yongdinghe and Chaobaihe was contaminated seriously with high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hroug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pproach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otal nitrogen, ammonia and total phosphorus was highly correlated to chemical oxygen deman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dissolved oxygen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which explained the same pollution source from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水库新增淹没区农田土壤潜在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模拟实验,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丹江口水库新增淹没区农田土壤进行了潜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新增淹没区土壤背景总氮为0.3~3.8g/kg,平均值1.1g/kg;总磷为0.2~2.4g/kg,平均值0.8g/kg,入库支流区域土壤背景氮磷含量较高,新增淹没区的含量较低;土壤模拟淹水浸泡的溶出总氮为0.2~11.8mg/L、总磷为0.006~2.2mg/L,平均值分别为4.1,0.3mg/L.空间分布上,土壤溶出氮磷与新增淹没区土壤氮磷背景值变化相似.新增淹没区潜在风险评估等级由低到高的面积分别占整个新增淹没区总面积的3.3%、21.2%、56.9%、15.9%、2.7%,表明大部分新增淹没区处于中低风险等级,其中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入库支流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