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洋环境中石油的光化学氧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光氧化是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的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污染物经光氧化后,对环境的危害有所改变,因此,引起海洋环境工作者的关注,有许多人在研究和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对石油及其衍生物(1,2)的光化学氧化的研究,近年来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 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受风浪、阳光、生物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将发生一系列的风化过程。光氧化是其中之一,在阳光的照射下,石油中某些成分与氧分子结合,形成新的含氧物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中的的石油污染研究也在逐步的深入,已从一般性的调查转入对石油组分及其在环境里发生化学变化后对海洋环境的危害。石油在海洋环境里的化学变化产物其危害要大于石油本身,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石油的光氧化是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的一个重要的化学过程,氧化后生成许多新物质,浓度并不高 但对生物的毒性增大[1,2],并且对溢油的物理过程影响很大,如石油的扩散[3],乳化等。原油的某些氧化产物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在这种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溢油迅速形成深棕色油包水的乳胶,它的色形犹如“巧克力奶油冻”,所以得此名,这种乳胶的含水量最高可达百分之九十。 溢油形成“奶油冻”后对石油的处理工作会带来麻烦,用一般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是很困难的,对回收工作增加了工作量。 在我国这方面工作做的还不多,作者将通过本文介绍“巧克力奶油冻”的形成机理以及它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这将有助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以及海洋石油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海洋石油运输引起的世界海洋的污染,一般认为是由于油船排放的受石油残渣污染的压舱水,以及船舶失事时溢油事故等造成的。 最近,主要的注意力被引向排放的底舱水和在运输与装舱过程中溢出的石油及石油产品以此作为海洋环境的污染源,而根本没有研究在石油运输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石油对海洋的污染是当前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和处理石油污染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要消除海洋石油污染,首先要弄清楚石油在海洋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即海洋溢油的发生、发展与消失的过程。研究表明,石油作为污染物一旦溢入海面,将发生扩散,挥发、乳化、溶解,光氧化、形成石油聚合体、吸  相似文献   

5.
海面石油风化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于海上石油的开发、运输和加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油污事故。压舱水和洗舱水的排放,井喷及跑冒滴漏等造成的海上溢油,对海洋环境将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究竟影响有多大?海洋对石油的环境容量多少?如何控制和预测石油污染等等,应当逐步地加以研究和解决。因此,石油风化过程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6.
石油烃在胶州湾多介质中迁移-转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石油烃主要迁移-转化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化学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迁移-转化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石油烃在胶州湾多介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箱式模型,主要包括大气挥发、浮游植物富集、微生物降解、悬浮颗粒物吸附和水动力交换5个迁移-转化过程.通过模型模拟与验证表明,该模型逻辑结构及动力学方程基本合理,而且所确定的模型参数也基本能够反应胶州湾海域的地域化特征.结合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石油烃在胶州湾多介质海洋环境中主要决定于大气挥发、微生物降解和水动力交换等迁移-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非洲石油大会2月17日在阿尔及尔闭幕。会议决定设立技术委员会,研究建立海洋石油污染的多国干预机制的可行性,以便及时处理在石油运输过程中可能对西非和地中海沿岸海洋环境造成的重大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用传统的微生物技术已经分离到多种石油烃降解菌,然而,由于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大多数细菌的不可培养性,大量石油烃降解菌尚未发现.文章对近年来国外在石油污染海洋环境中细菌群落组成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持续产生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可通过大气远距离传输、海-气交换、地表径流和石油泄漏等途径进入海洋环境中,并传输到远洋、极地和深海地区,目前已在海洋大气、水体、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发现了PAHs的踪迹。它们参与到物理传输、多介质分配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并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风险。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中PAHs来源、分布、地球物理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海洋石油污染在整个海洋污染事件中所占比例很大。有人估算,目前全世界因人为活动而带入海洋的石油已达1000万吨以上,约为世界总产量的5‰。因此,石油污染海洋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是海洋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沿海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及其产品对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如渤海、黄海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海洋石油大规模开发和石油海运的迅速发展,在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的石油及其制品,据统计每年达到1000万~1500万吨,约占世界石油年产量的5%,其中由船舶运输和近海石油生产导致的泄漏占46.7%。突发性石油污染事故的发生往往使人们措手不及,防范困难,已成为海洋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者被推向风口浪  相似文献   

12.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错误地认为人类活动不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实际污染。海洋是如此辽阔浩瀚,以致再多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也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而海洋的自净能力也大得惊人,它可容纳并缓解各式各样的污染物质而本身不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何谓“海洋污染”,至少从法律角度说,一直未引起人们深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上石油运量增多,航海者首先注意到石油对海洋的污  相似文献   

13.
海洋石油污染与测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对海洋环境中的石油烃来源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主要来源是油轮和航运,约占石油年入海量的46%左右。还讨论了石油入海后的风化,降解和归宿问题。论述了测定烃不同方法的原理以及结果表达的差异性。并对我国海洋石油污染监测的问题和现状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海洋石油污染影响状况总评价、生物学研究手段的新发展和应用、海洋环境中石油烃的生物学归宿和石油烃污染的生物学效应等四个方面回顾了近10年来研究工作的新进展,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动向和重点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用紫外法、荧光法评价海洋环境中石油污染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紫外法和荧光法对东海海域1986年、1987年枯、平水期两次污染调查中76个石油水样分别进行了测试比较,并对所得结果的差异及作为评价海域水体石油污染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由于两种方法原理上的差异,因而在实际海洋环境中的适用范围不同,这是构成两种分析结果的主要原因。提出选择并统一海洋环境中石油分析的方法对宏观地评价海域石油污染的现状以及各海域的结果比较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风化过程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本文详尽地介绍了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受风、浪、流、光照、环境条件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由于风化作用都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过程是溢油的蒸发过程,溶解过程,乳化过程,吸附沉淀过程,光氧经和生物降解过程。溢油的蒸发速率与环境温度、风速、光照、溢油的面积以及溢油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蒸发速率大约是溶解速率的60倍。乳化过程与风浪、涡动和湍流等因素有关。吸附沉淀过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大量资料报导表明,石油烃类已成为当今污染海洋的重要污染物。由于陆地石油资源的短缺,各国竟相开发海底石油资源,加之海上运输的不断发展,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石油污染海洋,除了石油本身的毒性直接影响海洋生命外,危害性更大的是破坏海洋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如影响海水的光学性质、限制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平衡以及使海水严重缺氧等。  相似文献   

18.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油是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经对海洋及近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文章概述了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危害、微生物降解机理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等内容,提出了微生物降解是海洋石油污染去除的主要途径.最后,提出以生物降解为基础,配合使用不会影响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处理剂,将更好的处理海洋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19.
保护海水免受杀虫剂污染的卫生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审定,杀虫剂,特别是有机氯杀虫剂(ХОП)是对环境污染面积大,危害严重的一种污染物。目前,杀虫剂同石油产品、重金属、去污剂一样已成为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从对人体危害的观点来看,杀虫剂于海洋环境的有毒物质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放射性核素和汞。 有机氯杀虫剂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具有全球性,且呈增长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大量生产和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对各评估单位进行环境评审的工作起了指导性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评估单位对《海洋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格式的理解偏差而造成某些章节所论述的内容与标题意图不符,或论述分析不够全面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海洋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格式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看法以供各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