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泥超声处理及其在好氧消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欢  金宜英  聂永丰  李雷  杨海英 《环境科学》2007,28(7):1512-1517
污泥好氧消化工艺可以有效实现污泥的稳定和减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好氧消化的效率,促进有机质的降解,在对污泥超声处理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超声辅助处理手段对污泥好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 W/mL超声处理10 min后,污泥上清液中溶解性COD增加了5.4倍,污泥总悬浮固体减少了16%;而经0.05 W/mL超声处理10 min后,污泥比耗氧速率可提高29%.用这2种超声预处理好氧消化的进泥时,污泥有机质降解率没有明显改变,但用1.0 W/mL超声处理好氧消化的回流污泥时,污泥有机质降解率提高了15%,而且消化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上清液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很少,因此,后者可以用于改善污泥好氧消化工艺.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好氧消化对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进行后处理,考察了在常温、中温及高温条件下反应器的运行性能以及污泥植物毒性的改善。结果表明:在污泥停留时间为8 d,供气量为2.4 L/min的微氧条件下,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VS进一步降解,比耗氧速率降低,挥发性脂肪酸及氨氮等小分子物质浓度显著降低,污泥趋于更加稳定的状态。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污泥VS、比耗氧速率和总氨氮呈逐渐下降趋势。种子发芽实验表明:经微好氧消化处理后,污泥对向日葵、矢车菊、牵牛花等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均逐渐下降,说明微好氧消化有利于改善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的植物毒性。而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处理后污泥的植物毒性呈增加趋势,这可能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有重要关系。总体看来,与常温和高温条件相比,中温微好氧消化是改善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土地利用性能更为可行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引言污泥在排入农田之前,一般要先进行稳定化处理。英国的污泥稳定化多采用厌氧消化的方法,而在欧洲的其它一些国家和美国,污泥消化则多采用好氧消化的方法。例如,丹麦40%的污泥使用好氧消化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有些国家的污泥在排入某些农田之前还要求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好氧高温消化可以同时达到污泥的稳定化和灭菌的目的。外部加热污泥到高温消化的温度(50~60℃)被认为是不经济的,污泥中有机物质生物降解所释放出米的热量足以使污泥的温度有明显的提高。只有当污泥至少浓缩至4%DS时及  相似文献   

4.
活性污泥法污水厂剩余污泥微氧消化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好氧消化的动力消耗,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在低溶解氧状况下的消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连续流的中试实验。通过监测污泥体积的消减和挥发性有机物降解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污泥浓度下,曝气量为好氧消化的1/2时,污泥中有机物降解率在50%以上,达到了较好的稳定化效果。污泥微氧消化工艺为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稳定化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污泥缺氧好氧消化的减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奕娜  彭永臻 《环境工程》2006,24(3):62-64,56
实验主要进行缺氧好氧工艺在不同运行条件下消化效果的研究;在常温和中温下,与传统污泥好氧消化处理的效果对比,并进行pH等控制参数的统计规律分析,提出优化处理工艺条件,也为污泥缺氧好氧消化工艺的设计、运行管理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模拟单级污泥高温好氧消化工艺进行批式试验,分析了不同消化时期污泥中挥发性固体物质(VSS)的去除率.同时,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活性污泥中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微生物群落的DNA特征指纹图谱,初步探讨了高温消化时微生物多样性对污泥稳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高温好氧消化时,VSS降解速率较快,消化120h即可达到38%以上的去除率;温度对消化体系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影响较为明显,芽孢杆菌是高温(55℃)消化时的主要种群;消化过程中,体系内部优势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种及时调整使整个消化体系能尽快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从而加快污泥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断续曝气处理剩余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剩余污泥连续曝气好氧消化为对比,研究了断续曝气处理剩余污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剩余污泥断续曝气消化17天,总挥发性固体(TVS)大约去除38%。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超声波促进污泥好氧/缺氧消化的作用,采用频率28 kHz,声能密度为0.15 kW.L-1和超声时间10 min的超声参数与好氧/缺氧消化衔接,研究了污泥的SS、VSS及水解酶活性(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蛋白酶、磷酸酶)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同时以未经超声处理的消化污泥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经过超声波-好氧/缺氧消化13 d,VSS去除率为44.3%,高出对照污泥14.9%.污泥中水解酶活性随消化天数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超声污泥的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活性在第5 d达到峰值,此时VSS淀粉酶活性为0.104μmol.g-1,葡萄糖苷酶活性为0.637μmol.g-1.超声污泥中胞内蛋白酶和胞外蛋白酶在第7 d达到峰值,胞内蛋白酶活性为23.68μmol.g-1,远远大于胞外蛋白酶,在污泥消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超声污泥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污泥,而碱性磷酸酶对环境改变较为敏感,超声波预处理改变污泥内部性质,导致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少.  相似文献   

9.
剩余污泥高温好氧消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考察污泥高温好氧消化(TAD)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自制的高温好氧消化反应器,研究TAD对有机物的去除、消化液的成分以及污泥停留时间(SRT)、曝气量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温好氧消化对污泥的稳定效果较好,在温度55℃,SRT=8d条件下,VS去除率均高于42%,粪大肠杆菌数120~600MPN/gTS,回用安全性较高。在实验中发现,TAD中氮的去除率相当低,由于高温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使氮氨不能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高温好氧消化的污泥停留时间为7~8d较适宜,当适当降低曝气量,使DO为0.3~1.0mg/L时,也能够达到满意的VS去除效果,同时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超声-磁场耦合处理污泥,破解污泥絮体及污泥微生物细胞,使固体性有机物与胞内物质变为溶解性有机物。主要通过监测好氧消化过程中污泥MLSS、COD、SCOD和氨氮的变化,研究超声-磁场耦合对污泥好氧消化的影响。实验表明:超声-磁场耦合破解处理后,污泥SCOD与氨氮含量都表现为先减少后增高;磁场强度为160Gs和362Gs污泥样品的MLSS减少量与COD减少量明显高于单独进行超声破解的污泥样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污泥降解情况和消化液理化特性的分析,研究了间歇曝气方式对消化系统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MLVSS降解率大于40%的要求下,缺氧/好氧消化工艺比传统好氧消化工艺最多可节省能耗33.3%。可强化反硝化作用并使消化液大致维持在中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污泥产量大且无害化处置率低,处理设施尚不健全,在处理处置过程中易造成环境污染.将污泥通过好氧堆肥及厌氧消化制成污泥有机肥产品进行林地利用或土地改良是解决污泥出路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市场调研法,根据现有污泥产品生产工艺,将其划分为好氧堆肥污泥产品和厌氧堆肥污泥产品,测算两种生产工艺在征税且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征税但享...  相似文献   

13.
将纯氧曝气自热高温好氧消化技术应用于市政污泥处理,并与传统的空气曝气系统进行对比,系统考察了纯氧曝气自热高温好氧消化反应器的运行性能。研究发现:在合理的纯氧曝气量下可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纯氧曝气用于污泥自热高温好氧消化的氧气利用率高达82.7%,明显高于空气曝气的26.3%。该条件下的纯氧曝气量仅为空气曝气量的1/20,极大降低了由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热量损失,有利于系统的保温。然而纯氧曝气量太低,不能满足系统的需氧要求,太高则会造成系统中DO浓度过高,在高温环境下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这些都会最终降低污泥的稳定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超声波促进污泥缺氧/好氧消化的机制,采用均匀试验得到的最佳超声波参数与缺氧/好氧消化衔接进行间歇试验,通过生物化学分析法研究了消化过程污泥EPS指标(多糖、蛋白质、DNA和总量)和相应溶出物的变化趋势,同时以未经超声处理的消化过程作对照.均匀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声能密度0.1 W/mL,超声处理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15.
在污泥自热高温微好氧消化(ATMAD)工艺耦合硝酸铁去酸抑制作用过程中,研究了进料不同配比的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污泥对硝酸铁强化污泥消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铁对二沉池污泥的强化效果优于初沉池污泥,进料污泥中二沉池污泥比例越高,消化效果越好。进料污泥中二沉池污泥比例越高,硝酸铁对污泥上清液中VFA、SCOD和氮磷等去除的强化效果也越强,但消化污泥的脱水性能越差,消化污泥CST值随之增长的幅度也越小。  相似文献   

16.
程洁红  戴雅  孔峰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2):1519-1524
为探索ATAD(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污泥系统中ρ(DO)及其对污泥稳定化的影响,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消化温度下不同成分污泥(初沉泥、二沉泥和混合泥)的Eh(氧化还原电位)、污泥溶胞效果和污泥稳定化效果. 结果表明:在消化的24 d中,尽管曝气充足,但消化前期Eh仍处于0 mV以下,并且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Eh逐渐升至0 mV以上,说明ATAD工艺系统并不是全程好氧状态,消化前期处于兼氧或厌氧状态,后期才呈好氧状态. 65 ℃下容易使细胞破裂发生分解,污泥上清液中ρ(SCOD)(SCOD为可溶性化学需氧量)和ρ(TP)维持较高值,至消化结束时,ρ(SCOD)仍高达13 708 mg/L,ρ(TP)为126.4 mg/L,ρ(PO43+-P)为106 mg/L. 尽管消化前期Eh较低,但在15 d时VSS去除率仍超过38%,满足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A级污泥VSS去除率的标准. 消化初期的兼氧和厌氧状态没有减缓污泥达到稳定化,因此在合适范围内减少曝气量有利于ATAD工艺的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厂污泥好氧处理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上海城市污水厂污泥出路问题,进行了污泥好氧消化处理试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该技术在部分污水厂应用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剩余污泥好氧消化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和分析了剩余污泥好氧消化的生物活性参数脱氢酶活性(DHA)、氧摄取速率(OUR)以及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结果表明,DHA、OUR分别与MLVSS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8(n=8)和0.9304(n=8)。因此,DHA将会成为剩余污泥好氧消化研究和运行控制中一种有效的活性参数,DHA还能被用于估计好氧消化中非降解性MLVSS浓度。  相似文献   

19.
剩余污泥处理新工艺与厌氧消化处理污泥不同,研究中让吸附大量已内酰胺的污泥利用兼氧微生物进行水解和酸化,然后回到原有生化装置中与污水一起处理,即先作常温兼氧预处理,再通过好氧微生物代谢,逐步做到零排放,在兼氧微生物作用下,不仅污泥干重降低,且所吸附的已...  相似文献   

20.
不同污泥处理与处置工艺的碳排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主流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总结了各工艺碳排放情景及其影响因素.好氧堆肥、干化、土地利用、焚烧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排放;而厌氧消化和填埋的碳排放以CH4为主.好氧堆肥的CO2排放当量较低,填埋的CO2排放当量较高.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填埋工艺分别可以通过改善通风状况、前处理和不同类型污泥联合处理、覆盖有机材料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