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特征及其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2006年10~11月太湖全湖不同区域光学属性的测量数据,就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Kd)特征、各影响因子对Kd的贡献率以及Kd对太湖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的漫衰减系数Kd以571 nm为分界点,在整个可见光波长范围内(400~700 nm)主要呈现2种变化趋势.第1种,在<571 nm波长范围内,Kd随着波长的增加呈现指数形式衰减,第2种,在>571 nm波长范围内,Kd表现为波动形式;在400~700 nm波长范围内,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是漫衰减系数第一贡献者,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处于第二贡献者地位,而黄质吸收系数的贡献率相对最小;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决定了太湖水生态系统中的光生态因子,Kd形成的“水体窗口”影响了太湖水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形成,并为太湖“水华”的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出现提供了水下光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陆水体是重要的活性碳(C)汇和温室气体潜在排放源.为查明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水系夏秋季水体溶存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年7~11月进行水样采集,采用水-气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体溶存CO2浓度[cobs(CO2)]和CH4浓度[cobs(CH4)],同步测定水体物理化学指标,分析水体cobs(CO2)和cobs(CH4)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南苕溪水体cobs(CO2)及其饱和度[R(CO2)]和cobs(CH4)及其饱和度[R(CH4)]的均值分别为(505.47±16.99)μg·L-1、(256.31±8.32)%和(1.88±0.09)μg·L-1、(5218.74±264.30)%;所有观测点位R(CO2)和R(CH4)均大于100%,表明南苕溪水体为CO2和CH4的潜在释放源.农业区水体cobs(CO2)最高、居民点区次之、森林区最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间差异显著;居民点区水体cobs(CH4)显著高于农业区与森林区.水体cobs(CO2)、R(CO2)、cobs(CH4)和R(CH4)均与氧化还原电位(ORP)负相关(P<0.01),与电导率(EC)正相关(P<0.01).叶绿素a(Chl-a)、硝态氮(NO3--N)、总氮(TN)浓度和EC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cobs(CO2)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农业区和居民点区水体中较高的氮污染物浓度还可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并产生更活跃的呼吸作用,最终使两类型区水体cobs(CO2)显著较高.居民点区水体中较高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铵态氮(NH4+-N)浓度及水温(WT)是导致该类型区水体cobs(CH4)较高的主要原因.降雨对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cobs(CO2)和cobs(CH4)都产生一定的影响,雨后农业区水体氮污染物浓度增大和居民点区水体DOC浓度增加分别是造成农业区水体cobs(CO2)和居民点区水体cobs(CH4)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太湖水体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32,自引:12,他引:20  
研究分析了太湖水体中氮、磷空间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磷的空间分布呈现出非均一性特征,梅梁湾、竺山湾、贡湖湾、西岸区和湖心区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湖区,溶解态氮/磷、碎屑氮/磷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总氮/磷的基本一致. 总氮与溶解态氮、碎屑态氮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分别为rDN=0.819 2和rDeN=0.696 9;总磷与溶解态磷、碎屑态磷也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对应的相关系数为rDP=0.747 7和rDeP=0.926 0. 水体中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最高浓度出现在太湖的西部(179.2 μg·L-1±25.9 μg·L-1),最低的则出现在东太湖七都水域附近(11.3 μg·L-1±2.7 μg·L-1). 叶绿素a与总氮、碎屑态氮、总磷、溶解态磷、碎屑态磷、高锰酸盐指数、pH值和悬浮质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对应相关系数为rTN=0.662 2、rDeN=0.873 9、rTP=0.813 0、rDP=0.407 7、rDeP=0.878 1、rCOD=0.868 9、rpH=0.517 3和rSS=0.533 4,与溶解态氮、电导率和碱度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氧化亚氮(N2O)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其百年增温趋势是CO2的298倍,大气N2O浓度在持续快速增长中.浅水湖泊是大气N2O的重要来源,为探讨富营养湖泊太湖N2O排放的时空变化及潜在驱动因素,于2月(冬)和8月(夏)不同季节下在太湖进行野外观测,采用扩散系数-顶空瓶法观测表层水体N2O浓度[c(N2O)]和排放通量[F(N2O)],并讨论分析N2O排放的潜在驱动因素.由于溶解性有机物(DOM)光谱是溶解性有机碳(DOC)及溶解性有机氮(DON)来源组成的有效示踪指标,其迁移转化过程亦会释放大量无机氮,改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因而也能影响N2O排放.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水体N2O的浓度和排放通量表现出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变化强烈受到季节(水温)差异和营养水平的共同影响,其表层水体c(ČN2O)均值为(19.7±2.7) nmol·L-1,F(N2O)均值为(41.1±1.8)μmol·(m2·d)-1,两者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t-test,P<0.01);DOM和DOC等有机质的输入累积能够提高水体N2O的产生和排放潜力,其中N2O排放通量与水体类腐殖质组分C1显著正相关,表征陆源输入的荧光峰积分比值ICIT及芳香性指标S275-295都表明西北入湖河口区积累了大量陆源类腐殖酸,其转化降解对N2O的产生及排放有较大的贡献.结果显示水温、DOM组成来源和营养水平等均是影响太湖水体N2O排放的重要因素.长期连续观测能更好地全面评估各种因素对水体N2O产生及排放的影响并科学合理地制定减排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太湖浮游植物色素的定量反演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张运林  秦伯强 《环境科学》2006,27(12):2439-2444
基于2005-05~2005-08对太湖全湖不同湖区92个样点吸收系数、光束衰减系数、后向散射系数等固有光学特性测定与计算,选择色素浓度反演的最佳波段组合,利用反射率比建立了太湖叶绿素a,叶绿素a与脱镁叶绿素的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全湖4次采样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9~149.8μg·L-1、均值为(38.14±28.89)μg·L-1;0~45.8μg·L-1、均值为(8.49±7.24)μg·L-1,存在很大空间差异,湖心区和草型湖区的东太湖、胥口湾、贡湖湾色素浓度一般要低于其他湖区.同样吸收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也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at(440)的变化范围为0.86~23.25 m-1、均值为(6.21±3.31)m-1,bt(550)的变化范围0.05~2.25m-1、均值为(0.72±0.52)m-1,东太湖、胥口湾、贡湖湾的值要低于其他湖区.400~650nm随波长增加总吸收系数大致呈下降趋势,680nm附近存在1个峰值,峰值的强弱与水体中色素浓度有关,而到720nm以后则逐渐增加,后向散射系数随波长增加则逐渐降低.反射率比R(706)/R(682)能较好地用于太湖色素浓度的反演,叶绿素a、叶绿素a与脱镁叶绿素之和幂函数反演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0.823、0.864 5.模型能用于包括湖面反射率受湖底和沉水植物影响的全太湖.  相似文献   

6.
太湖水土界面氮磷交换通量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张路  范成新  王建军  郑超海 《环境科学》2006,27(8):1537-1543
利用原柱样静态释放实验及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对太湖典型草型湖区(东太湖)及藻型湖区(梅梁湾)的氮磷释放通量进行了逐月研究.原柱样氮磷静态界面交换通量(Fi)在同一湖泊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有差异性,东太湖氨态氮和可溶性磷酸盐的年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44.9±21.9)mg·(m2·d)-1(平均值±标准偏差)和(2.06±1.71)mg·(m2·d)-1,梅梁湾为(16.2±12.0)mg·(m-1·d)-1和(0.53±0.52)mg·(m2·d)-1.2湖区的分子扩散通量(Fm)同样表现为这样的差异,但是其绝对值与静态释放通量相比有数量级的差异,该模型不能用于太湖这样风浪显著且底栖生物活性较高的湖泊水土界面氮磷营养盐交换通量的估算.仅从不同生态类型的湖区比较结果看,草型湖区比藻型湖区有更高的氮磷交换通量.Fi/Fm比值作为1种反映底栖生物活性的指标反映出东太湖有更高的底栖活性.在水体溶解氧水平通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即好氧状态下,氮磷界面交换通量与溶解氧水平(DO)无显著相关.同样,在现有浓度水平下,其水土界面交换通量与水体氮磷浓度无显著相关.东太湖较高的释放通量与相对较低的水体营养盐负荷的差异来自于大型水生植被的消浪促沉降及其本身的吸附吸收作用,这是恢复水生植被以重建健康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养殖塘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水体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不仅是准确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还是明确其影响因素的重要依据.基于顶空平衡-气相色谱仪法对长三角一处典型的小型养殖塘水体中CH4、CO2和N2 O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春季外,在水温影响下,CH4和N2 O浓度在午间或午后出现高值;受水温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CO2浓度的高值出现在晨间光合作用较弱的时候.养殖塘水体中CH4和CO2浓度呈现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c(CH4)在秋季和冬季的均值分别为176.34 nmol·L-1和32.75 nmol·L-1,主要受气温、水温和溶解氧(DO)影响;c(CO2)秋季和冬季的均值分别为134.37 μmol·L-1和23.10 μmol·L-1,主要受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pH影响;c(N2 O)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均值分别为97.05 nmol·L-1和19.41 nmol·L-1,主要受气温和水温影响.在空间上,垂直方向上,夏季养殖塘c(CH4)随水深的加深而降低,表层与底层、中间层的浓度差值为71.28 nmol·L-1和42.80 nmol·L-1,秋季随水深的加深而升高,底层与表层的浓度差值为163.94 nmol·L-1.c(CO2)在夏季和秋季都表现为随着水深的加深而升高,其底层与表层的浓度差值分别为18.69 μmol·L-1和29.90 μmol·L-1.N2 O浓度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水平方向上,夏季饲料及春季鸡粪投放的区域会出现CH4、CO2和N2 O浓度的高值,春季和夏季CH4浓度约为其他区域的1.34~1.98倍和1.95~2.42倍,春季N2 O浓度和夏季CO2浓度约为其他区域的1.13~1.26倍和1.39~1.74倍.  相似文献   

8.
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及荧光特性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2004年4月对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东太湖和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吸收和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测定方法得到东太湖和梅梁湾CDOM的光谱吸收系数及其荧光值.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浓度在6.3~17.2 mg/L间变化,其均值为9.08±2.66 mg/L;CDOM在280 nm和355 nm的吸收系数分别为11.2~32.6 m-1(平均值17.46m-1±5.75 m-1)和2.4m~8.3 m-1(平均值4.17 m-1±1.47 m-1);355 nm波长处CDOM的比吸收系数为0.31~0.64 L·(mg·m)-1,平均值0.46L·(mg·m)-1±0.08 L·(mg·m)-1.355 nm的激发波长、450 nm的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值的变化范围0.50~3.91 nm-1(平均值1.32nm-1±0.84 nm-1).2类草、藻型湖区的DOC浓度、CDOM吸收系数、355 nm处荧光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CDOM比吸收系数和指数函数斜率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则反映了CDOM来源的一致性.CDOM的吸收系数与DOC浓度的相关性随波长的降低而增加,在短波部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355 nm处的荧光值、DOC浓度与CDOM吸收系数存在如下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Fn(355)=0.544(±0.035)a(355)-0.946(±0.152),DOC=1.537(±0.196)a(355)+2.683(±0.862).280~500 nm、280~360 nm、360~440 nm指数函数斜率分别为14.37μm-1±0.73μm-1、19.17μm-1±0.84μm-1、13.38μm-1±0.82μm-1.  相似文献   

9.
电解Fenton法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三元电极,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生化-混凝出水进行了电解Fenton法处理COD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电解Fenton反应的COD降解曲线符合拟三级反应动力学,t时间的COD出水浓度可表示为:ct=(2kt+c0-2)-0.5.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电解Fenton法对渗滤液的COD降解曲线的统计分析,得出以电流密度、pH值、进水COD浓度为影响因子的k值经验模型.并将动力学模拟的COD出水值与实际运行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认为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电解Fenton法进行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后续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于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广州市南沙港区选取不同吨位的5艘船舶进行登船实测,建立了基于燃油消耗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船舶辅机CO2排放因子为(3085±439)~(3195±121) g·kg-1,CO排放因子为(5.50±1.33)~(26.10±8.90) g·kg-1,TVOC排放因子为(0.29±0.02)~(1.68±0.06) g·kg-1,PM2.5排放因子为(0.56±0.09)~(12.50±3.11) g·kg-1,NOx排放因子为(19.20±4.12)~(83.30±11.80) g·kg-1,基于燃油消耗量,估算2017年广州港船舶停泊工况辅助发动机SO2、CO、TVOC、PM2.5和NOx排放总量分别为736、(794±209)、(46.40±2.39)、(223.0±49.4)和(3237±698) t.船舶引擎功率对排放CO、TVOC和PM2.5影响显著,引擎功率较低的船舶以上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更高.从吨位而言,≥10000总吨的船舶对SO2、CO、TVOC和NOx 4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分担率均超过50%,≤2999总吨的船舶则对PM2.5的排放分担率最高.从船舶类型而言,分担率最高的是集装箱船,分别占SO2、CO、TVOC、PM2.5和NOx排放总量的43.8%、30.8%、41.4%、16.3%和40.9%,此外,散货船、其他货船、顶推拖船和油船对排放量的分担率也较高,以上5种船舶占到了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0%.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国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d、Hg、As、Pb、Zn、Cu的污染情况,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滇池、红枫湖重金属污染最严重,鄱阳湖、洞庭湖与洪泽湖次之。严重的生态风险不存在,但是Cd在鄱阳湖、滇池和太湖中具有一定的潜在威胁;太湖、巢湖、南四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2.
刘忠华  李云梅  檀静  郭宇龙  周莉  刘阁 《环境科学》2012,33(9):3000-3008
总悬浮物浓度是水体重要的水质参数.本研究利用太湖春季、秋季和巢湖夏季多期野外实测数据,通过对生物光学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构建适用于太湖、巢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的半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MERIS和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卫星影像上以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针对太湖和巢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最优反演波段范围为730~832nm(氧气吸收带除外);②针对MERIS数据,波段10(中心波长754 nm)和波段12(中心波长779 nm)均适用于太湖总悬浮物浓度反演,而波段11(中心波长761 nm)由于氧气吸收带的影响不适用于总悬浮物浓度反演;③针对太湖MERIS数据,模型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基本上呈现出随距离卫星过境时间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卫星过境时间正负3 h内测量的样点,模型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50%以内,而时间差超过3 h,相对误差则逐渐增大到50%以上;④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数据17个波段(B83~B99)均能够对巢湖总悬浮物浓度进行较好的反演,其反演效果要好于MERIS数据在太湖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及富营养化控制阶段划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30年间,我国的湖泊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由贫-中营养状态为主逐步向富营养状态转变,富营养化湖泊的数量和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东部平原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以太湖、巢湖和滇池等三湖为主的富营养化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伴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我国在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上进行了不懈的...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总氮及其形态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分析和比较了长江中下游 3个浅水湖泊———太湖、巢湖和龙感湖夏、秋和冬季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总氮及其氮形态 ,描述了氮及其各形态在 3个湖泊中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空间上 ,无论是在表层沉积物还是在上覆水中 ,太湖中总氮的含量均高于其他 2个湖泊 ,且在太湖和巢湖都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 .氨氮在沉积物和上覆水及溶解态硝态氮在上覆水中的分布与总氮分布趋势基本相同 .巢湖沉积物中氨氮浓度所占的比例稍高于太湖和龙感湖 .在不同季节 ,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总氮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和夏季 ,表层沉积物中氨氮浓度在秋季最高 .巢湖和龙感湖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硝态氮在冬季浓度较高 ,而在太湖西北部这种季节差异几乎没有 ,氨氮的浓度季节性差异也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滇池水体光学物质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基于2009年9月在滇池的野外采样,分析了滇池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特性及其空间分布、与水体组分浓度的关系、各光学活性物质吸收对总吸收的贡献率、滇池水体吸收特性与其他二类水体的异同性等.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光谱曲线与浮游藻类吸收光谱曲线形状相似,浮游藻类吸收在总颗粒物吸收中占主导;440、624和675 nm处的浮...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中磷形态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   总被引:69,自引:6,他引:69  
应用乙二胺四乙酸法对长江中下游太湖、巢湖和龙感湖等3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进行连续提取和测定.结果发现,在表层沉积物中,3个湖泊钙磷的百分含量比较接近,占总磷的30%左右,太湖和巢湖铁磷的百分含量显著高于龙感湖,而龙感湖有机磷的相对含量较高,可达40%~50%.这3个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形态差别十分明显,其中太湖沉积物中的有机磷主要以酸可提取有机磷形式存在,巢湖沉积物中酸可提取有机磷约占总有机磷的一半,而龙感湖的有机磷大部分与腐殖酸结合.沉积物中酸可提取有机磷的释放可能又是一个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7.
滇池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从滇池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滇池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同时探讨了不同磷形态对磷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滇池不同形态磷含量顺序为:有机磷钙(O-P)钙结合态磷(Ca-P)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Al-P)残渣态磷(Res-P)可还原态磷(Fe-P)弱吸附态磷(NH4Cl-P);2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分为2个阶段,即快吸附和慢吸附阶段.快吸附阶段主要发生在0~0.5 h内,而慢吸附阶段主要发生在0.5~4 h.滇池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主要在4 h内完成.3外海北部上覆水磷酸盐(SRP)浓度低于沉积物中磷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可初步判断该区域沉积物有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风险.4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量(Qmax)和总最大吸附量(TQmax)均以外海南部最大.5沉积物本底吸附态磷含量(NAP)与钙结合态磷(Ca-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5139,p0.05),而其他吸附特征参数与磷形态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6与洱海、太湖等湖泊相比,滇池沉积物磷的本底吸附态磷(NAP)和最大吸附量(Qmax)均处于较高水平,磷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下游主要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巢湖、鄱阳湖和太湖表层沉积物中As、Cd、Cu、Hg、Zn、Ni、Cd和Pb等8种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H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结果表明,三大湖泊整个湖区中Hg和Cd含量的空间变化均较大,且含量均明显高于深层基准值。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Hg和Cd所产生的生态风险危害程度在三大湖泊中均较高,为全区湖泊生态风险危害指数的主要贡献者,湖泊的生态风险性从低到高的排序分别是巢湖、太湖、鄱阳湖,巢湖和太湖的生态环境较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金鑫  李云梅  王桥  张红  王彦飞  尹斌  吴传庆  朱利 《环境科学》2010,31(12):2882-2889
根据2009年6月巢湖32个样点实测的遥感反射率、悬浮物浓度、吸收系数及散射系数等数据,分析巢湖水体各组分的吸收、散射等固有光学特性,确定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后向散射概率等固有光学参数,构建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悬浮物浓度反演模型,并利用准同步获取的环境1号卫星CCD影像数据反演巢湖悬浮物浓度.结果表明,555 nm处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的平均值为0.48 m2/g,以555 nm为参考波长,建立指数衰减模型对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进行参数化,模型的决定系数可以达到0.99;此外,在760~900 nm(Band4)范围内,后向散射概率不具有波长依赖,其值稳定在0.051.利用所得到的表观及固有光学量构建巢湖水体遥感反射率模型,反演巢湖悬浮物浓度,得到实测值与反演值之间的相对误差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平均相对误差为17.25%,由此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反演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湖泊水体;利用两景环境1号卫星CCD影像数据反演得到的巢湖悬浮物浓度主要在0~100 mg/L之间变化,其中6月13日巢湖悬浮物浓度40 mg/L的水域占到总面积的54.37%,而6月15日巢湖61.62%的水域悬浮物浓度40 mg/L,且这2 d巢湖悬浮物的分布与当时的气候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20.
湖泊沉积柱中的高溴联苯醚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5个内陆湖泊(巢湖、滇池、红枫湖、青海湖和四海龙湾)钻孔沉积物中HB-PBDEs(高溴联苯醚,包括九溴和十溴的联苯醚)的垂直分布状况,并对它们的组成特征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5个内陆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归一化后的w(ΣHB-PBDEs)为17.5~977.9 ng/g,其中滇池、红枫湖和巢湖HB-PBDEs的污染相对较为严重;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相比,我国内陆湖泊沉积物中BDE-209的污染状况相对较轻.沉积物中HB-PBDEs的组成特征显示,BDE-209不但在大气传输过程中发生了明显降解,而且在进入湖泊沉积物后也发生了明显降解.由于BDE-209在不同环境介质中都可发生降解,并且降解产物为毒性更大的低溴代单体,因此进一步研究BDE-209在环境中的降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