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小试试验研究了正反粒径混合级配填铺与正粒径级配填铺(组合填料为钢渣与灰岩)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对生活污水中各主要指标的降解效果,同时比较分析了填料填铺方式对缓解人工湿地堵塞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COD在134.72~653.33 mg/L、NH3-N在42.72~272.60mg/L,TN在107.40~6...  相似文献   

2.
潮汐运行是强化人工湿地供氧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解基质粒径对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s)处理效果及复氧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基质粒径TFCWs的处理性能,建立了TFCWs排空期氧转移过程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基质粒径影响湿地对NH4+的吸附性及排空期基质孔隙氧体积占比进而影响处理效果,7~9 mm基质粒径的湿地达到最佳的氨氮去除率82.6%,3~5 mm基质粒径的湿地达到最佳的COD去除率88.2%,粒径基质小的湿地中氨氧化菌属和反硝化菌属的相对丰度更高,脱氮能力强;分析排空期基质孔隙氧体积占比变化与湿地微生物耗氧过程的联系,能够优化潮汐流湿地系统的排空时间,湿地微生物的耗氧活动主要集中在氧体积占比快速下降阶段,更长的排空时间对复氧能力没有明显提升,本研究中8 h的排空时间即可满足湿地系统的氧需求。  相似文献   

3.
以单层基质结构(CW1)、3层基质结构(CW3)、6层基质结构(CW6)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为对象,考察水力负荷及有机负荷对不同人工湿地系统去除COD、总悬浮固体(TSS)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高负荷条件下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水力负荷运行条件下,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CW1、CW3、CW6湿地系统对COD、TSS的去除率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总体看来,在相同运行条件下CW6湿地系统COD、TSS的去除率最高。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结构存在相似性,但湿地床体的基质结构会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总的来说分层填充的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稳定,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一种下流式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系统,研究了以葡萄糖(S.G.)和乙酸钠(S.S.)为基质碳源时系统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了该系统在不同基质碳源下的产电特性.结果 表明,S.S.发电电压可达483 mV,最大功率密度为48.14 mW·m-2,优于S.G.(42.61 mW·m-2...  相似文献   

5.
6.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微生物气溶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浓度和粒径分布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采用MD8空气浮游菌采样仪和FA-1型6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人工湿地细菌和真菌气溶胶的数量和粒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进水前,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平均值较低,分别为64.0、126.0CFU/m3;进水后,细菌气溶胶平均值在6月26日达到最高,为2292.5CFU/m3,真菌气溶胶平均值在8月27日达到最高,为6200.0CFU/m3;易进入肺部的细菌和真菌(粒径为0.65~4.70μm)粒子数分别占粒子总数的22.2%~62.3%、54.2%~87.6%;空气细菌中值直径为1.88~4.13μm,空气真菌中值直径在3.00μm左右波动。空气细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明显多于革兰氏阴性菌,空气真菌主要为酵母菌、镰刀菌属、枝孢属、毛霉属、交链孢属、肉座菌属、枝霉属、青霉属和曲霉属。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解强化-三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深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盐.探究了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测定了填料对磷的吸附贡献及其磷的形态,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基质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 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30 m3·(m2·d)-1时,电解系统对TN、NH4+-N和TP去除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选择江心洲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200 m3·d-1的浅池单元+双向横流过滤单元+折流式潜流单元+水平潜流单元+表流湿地单元高负荷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考察了其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低温期的净化效果.结果 表明:在秋冬低温条件下,该湿地系统对COD、TN、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25%、24%、44%、34%.出水...  相似文献   

9.
间歇式运行对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湖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中试规模人工湿地间歇式运行与连续式运行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现场试验采用0.8 m3/m2·d的水力负荷.研究表明,采用间歇进水方式增强了人工湿地的复氧能力,出水溶解氧(DO)含量为2.6~4.5 mg/L,较连续进水方式平均提高了51.06%.间歇式进水对TN和NH4 -N的去除影响较大,与连续进水方式相比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1.5%和30.5%;而对NO3-N、TP和CODMn的去除影响较小.采用间歇式运行TN的出水浓度较连续式运行稳定,受季节变化和进水浓度的影响较小,出水浓度<2 mg/L;而间歇式运行对TP和CODMn出水浓度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潜流式人工湿地基质堵塞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质堵塞是人工湿地长期稳定运行最关键的问题.针对滇池湖滨福保人工湿地运行后潜流湿地基质严重堵塞的问题,分析造成基质堵塞的原因,从工艺路线、碎石床结构、填料径粒和布水方式等方面对原有人工湿地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堵塞原因,提出技术改造方案,并经过工程模型实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确定"预处理-潜流湿地(垂直流)-调节池-潜流湿...  相似文献   

11.
水力停留时间变化对2种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建立在新沂河河漫滩的人工湿地中试工程开展现场实验,研究分析水力停留时间变化对2种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显著影响潜流和垂直流湿地污染物净化的效果,2种湿地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NH4+-N)去除效果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垂直流人工湿地显示出比潜流湿地更好、更稳定的污染物净化效果,其高锰酸盐指数和NH4+-N去除效果的最佳停留时间均出现在2 d左右,2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1%和87.7%;而潜流湿地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 d左右时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最高,达到92.3%,在2.5 d左右的时候NH4+-N去除率最高,达到81.5%。潜流和垂直流湿地都适合应用于新沂河污染河水的处理,在设计和实践应用中,两者的水力停留时间参数均可设定为2 d。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植物种类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研究了4种植物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氮磷平衡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各组人工湿地对氨氮(45.53%~80.95%)、总氮(53.67%~80.30%)和总磷(32.97%~55.77%)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比未种植的人工湿地具有更高的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其中黄菖蒲组对氮的去除效果最好,美人蕉组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在表面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作用(34.84%~45.44%)是人工湿地氮去除的主要途径,基质吸附(20.90%~23.91%)是人工湿地磷去除的主要途径,但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的氮磷通过微生物去除的量更高。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相较于未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显示出更高的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和更高的脱氮除磷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硝化螺菌属是人工湿地中主要的脱氮菌属,也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高生物脱氮的原因。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丰度增加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高生物除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绩效减排有助于发挥减排工程潜力,为水污染减排提供更大空间.结合人工湿地特点,以水污染物减排为主要目标,从减排治污、资源利用、经济和管理指标选择了12个评估指标,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和判断,构建了人工湿地减排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人工湿地减排绩效.通过科学分析人工湿地的减排绩效,优化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基质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中基质对污染物的吸附是一个有限的过程,对其进行再生可减缓净化效果的下降趋势,降低周期性更换基质的材料消耗和购置成本,回用营养物质于农业。基质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原位或异位再生。其中生物再生成本低廉,生态友好且具有可持续性,是基质脱氮再生的最有效途径,可以通过优化离子浓度和交换速率,碳源、溶解氧、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提高再生效果和速率。基质除磷物理再生效果受基质类型、磷浓度负荷、落干休作开始时机和持续时间等的影响,其操作简便,可在人工湿地的日常运行管理中原位实施。化学再生效果受基质种类、再生试剂的成分和浓度、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Eh值和DO值等的影响,可在基质吸附饱和后作为应急措施使用。  相似文献   

15.
进水方式对序批式人工湿地处理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陈飞  张乐  杨志  刘轶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1):3873-3876
序批式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脱氮效能,研究考察了序批式人工湿地间歇和连续2种进水方式对其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进水方式对TN去除效能影响显著,对COD、NH4+-N去除影响不显著。在水温18~25℃,负荷38 gCOD/(m2.d)条件下,采用"进水10 min-反应12 h-排水10 min-排空闲置4 h"的间歇进水方式时,可使进水COD、NH4+-N和TN分别为306、65和73 mg/L的生活污水,出水分别为45、7和19 mg/L,去除率分别为85%、89%和74%,与"进水反应12 h-排水10 min-排空闲置4 h"的连续进水方式相比,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4%和32%。  相似文献   

16.
程滨  盛樱子  张慧 《环境工程学报》2014,8(11):4695-4700
研究了单级垂直向上流(vertical up-flow, VUF)和单级垂直向下流(vertical down-flow, VDF)潜流式人工湿地组合在不同进水负荷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效果.结果表明,VDF-VUF人工湿地组合是最优的两级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组合,在进水负荷(C/N=5)条件下其可以达到最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COD和TN的去除率都受到了季节变化、湿地系统组合变化以及两者的综合作用的显著影响(PPP<0.05).  相似文献   

17.
间歇曝气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脱氮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提升潜流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溶解氧浓度,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有效提高了湿地内部溶解氧水平,曝气时溶解氧浓度可达6~9 mg/L,停止曝气后,溶解氧浓度迅速下降至0.5 mg/L以下,在湿地内部营造了一种交替的好氧和缺氧环境,分别促进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作用。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 d的情况下,间歇曝气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氨氮、总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0%、87.6%和96.3%,较常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分别提高了74.1%、56.4%和18.1%,实现了氨氮、总氮和COD的同步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8.
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的影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以间歇进水方式运行,进水水力负荷为0.125m3/(m2.d),进水来自南宁市琅东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出水口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有显著影响。与底部出水相比,中部出水的TN、SS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01%、8.48%、7.99%,出水NO-3-N质量浓度降低了9.38 mg/L;但NH+4-N去除率则降低了26.25%,TP去除率降低了21.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