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江机械厂是我国飞行员个体防护救生装备研制、生产的唯一专业厂家,有研究员、高工90多名,承担着供氧、抗荷、武器防护和水上救生等装备的研制和生产重任;我厂还积极转化军工科技优势,开发研制了豪华车锁、民航救生系列产品、高速保护头盔、电动自行车传感器等民品;先后研制并转化科技成果60多项,51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奥地利AMST公司研制的典型飞行员防护救生训练装备——弹射训练模拟器和夜视训练系统,旨在对国内建立完备的飞行员防护救生训练装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依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针对水域救援工作特点和防护需求,成功研制了消防员水域救援系列装备,包括消防员水域救援防护服、水域救援头盔和新型水面漂浮救生绳3种产品,填补了国内消防水域防护装备上的空白,可有效满足消防员水域救援的个人防护需求。消防员水域救援防护服消防员水域救援护服为全干式设计,采用自主研发的3层材料复合防水透湿面料、高性能密封橡  相似文献   

4.
航空救生装备的发展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从简单的防护,发展到成为目前空勤人员生命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空中事故不断增加,成功地拯救飞行员和旅客的生命,成为航空业界的工作宗旨和努力目标之一。战时飞行员的应急救生,对航空弹射救生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航空个体防护装备(头盔、抗  相似文献   

5.
舰载预警机不仅是航空母舰作战的眼睛,更是信息处理、指挥命令的一体化平台。舰载预警机的能力更直接决定了航母战队的战力。目前在役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只有美国的E2系列,其防护救生装备与歼击机等的装备有一定的共同性,但仍存在差异性。本文主要介绍美国E-2C/D舰载预警机的防护救生装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直升机在救援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直升机的防护救生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建议大力开展直升机防护救生装备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内部编印的《企业个体防护装备标准目录》获读者好评,认为它具有时效性,是一本有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 该《目录》收集了截止到2000年底的个体防护装备专业产品标准和相关检验标准共291项。并以人体防护部位,划分为头、呼吸器官、眼(面)、听觉器官、手、足、驱干部位防护用品,以及护肤用品、防坠落用品、水上救生用品和其他共11大类,分列出产品标准和相关检验标准的编号、标准名称和代替标准,一目了然,查找方便。 该《目录》除列出国家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外,还列出了劳动部、化工部、轻工部、炼炭部、公安  相似文献   

8.
1 艰苦创业绘蓝图 1962年5月,原三机部批准成立了我国航空密闭头盔和高空代偿服厂,即现在的中航一集团公司汉江机械厂,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研制生产航空个体防护救生装备的专业厂。汉江机械厂自它诞生以来,就把飞行员在高空各种环境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在几秒钟里同死神争夺飞行员的生命,40年如一日,仿制、研制和生产了一代又一代新装备,成了飞行员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9.
自F-35战斗机服役以来,其配备的防护救生装备出现了一些影响飞行安全和作战效能的问题,美国空军及相应的生产商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本文简要梳理分析了最近几年F-35战机的乘员弹射座椅、头盔及机载氧气系统等防护装备所出现的问题、原因和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类似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些许可供借鉴的经验,确保防护装备真正发挥保护飞行员生命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回顾我国个体防护装备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个体防护装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领域,个体防护装备对减少人员伤亡、保障职工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体防护装备不再是职工可有可无的"身外物",更不是企业按照自己的意愿可发可不发的"附属品",个体防护装备已成为广大作业人员预防事故和减少伤害的必备用品。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9月23—25日,以"强化安全基础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展览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主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本届展览会展览面积共计2万5 000 m2,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展商,来自美国、欧盟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境外代表(含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380多名境内代表,专业观众数量达到2万名。参加此次展会的企业主要有:近年来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的获奖单位、安全生产"百项"先进适用技术和"千项"新型实用产品遴选的入选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承担单位等,基本上包括了当前国内外安全科技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领域的大多数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其中中央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有:中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26日~27日,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在广州举办了新颁布国家标准宣贯会,对GB21148—2007《个体防护装备安全鞋》、GB21147—2007《个体防护装备防护鞋》、GB21146—2007《个体防护装备职业鞋》、GB/T20991-2007《个体防护装备鞋的测试方法》等四项国家标准进行了宣贯。参会的有来自全国11个省份和直辖市的质检机构代表及来自全国20个省份、直辖市和地区的生产企业代表。广州职安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和天祥(广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本次宣贯会提供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不同场景下防护装备的性能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面对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单兵装备倍受关注。作为身体部位脆弱的眼部,功能型防护镜的研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论述了防破片、防雾、风镜和光学防护等眼镜的原理、以及国外军用护目镜的发展和应用,为今后防护镜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写的《个体防护装备标准汇编》已出版发行。该书不仅按照个体防护装备行业的分类收录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且还收录了消防、纺织等行业的相关产品标准和检测标准。共收录100多项标准,其中部分标准为2006年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为PPE生产和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各级管理者、PPE产品检测机构、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安全工程及职业卫生部门查阅和使用标准,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5.
1前言救生衣作为个体救生装备,是航运、渔业、水上和码头作业、水上运动等相关活动必备的防护用品,也是军队必需的单兵防护装备。随着三军联合作战的推广,救生衣已不局限于海、空军使用。救生衣类型已涉及到海军舰艇作战救生衣、海军水上作业救生衣、空军飞行员救生衣、空降兵救生衣、陆军通用救生衣和陆军作战救生衣等。国内外对救生衣的研究开发均以军方为主。美、英等发达国家从二战以来大力研究救生衣,目前已对各兵种装备有专用救生衣,并朝着功能集成和结构集成的方向发展,救生效率大幅度提高。通过在救生衣属具上采用GPS定位、无线电…  相似文献   

16.
个体呼吸防护装备作为重要应急物资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阻挡粉尘、飞沫、病毒等气溶胶颗粒物进入肺部,保障人员健康。本文首先总结了世界范围内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的发展历史,其次分析了3种主要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重点研究了个体呼吸防护装备呼吸阻力、过滤效率、密合程度、佩戴舒适性和视野等5个性能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及主要影响,最后提出了个体呼吸防护装备高效低阻、佩戴舒适、可生物降解、重复使用、智能调控等5个发展方向,应加强研制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可靠的个体呼吸防护装备,最大程度保证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空军时报>报道,美国陆军航空部队正在开发一种新型"空中勇士"救生装备系统,提高陆军航空部队人员遇险救生能力.该报道称,新型"空中勇士"救生装备系统将会极大地提高陆军航空人员在高温环境和落水求生时的生存比例.全套"空中勇士"救生装备系统结合了大量复杂的特殊装备组件,包括全身防化服内衬的飞行用水冷式降温背心、新型水上救生装置以及重新设计的救生背心等.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7月14日,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召开了《手部防护辐射防护手套》、《防护服装手持式链锯使用者防护服》、《个体防护装备运动眼面部防护滑雪镜》等3项国家标准审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司长邬燕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副司长石少华及来自全国21家单位和企业的33位委员、专家参加了此次国家标准审查会。会上,审查组严格遵守《国  相似文献   

19.
个体防护装备是生产活动中保障作业者安全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背景下,个体防护装备的生产、经营、使用等,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由北京朗泰华科技发展中心、北京泰尔安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撰写的《应急救援人员个体防护装备研发及应川研究报告》从火灾扑救防护装备技术、呼吸道防护装备技术、化学防护服技术、生物防护装备技术、核辐射防护服技术、防爆防弹服技术、抢险救援个体防护装备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应急救援人员个体防护装备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该报告已在2020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ISEE 2020,9月9-11日,杭州)上发布。本文选摘该报告“未来发展趋势”方面的一些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