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淡水养殖鱼体中氯霉素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淡水养殖鱼塘中的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碱化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样品中的氯霉素(CAP),用C18 SPE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进行分析,研究了同一鱼塘4种鱼类鱼肉样品及福寿鱼不同器官或组织对氯霉素的蓄积能力,初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同一淡水养殖鱼塘中4种鱼肉样品w(CAP)分别是福寿鱼(0.40 μg/kg)>青鱼(0.22 μg/kg)>鲢鱼(0.15 μg/kg)>鲮鱼(0.13 μg/kg),其中福寿鱼w(CAP)超过欧盟和美国FAD规定的检出限(0.3 μg/kg),而青鱼、鲢鱼和鲮鱼符合该检测标准,可安全食用;福寿鱼不同器官或组织的w(CAP)从高到低依次是鱼鳃1.07 μg/kg,鱼头0.79 μg/kg,鱼肠0.67 μg/kg,鱼鳞0.52 μg/kg,鱼肉0.40 μg/kg,鱼骨0.13 μg/kg,只有鱼骨中的w(CAP)符合欧盟和美国FAD规定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成都市城郊水产品中汞的安全性,分两次对成都郊区16个鱼塘进行调查采样,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并参考国标方法,测定了鱼中汞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鱼肉中汞含量(300ng/g)相比,16个鱼塘四种鱼肉中汞含量均未超标;鱼中汞含量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西部>南部;鱼的内脏中汞含量高于鱼肉;不同鱼类相比,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无鳞鱼类>有鳞鱼类,即鲶鱼>鲫鱼>鲤鱼>草鱼。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相比,成都市城郊鱼中汞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池塘、稻田、水库水中Cu有超标样本,溪河水中Cu含量较低,不同养殖水体底泥和鱼肉中Cu均无超标样本。模拟结果表明鱼肉中Cu同水中Cu有直线关系,稻田水中Cu同鱼肉中Cu呈倒数曲线关系,因此控制养殖水中Cu的输入对鱼产品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广东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河流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抗生素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9个沉积物样品和5种鱼肉及1种鱼内脏中3种FQs—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的残留特征,并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总磷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物各点平均值NORCIPENR,最大含量分别为:NOR248.25 ng·g-1,CIP 158.69 ng·g-1,ENR 56.81 ng·g-1;FQs和沉积物有机质、总磷相关系数平均为0.946、0.968(p0.01);5种鱼的鱼肉中FQs的含量可能高于或低于沉积物中FQs含量均值;鳙鱼内脏FQs含量是鱼肉中的3.21~9.53倍.研究结果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及水产品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ICP-MS对广州市售的鲚鱼、多宝鱼和老虎斑3种鱼中汞浓度进行了检测,并通过in vitro体外模拟胃肠消化(PBET)对鱼肉中汞的生物可给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鱼肉中汞的浓度为4.9~44.3μg/kg,未超过国家规定的食品中汞限量指标。同时in vitro结果表明,鱼肉中62.36%~79.21%的汞生物可给。最后在生物可给浓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风险评价,在广州,成人和小孩通过这3种鱼摄入汞最大量分别为2.11和1.44μg/d,占JECFA规定的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的19.5%和13.3%,因此汞在这3种鱼类中的暴露风险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朱帅  刘世东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9):3375-3381
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已造成当地鱼类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污染,但手性PCBs在鱼类体内的分布特征和选择性富集则较少有报道.本研究采集了广东省清远市龙塘镇某电子垃圾拆解区附近水塘的鱼类样品,研究鱼肉样品中手性PCBs污染水平、分布规律和对映体选择性.结果表明,在电子垃圾拆解区鱼肉样品中均检测到7种手性PCBs,总PCBs(ΣPCBs)含量为386.7~602.8 ng·g-1(湿重),证实当地鱼类已受到手性PCBs的污染.PCB45、PCB91、PCB95、PCB132、PCB136和PCB174在鱼类样品的对映体分数(EF值)与沉积物具有显著差异,表明这些手性PCBs在鱼类体内可能具有对映体选择性富集和代谢作用.不同种类的鱼肉样品中EF值不同,说明它们对PCBs的富集能力不同.鲮鱼、鲫鱼和乌鳢对PCBs的生物/沉积物富集因子(BSAF)分别为0.31~1.71、0.30~1.86和0.50~2.64.根据乌鳢/鲮鱼和乌鳢/鲫鱼食物关系计算的生物放大因子(BMF)范围分别为1.35~4.51和2.17~5.10,表明乌鳢对手性PCBs具有生物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挥发性酚类往往是工业废水和地面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利用城市污水养鱼时,将对鱼体的含酚量有所影响。污水含酚浓度高时,会导致鱼的急性中毒症状;浓度较低时,则可导致鱼体对挥发性酚类(以下均简称为酚类)的积累。后者是普遍而常见的。我们就城市污水中含酚类废水对鱼肉酚含量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并对室外自然条件下污养与清养水体中的鱼酚残留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鱼肉中铍、铊的测定方法。样品用硝酸-硫酸消解,溴水氧化,聚氨酯泡塑吸附富集消解液中铊,消解液中铍不被吸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铍和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织纹螺(Nassarius)毒素的来源,采用有毒的河豚鱼肉投喂半褶织纹螺(N.semiplicatus),观察它的摄食情况。结果表明:有毒的河豚鱼肉对半褶织纹螺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将河豚鱼肉中的河豚毒素进行抽提,添加到明胶凝胶和大黄鱼肉中,对半褶织纹螺均有较高的诱食效果。因此,半褶织纹螺毒素形成原因可能是通过食物链,毒素在体内蓄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渔业养殖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造成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微生物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桑沟湾养殖区海水及养殖水产品中17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残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出率高达52.94%,含量水平介于ND~32.48 ng/L。不同的鱼类养殖区域海水中喹诺酮类药物含量差别较大,且浓度大小依次为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区>黑鲪(Sebastes schlegelii)养殖区>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养殖区。科普示范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最高浓度范围与牙鲆养殖区相近,而近岸码头非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检出率和残留浓度最低,表明桑沟湾海水中抗生素残留可能受水产养殖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桑沟湾养殖区鱼肉中喹诺酮残留量远小于国家安全限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故障树分析、鱼骨图等方法从工艺设备、设施操作、日常管理、人员等方面分析了井喷事故的途径,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扬州市长江段不同水层中鱼类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肉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对人的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大多数人所青睐。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曾被广泛使用。中国早已停产,但由于其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不易分解属于高残留农药,残留于植物中有机氯农药,可通过"食物链"或其他途径进入动物体内,鱼类也会受影响。本文根据淡水鱼在水中分布状况,选取了扬州市长江段生活在不同水层中三种鱼类为分析对象。选取容易富集有机氯农药的腹部肌肉为实验样品测定部位,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前处理分析鱼肉中有机氯农药并对该分析方法进行完善,通过实验总结出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中对淡水河流中鱼类有机氯农药测定,并能及时掌握淡水鱼类中有机氯农药对人身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硒与健康”数据库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硒与健康”数据库数据研究表明,中国26个省市人发含量量均值与长寿水平间存在着大致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1。135种常用食品含硒量与品种有关,鱼肉禽蛋>油料>豆类>粮食>蔬菜>水果。对克山病、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环境硒样品数据模式识别处理表明。环境硒水平不足是患病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主食大米与否不是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量板电流特性(包括板电流密度分布和伏—安特性)考察鱼骨线、十字线(包括圆管十字线和扁钢十字线)和波形板极配,分析讨论了十字线各结构尺寸对板电流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考察方法下,本文认为扁钢十字线和工业波形板是一种较佳的工业电除尘器极配。  相似文献   

15.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结合相关的具体案例及其内容,实证研究了环境影响评价(EIA)公众参与调查问卷的设计。结果表明由问题设计的分类、检验和问卷试用修改所构成的鱼骨图或指标体系创新设计,有助于提升EIA的合理性和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改进问卷背景性、客观性和主观性问题的设计,保证了公众参与调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不少人以为天然食物都具有新鲜、有益健康和安全无害的特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不论是天然食物还是合成食品皆由化学物质构成,而决定化学物质是否有害的关键是其生物活性而非其来源。人类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已经识别出了许多有毒的天然食物,概括起来有植物性毒素、鱼肉毒素和霉菌毒素等三类。  相似文献   

17.
鱼类石油烃污染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鱼类石油烃污染的研究,了解石油烃在鱼体内各部位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烃在鱼油,鱼肠和鱼肝中有较大的积累,而在鱼肉内的积累量是较小的,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工业电除尘器受反电晕、微细颗粒捕集效率低等因素影响使超低排放运行过程不稳定,故采用开孔式收尘极板并优化极配形式与参数以减缓上述问题发生,并保证电除尘器高效稳定运行。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同极间距、线距、板形、线形对电场与除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m同极间距利于高比电阻粉尘捕集。最佳线距处于同极间距的0.5~1倍范围内,此时板表面平均电流密度最大。4种多孔板结构对反电晕现象均有一定的减缓作用,错孔板结构收尘场强最大,除尘性能最优;空腔内增加极板对0.01~0.1μm微细颗粒物捕集效率提升16%。4种线形中,新型鱼骨线除尘性能优于其他线形,采用错孔式收尘极板与新型鱼骨线相配时,除尘区域内收尘场强最佳,颗粒物理论有效驱进速度较其他极配形式提升47%,减少了电除尘器的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多孔电极电除尘器在超低排放设计应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鱼肉结合态MCLR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肖邦定  陈晓国  吴幸强  刘旻 《环境科学》2007,28(12):2811-2815
为了揭示含有微囊藻毒素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以雄性BALB/C小鼠为模式生物,通过为期13周的灌胃染毒实验,研究了鱼肉结合态MCLR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并与水溶态MCLR的毒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68.75 μg/kg (以单位体重计)剂量水溶态MCLR可引起小鼠肝脏显著系数增加(P<0.05),ALT、AST活性增强(P<0.01),引起肝细胞出现有空泡状病变;而肾脏酶学指标BUN、Cr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与之相比,同剂量鱼肉结合态MCLR对小鼠各项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仅在实验第1周出现小鼠肝脏肿大(P<0.05)、ALT活性增强(P<0.01).由此推断,鱼肉结合态MCLR的毒性低于水溶态MCLR.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验了一种快速测定海产动物中总汞的方法,系采用高锰酸钾、硝酸、硫酸快速消化样品后,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回收率为70—114%,平均93%。变异系数,蚝软体部为18.5%(n=8),竹筴鱼肉为11.0%(n=9)。此法操作简单,所用试剂量少,适合于海产动物中总汞大量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