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远的留恋     
今年8月,是《劳动保护》杂志50岁的生日?在全国的劳动保护工作者为她祝福,为她举杯祝贺的日子里,回忆着和编辑部的同事在一起工作近20年的日日月月,心中充满了对这本杂志的眷恋..回想我任主编那几年的工作,有些事情至今不忘?保证杂志质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1994年6月,我担当起了编辑部主要领导职务的重任?我深深懂得,在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阶段,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我们这本杂志提出了新要求?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我们的工作必须符合优胜劣汰?以质取胜的市场竞争规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刊物的…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思恋     
今年8月,是《劳动保护》杂志50岁的生日。在全国的劳动保护工作者为她祝福,为她举杯祝贺的日子里,回忆着和编辑部的同事在一起工作近20年的日日月月,心中充满了对这本杂志的眷恋……回想我任主编那几年的工作,有些事情至今不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自从认识《江苏劳动保护》以后,我就把她当作我的良师益友,每当收到《江苏劳动保护》后,我都会在第一时间从头到尾仔细品味,感到轻松时.越看越有味道,越读越有精神。好多次妻子儿子弄不明白,说我在单位看不够,回家还要看.不知道你能看出个什么名堂.我说服妻子儿子看书不能光看题目.还要看内容才行。我看的时间长了,有空就着手写点稿子给编辑部寄去。有一次一篇章被《江苏劳动保护》刊登了,中午下班我就兴冲冲地叫妻子儿子看,当他们看到我写的一篇言论章后说:这就是你看《江苏劳动保护》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记住朋友们     
龙建华 《劳动保护》2008,(10):102-103
来到《劳动保护》杂志工作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对她的了解是从第一次在会议室看到“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八字宗旨”开始的。伴随着她前行的脚步,这八个字已经融入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在广告部工作,4年来,我同所有关心、信任《劳动保护》杂志的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他们当中有与《劳动保护》合作20多年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护》杂志社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喜好“爬格子”的人 ,平时生活工作当中 ,接触的书刊、报纸也不少 ,可在半年前与《劳动保护》相识 ,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发现自己与她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爱。与《劳动保护》是在一个喜好笔耕的朋友那里邂逅相遇的。她图文并茂、琳琅满目、囊括广阔、各栏目版块特色鲜明、形态各异、色彩纷呈 ,让人不看则已 ,一看就爱不释手了。《劳动保护》是由国家经贸委主管的刊物 ,看到这本刊物就感觉非常亲切。在琳琅满目的栏目里 ,笔者非常喜爱看《集思广益》、《法制与权益》、《工伤保险》、《安全文艺》、《…  相似文献   

6.
认识《劳动保护》杂志已经16年了,这十几年来,她对我的帮助很大、影响很深,让我感到很温馨.在《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我最想说的就是:一路同行,感谢有你! 回顾与《劳动保护》杂志的交往历史,是珍藏于心底的一腔情愫.1997年6月,我在办公室的报刊栏里发现了她,第一次阅读《劳动保护》杂志,一种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由于平时从事文字工作,再加之个人的爱好,便试着向《劳动保护》杂志投稿,一次、两次、十几次,每次将精心修改的稿件发给杂志后,我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默默地等待.那种感觉漫长而又渴求,可是每次都如泥牛入海,音信皆无,我开始有些失望.当2000年第6期《劳动保护》杂志上,《让员工成为企业品牌》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时,顿使我激动不已,看到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杂志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相似文献   

7.
198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原劳动部,从事劳动保护工作.近30年来,始终与《劳动保护》杂志保持密切联系,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缘分使然. 我没学过劳动保护专业,刚工作时单位阅览室这方面的书籍刊物不多,翻阅最多的要算《劳动保护》杂志,其全面性、政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适合各类读者,尤其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在她的引导下,结合学习日本学者青岛贤司的《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安全教育学》,我顺利地度过了劳动保护专业启蒙教育阶段.渐渐地,《劳动保护》杂志成为我每期必看的杂志和工作中必备的参考书,她不仅是我专业学习的引路人,而且是我工作中的亲密导师.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舒兰矿务局丰广煤矿工会从事故教训中认识到:工会既是工人的家,不抓好人命关天的劳动保护工作,就是工会干部的失职。从1979年4月起,他们把劳动保护工作纳入了日程。矿、井、段三级分别建立起劳动保护委员会、劳动保护小组和251名兼职劳动保护检查员,采取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开展群众劳动保护工作。 宁听骂声 不听哭声 不少劳动保护检查员看到违章现象敢说敢管。检查员孙万生因为经常制止违章登车,有的违章青年工人一时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对老孙有意见,背后骂他。但老孙说:“我宁肯现在听骂声,也决不等出了事故听哭声。” 三井…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同志们: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周年前夕,终于获得了《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这本历史性著作,并认认真真地细读了一遍。 读了这本书,收获很大,感受颇深。总的认为,这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对当今和将来全国各行各业搞好安全生产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有益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我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把《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赞誉为“传诸后世的国宝”是很恰如其分的。 作为一名安全监督员的我,从编辑部得到这本书,从内心感到十分高兴。我已把此书的编辑委员、编辑部、撰稿人名单、总序、序直至第一至三章的…  相似文献   

10.
在庆祝《劳动保护》杂志创刊35周年,回顾建国以来劳动保护事业的漫长历程时,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些为创造这一事业呕心沥血、披荆斩棘的革命前辈们。是他们用艰苦卓绝的努力,开辟了劳动保护工作的宽广大道。饮水思源,我们这些后来人是应当把他们的业绩载入劳动保护史册的,应该循着他们开辟的道路不断前进。为此,记者走访了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现任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顾问江涛。 江老虽年逾七旬,但仍然精力充沛,思路敏捷。他在向《劳动保护》杂志创刊35周年表示祝贺之后,谈话便进入了深情的回忆。 “我从五十年代初开…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当代中国》丛书的劳动保护专业分册──《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日前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历史巨著,以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劳动保护工作的翔实记载和精辟论述,受到了专家们的称赞。张劲夫同志专为此书写了序言。 编纂出版《当代中国》丛书,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于建国35周年时作出的决定,目的是为了总结和探索30多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把它介绍给全国各族人民,从中吸取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可贵教益;介绍给世界人民,以增进他们对新中国的了解。 劳动部党组十分重视《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2.
说来话长了,我在大型企业搞宣传时,就接触过《劳动保护》.那时候,仅仅是翻翻而已,并没把她作为我发表作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3.
加强劳动保护,是列入国家宪法的基本国策。《劳动保护》杂志近四十年来一贯坚持为宣传贯彻这一重要国策倾注全力,为各类企业安全生产服务。这一点,全国许许多多企业都没有不承认的。因此,这本杂志一直保持和扩大着它的很大的读者群,尤其是企业的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和部门,都把它作为自己赖以指导工作的必读刊物。 但是,在一般中总会出现特殊,像罗耀凤同志来信中所反映的这种问题也是有的。说实在的。那“为了压缩经费开支”而砍掉安技科订阅《劳动保护》杂志的事确实为数很少,但问题本身却令人惊讶,世界上哪有为了眼前省儿块钱而不顾安全生产工作失去重要信息指导的企业家,尤其是生产防尘设备的企业,更令人不解。看来,一些同志说有的领导在安全生产上“有钱买棺材,没有钱买药”是何等贴切。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有的企业的领导对劳动保护严重无知,或者知之甚少。我们很担。C他什1怎么可能真正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怎么可能把安全生产搞好。为了避免他们的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出大问题,确实需要有关部门对他们进行劳动保护知识的教育,其中包括请他们真正读一读《劳动保护》杂志。  相似文献   

14.
杨庆生 《劳动保护》2003,(10):76-76
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相识,是在2001年7月。那时我刚刚从中国煤炭信息研究院调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工作,新的工作岗位对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必须尽快掌握安全生产政策知识。是《劳动保护》杂志帮了我的大忙。杂志丰富的内容使我大开眼界,我找到了一本内容丰富、月月常新的安全生产百科全书,她从此成为  相似文献   

15.
值《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作为她的朋友和忠实读者,我想回忆一下她对我工作的影响和帮助,以表达我对她的敬意,并向编辑部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祝贺! 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结缘于1986年.那时,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国家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工作.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劳动保护》杂志的内容,与当时政府主管部门的名称和职能保持一致.她实际上充当着政府的"喉舌",是政府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和指导地方、企业贯彻落实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映日荷花别样红张功钰今年,是《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5周年,值此喜庆之际,我向《劳动保护》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我还要说一声———谢谢您。谢谢您对我的哺育。我与《劳动保护》相识是在1962年。那年,我跨进了大学的校门,上课时,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的怀念     
我爱《劳动保护》,因为从它的前身《劳动保护通讯》诞生之日起,我的工作始终是和它连在一起的。如今它已逾而立之年,而我呢?即将踏上古稀之年了。五十年代办刊的一些人和事,留给我无限的眷恋。 难忘毛齐华、章萍、邸作之、王亦清、江涛等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同志,他们是刊物的创办人和支持者。他们不仅为刊物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也不辞辛劳地撰稿。他们还教导我,要关心工人的安全健康,热爱劳动保护工作,努力编好刊物,为广大群众服务。 难忘1955年《劳动保护通讯》的改版工作,全总劳动保护部的同志们曾掀起了一次小小的热潮。在曹奇峰科长…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劳动保护》今年第二期刊登的小小说《张厂长动土记》很好。 这篇小小说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故事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小说里写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人,使人感到似曾相识。故事矛盾的焦点是在小马身上,如何把小马教育好,是要做一番工作、下点功夫的。我们安技干部在工作中有时也碰到类似情况,是妥协,还是斗争?!《张厂长动土记》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我希望《劳动保护》能经常刊登这样的小小说,以之来丰富刊物的内容。希望多登这样的小小说@杨风仪  相似文献   

19.
愚年 《劳动保护》2008,(10):101-101
光阴易逝,不觉间在《劳动保护》杂志工作已有20余载。我与几代同仁经历、见证了《劳动保护》杂志不同时期的变化与发展。从手绘版式到电脑设计;从铅字排版到数字模拟;从黑白文字到彩色全版。这本杂志每一次的变化都倾注了编者与作者、读者的热情和智慧,亦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劳动保护》月刊是广大劳动保护、安技干部所喜爱的一份专业性刊物。她除了及时、准确地传递党和政府的有关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外,还经常刊登一些新闻性、知识性、科学性的指导文章及科普文章,而且很多先进事例和事故案例对基层厂矿的劳动保护工作有借鉴和促进作用。 但是,一些基层厂矿的领导往往忽视安全生产,至今不给安技部门和安技干部订阅《劳动保护》杂志,甚至片面强调压缩公费订阅报刊经费,还认为这是“增收节支”的好办法。 我认为搞劳动保护工作不重视宣传是不行的。作为《劳动保护》的一名老读者,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