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正在由煤烟型向混合型和机动车污染型转化。机动车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不仅直接危害环境,影响人体健康,而且会发生光学化学反应,产生一系列二次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城市生态都会产生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正在由煤烟型向混合型和机动车污染型转化。机动车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不仅直接危害环境,影响人体健康,而且会发生光学化学反应,产生一系列二次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城市生态都会产生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严重威胁城市环境,本文在不同减排情境下,开展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研究。使用清洁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作为机动车动力燃料;明确责任制度,强化机动车管理体制,提升空气质量;布设城市监控设备优化交通结构,减少排放源;完善法律制度,协调经济发展与环保关系;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理念,降低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4.
<正>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陕西关中地区冬春季节连续发生雾霾天气,大气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机动车等大气污染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此,本文结合渭南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基本情况,分析了渭南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增的原因,提出了机动车污染减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堵车导致的大气污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颇大关注。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全世界两百多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其中包括中国的北京。 大气污染源自车流上升 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对城市空气做过大量调查,发现随着机动车的发展,空气污染已由单一的工业型污染形成目前的混合型污染。在机动车废气排放中包含有一氧化碳与总悬浮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导致呼吸不适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全国交通排放的氮氧化物占氮氧化物总量的25%以上,且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交通相关的PM2.5均占所在区域PM2.5的1/4。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由其引发的灰霾(以PM2.5污染为主)、光化学烟雾(以O_3污染为主)等复合型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佛山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在过去近十年保持了高速增长。2004年佛山机动车约为162万辆,而2013年达到约220万辆,增长超过了三成。其中,汽车增长了近100万辆。2013年10月广东省环保厅发布的珠三  相似文献   

7.
深凹露天矿内通风困难的复环流区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复环流区域的平均相对风速为直流区域的1/2或1/3,在复环流区域内的有害物质平均浓度为直流区域的2倍,由于矿内污染物质的不断排放,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全矿大气污染事故,随着采深的不断增加,这种可能性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频频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引起社会各界对于空气污染治理的空前关注。当前,我国与机动车污染防治相关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亟须开拓思路,探索创新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政策并取得突破。机动车污染防治面临的难题1.法规不健全,机动车环保管理笼统且无操作性。现有国家、湖北省有关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过于原则、条款较为笼统、操作性不强且存在许多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机动车使用,只作了"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不符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度急剧加速,机动车辆也随之大量增加,城市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是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537万辆,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占北京全部空气污染物总量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UTECC的城市机动车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由其使用而产生的大气污染、资源 /能源短缺等问题日渐突出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资源 /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理论 ,创造性地提出以资源环境的客观约束进行城市机动车总量控制 ,为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 ,尝试应用标准车型折算法 ,并以氮氧化合物为控制对象 ,进行了机动车污染承载力的测算研究 ,为下一步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动车大量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内蒙古自治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使得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开展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体系刻不容缓。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体系和保障好保障体系建设内容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轻工业、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因此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也日益增多,对环境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污染。其中给城市大气带来的污染直接危及到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着从大气污染带来的各方面危害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以及有效应对措施。城市大气污染分析危害性表现特征城市大气污染指城市居民的住宅区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当前城市高楼林立,由此形成了许多峡谷型街道。与此同时,在城市中随着机动车辆持续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机动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化合物,主要的有害污染物包括CO、CH_x、NO_x、PM2.5、PM10。这样一来,机动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污染物在街道峡谷内积聚,扩散不出去,严重影响着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生产活动的增加,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气环境和局部地区的气候,随着人类在工业生产中向大气排放大量废气,大气污染正逐渐对地区气候产生恶性的影响,全球温室效应愈加明显以及城市雾霾天气日渐频繁,都有力的证明了地区气候的恶化与大气污染的直接相关性。本文在分析地区气候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究了大气污染问题,并针对地区气候改善的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常见地区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机动车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尤其是重型柴油车已成为当前机动车污染控制的重点。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进行评价,针对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特点,构建了包括环境、经济、技术等3方面共8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有效筛选最佳适用技术提供重要参考。以国六重型柴油车为例,对EGR、SCR、ASC、DOC、DPF等排放控制技术及(EGR+DOC+DPF+SCR+ASC)、(DOC+DPF+SCR+ASC)等技术组合,定量评价了其环境、经济、技术指标,筛选出国六重型柴油车最佳可行技术。结果表明,国六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得分较高的是(EGR+DOC+DPF+SCR+ASC)排放控制技术组合,该路线是目前重型柴油车达到国六排放法规主流的技术组合,各排放关键零部件的分担压力比较均衡,可以减少95%以上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从而满足未来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自2011年以来,山西陆续发生了多次雾霾天气,雾霾成因研究表明工业生产是雾霾中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作为山西支持产业的煤炭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对新形势下的山西煤炭采掘项目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针对性措施。灰霾天气及其成因近年出现的雾霾天气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17.
吴佳 《环境与生活》2023,(11):91-93
燃煤及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在大气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快源头治理,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包括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移动走航车等全方位监测技术手段,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采集监测数据,从而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影响NO2排放的交通相关因素,以交通分析小区为基本单位,提取了美国洛杉矶城市的人口特征、道路网络特征、交通状况等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各交通相关因素对NO2排放的影响,从而建立交通小区NO2排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交通小区路网密度、交通小区机动车吸引量、通勤时间在30~60 min的工作人数与NO2的排放呈正相关,表明3种影响因素的增加会造成NO2排放的增加;而交通小区在家工作的人数、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吸引量与NO2的排放呈负相关,表明适当鼓励在家工作的新型办公方式、鼓励居民出行选择慢行交通,能有效减少交通小区NO2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数字     
<正>第3大大气污染源近日,有专家直言,航运污染已成为继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企业排放之后第三大大气污染来源,我国港口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人口稠密地区,致癌废气笼罩港口城市带来巨大危害,加大航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记者在珠三角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国港口航运燃油标准较低,船舶主要使用重油或劣质柴油,一艘燃油含硫量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正>我国拟规定汽车尾气超标或要求企业召回《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6月24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二审。一审时《草案》规定,地方政府可根据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制定限行政策,曾被指该政策为地方政府机动车限行常态化开绿灯。二审稿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门槛,政府对限行的类型、区域、时间应当征求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等意见,还增加不达标汽车将召回、驾驶人停车3分钟应熄火等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