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今年的10月13日是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这是自1996年推出的"城市化与灾害"主题以来,联合国又一次明确强调了城市防灾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建设往往偏重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忽略了防灾功能,城市与灾害的关系随着发展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2.
"安全文化"这一概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又有了哪些新的诠释?城市发生突发事件时,应该怎样科学应对?针对城市中的高危行业,应该怎样创新监管手段?第五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演讲嘉宾的发言,为我们提供了借鉴.2011年11月29日,第五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主题为"城市运行安全".来自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12名专家、学者,围绕城市运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安全文化的新视角"安全文化"概念的由来,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安全管理与研究的实践中,不同的人对"安全文化"的理解会有所不同.而在这次论坛中,各种思想与观点的交汇,使我们对"安全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拓宽了维度.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我国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倡导"安全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大量城市防灾减灾的综合研究表明,把握新形势下的城市灾害特点及规律是有效开展城市安全减灾科技与管理工作的前提.早在1997年12月的《城市灾害学原理》一书中笔者曾对城市灾害源作了十四大类的归纳,在2005年3月出版的全新版本的《城市灾害概论》一书中又对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予以适合现代发展的归纳.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灾害风险应对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阐述了城市灾害的分类;从城市灾害预防与控制,应急反应与救援等方面分析我国在城市灾害风险控制与应对上的不足;提出8个方面的对策。该对策研究包括:建立城市安全规划、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实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并融入城市规划中;完善城市灾害风险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安全规划风险评价机制;加快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宣传;加强城市安全科学研究与交流。该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我国城市灾害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力及应急救援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磊 《安全》2002,23(3):4-5
于3月28日正式出台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进一步强调了"新北京、新奥运"的主题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具体讲,在北京生态环境受到极度关注的今天,环境公害已成为必须遏制的指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观念不单纯是住房、汽车、通讯、绿地、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正常供给,而在于城市功能是否具备应急状态下的可靠投入能力,京城是否能正常面对灾害及事故的突发性.本文从大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强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思路,解析"安全奥运"的含义并介绍了安全奥运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磊 《安全与健康》2005,(12):16-18
2005年9月25日-28日召开的"2005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年会"上,成立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委员会,它标志着城市安全减灾规划建设已纳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的国家体系之中,无疑它已成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科学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9月27日-9月29日在京召开亚洲减灾大会,会议的最大成效是通过了<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以为其宗旨在于推动执行世界减灾大会(WCDR)的成果<兵库行动纲领(2005~2015),重在提高国家和社区的减灾能力(HFA)>.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今天再不关注城市系统及其环节如社区等的安全减灾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7.
<正>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越发复杂,脆弱性也随之增强。在城市灾害频发的情况下,脆弱的基础设施往往首先显现,城市运行可能因此而中断,并导致灾害影响被放大。因此,我们需要站在城市安全运行的角度,提高基础设施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所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一、出版<安全奥运论>的初衷 2003年10月23日在中国市长协会举办的"35期、36期全国市长研究班"上,笔者做了题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与综合减灾"的报告,并向与会者正式推出本人编者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刚刚出版的<安全奥运论--关于城市灾害防御与综合危机管理的战略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9.
郭悦 《现代职业安全》2010,(11):109-111
10月13日是第21个国际减灾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为打开我国消防行业对外开放的窗口,提高我国消防科技在国际上的水平,这一天,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了第14届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我国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倡导“安全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大量城市防灾减灾的综合研究表明,把握新形势下的城市灾害特点及规律是有效开展城市安全减灾科技与管理工作的前提。早在1997年12月的《城市灾害学原理》一书中笔者曾对城市灾害源作了十四大类的归纳,在2005年3月出版的全新版本的《城市灾害概论》一书中又对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予以适合现代发展的归纳。现代城市安全的灾害特点不仅要研究传统的安全减灾问题,也要涉及非传统的安全的问题,过去综合减灾意义上的城市自然灾害与城市人为灾害的分类显然是…  相似文献   

11.
筑起防火墙     
<正>频发的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和污染事件让我们很困惑,化工安全到底怎么了?面对不断新增的"城市炸弹",我们该怎么办?该怎样筑起有效的安全防火墙?笔者认为当务之急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圳光明新区恒泰裕工业园"12·20"滑坡灾害的通报》(安委办明电〔2015〕33号)。通报就城乡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作出指示,"要全面排查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堆场、挡土墙等边坡工程、危旧房屋、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等重点部位风险隐患,对存在垮塌危险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威胁的,要强化监测监控并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其中,"高层建筑玻璃幕墙"被列入城乡建设重点风险。是因为它真的不安全吗?信然,玻璃幕墙安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金磊 《安全与健康》2001,(12):27-29
本文从中国企业安全生产的严峻态势分析入手,认为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事故及灾害,缺乏文化建设是中国迄今国家、城市、企业、社区等安全少灾局面难形成的"致命伤".为此集中讨论了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21"特大暴雨灾害,给北京市的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2013年6月7日,福建省厦门 市一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被人纵火,导致40多人死亡. 沉痛的教训一次次告诫我们,城市公共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近年来,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围绕城市公共安全,开展了地铁运营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香港工程师学会共同主办的"2005中国(南京)第二届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会议"将于2005年11月3-5日在江苏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城市与重大工业事故灾害预测、预警、预防与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16.
<正>物联网、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迭代更新的"黑科技",正依托大数据资源重塑着交通、医疗、社会管理、环境治理、安全等应用场景,改变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助力我国各行各业发展。"智慧""数字"也同样是应急管理和城市安全领域的关键词,这些领域都有哪些看点呢?  相似文献   

17.
金磊 《安全》2005,26(4):4-6
1 引子 完善的城市生命线系统是城市安全的标志.因为,平时它必须满足城市气、热、水、电、信息、交通的充足供给,灾时它应成为保障城市防灾减灾及恢复的备用系统,所以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要以"安全为天".但纵观国内外城市诸多事故与灾害,城市生命线系统现状总是脆弱的.仅2005年5月下旬的时段中事故及酿灾隐患迭出:  相似文献   

18.
<正>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如何让安全文化建设入耳、入脑、入心?笔者认为,安全文化建设要突出"四个识"即:安全认识、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标识。一、安全认识提高安全认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它要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一)安全是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条红线是一条警戒线、高压线、生命线,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必须认真遵守的原则,它要求我们要怀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主同盟会的顾欣等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提案,全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下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都十分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带.然而,作为一个灾害频繁的国度,中国多年来却并未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安全应急机制.为此建议"各级政府应将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全国政协因此组成城市应急机制建设调研组,分赴各地调研.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5月12日是全国第8个"防灾减灾日",为提高中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救援技能,北京市朝阳区民防局、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联合组织开展了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校园"为主题的校园安全知识与技能运动会,每个班级选出6名同学组成了14支参赛代表队,共计4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运动会变"体育竞技"为"技能考验",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