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当前的矿山环境保护政策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矿山环境的主要问题,作为责任主体的矿山企业不能积极主动实施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是为了保证采矿权人履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义务而缴纳的资金。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就是为了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原则,促进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保护矿山环境,并确保在闭坑、停办、关闭后受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治理恢复的一项特别的经济手段和措施。实施保证金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是矿山环境保护必要且有效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了矿山环境恢复的保证金政策,2000年以后,尤其在2006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在全国大规模开始试行和推广。保证金制度与一般环境资源税费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施保证金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是矿山环境保护的有效和必要的形式。当前,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标准低、形式单一、分期返还难以实施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提高立法层次,进一步规范保证金的征收和返还程序,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完善监管体制,以促进保证金制度切实发挥其应有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矿山生态环境防治面临的问题,阐述了矿山生态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防治措施及对策.应依靠法规、管理、技术和政策措施,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促进矿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其开发带来了侵占耕地、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地质灾害等严重问题,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对我国矿山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相关政策及修复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及生态环境恢复目标。着重介绍了现阶段矿山生态修复涉及的基质改良、生态系统修复手段,并指出各类技术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实践中的适用性和优缺点。最后,针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存在的投入资金不足、不到位、技术缺乏等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法,以期为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宽甸县矿山环境恢复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矿山企业在资源开采中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不仅与生态文明建设极不协调,也难以确保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本文提供了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措施,旨在于共同加快对环境的保护恢复且见到成效.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经济来源都成为发展的源头,矿山项目也逐渐增加,在不断拉动我国经济效益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污染,同时导致了我国的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在未来几年,我国急需在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大各种宣传力度,出台大规模的法律法规,以便控制对各地矿山的开采和浪费,明确地指导我国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提出环保型矿山开采理念,主要是由于以往部分地区通常采用粗放式开采模式,对矿山资源进行开采。这种粗放式开采模式没有合理运用矿产资源,导致矿山周围生态平衡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产生很多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对周边的土壤、水源以及大气等。基于此,文章将详细分析现代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原因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希望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快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介绍了中央最近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基本思路和试点内容。建议制定专门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并配套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商、诉讼、协商与诉讼衔接制度,以及损害评估、资金保障和公众参与监督制度等,形成"1+6"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福建土地资源中露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露天开采矿山的采矿活动而言,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其废弃物的排放也引起了诸如土地退化,作物减产等生态环境问题。不难看出采矿活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及人们健康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开采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已成为当前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建立内蒙古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的建立是科学利用生态资源和保持良好生存环境的必然途径,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天然植被分布面积最广地区之一,天然植被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地区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原因,长期困绕我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衰退,水土流失的加剧、沙地活化;草场退化等级愈来愈高;湿地面积缩小,河道断流问题依然存在。近年随着矿业经济的兴起,又出现了矿山用水与农业生产争水、污染地下水等问题。因此,继矿产资源开发热潮之后,迅速做出制度安排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建立背景、重点、难点若干的探讨,旨在提出一些结合实际的可操作的补偿措施建议和意见,为制定内蒙古生态恢复补偿管理办法提供参考、并为该领域制度的完善提出技术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分区管治不同于以往的环境污染防治,是新时期应对国土空间新规划体系的一种新型环境管理手段,其重点是根据不同用途的国土空间划分生态环境分区,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突出生态价值和综合效益,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差异化的综合施治方案,战略性引导环境的良性发展。本文以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的建立为目标,阐述其实际意义、基本原则、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初步研究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激励机制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国家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但目前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文章通过梳理中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做法,总结各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五结合"激励模式实践探索,并针对我们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引入市场机制出台土地使用权,及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鼓励政策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绩效评价考核与问责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环境保护科学》2015,(5):43-48
文章梳理了生态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践进展,分析了建立生态环境绩效评价与问责制度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生态环境绩效评价考核与问责制的主要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矿山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基础、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矿山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并对以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工作通讯》2011,(3):I0030-I0031
在国庆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场会在山西隆重召开,这是对山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对我们进一步做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工作给予极大的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山西省人民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领导和全体与会代表致以诚挚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作通讯》2011,(3):I0026-I0029,I0025
这两天来,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和能源行业管理系统的同志们齐聚山西,探讨交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昨天,大家参观了中煤平朔煤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场,亲眼目睹了矿区生态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今天上午,大家又听取了山西省环保厅、阳泉市政府、中煤平朔煤业公司的典型经验介绍。稍后,李干杰副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9.
建立排污产权交易制度的若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阐述建立排污产权交易制度重要意义和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排污产权交易的重点领域与基本原则。运用产权交易的优化配置模型,对排污产权交易在行业、地区、规模和所有制成分间的预期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加快实施排污产权交易制度的若干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的特点决定了仅靠人民法院诉讼程序不可能完全承担有效解决环境纠纷的使命,而必须充分发挥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但由于包括磋商在内的非诉讼方式在效力上缺乏刚性,社会认可度低,当事人双方虽达成协议但事后反悔难以落实的情形屡屡发生,使得大量环境纠纷最终还是依赖法院解决。建立司法确认制度,可以实现诉讼与磋商等制度在效力上的对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达成后进行司法确认,能够大大提升损害赔偿工作和磋商协议执行的效率。为此,可以在现行民事诉讼司法确认制度的基础上,对程序启动、管辖和效力等内容进行适当改造,建立中国特色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规则的制定,应在现有司法确认制度的基础上设置一些特殊的程序规则,以保证其简便、高效之立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