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灾害学》2007,22(4):F0003-F0003
在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研讨防灾减灾工作,很必要,也很有意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强化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防御,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08,23(2):F0002
1988年9月9日,报经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批准,陕西省灾害防御协会(又称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陕西分会)成立。1993年5月陕西省灾害防御协会更名为陕西省减灾协会。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灾应急救援司、震害防御司,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4.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认为,加快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法,依法规范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十分重要.对占各类自然灾害70%以上的气象灾害,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专门性法律,这是我国自然灾害防御的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辛吉武  许向春 《灾害学》2007,22(3):85-89
介绍了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种类、分布地区以及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情况及特点。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资金投入、完善防御体系、加强科研开发和信息共享提高灾害预警水平、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主动防御、提高全社会防灾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09,(1):85-85
地震虚拟博物馆“话说地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的一个子馆,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共同承担建设工作,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承担维护工作。2008年5月21日地震博物馆正式上线。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166-166
“纪念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成立20周年暨防灾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3—6日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此会由中国灾协主办,《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承办。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宋瑞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刘玉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自法所长以及全国部分省、市地震、气象、民政等部门主管协会工作的领导和各地协会办事机构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地震虚拟博物馆"话说地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的一个子馆,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共同承担建设工作,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承担维护工作.2008年5月21日地震博物馆正式上线.  相似文献   

9.
国外气象灾害防御立法及其我国取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刚刚结束的两会,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呼吁加快制定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法》.另据《光明日报》报道:“人大常委会建议尽早启动气象灾害防御立法”.  相似文献   

10.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秀虎  王卓妮 《灾害学》2012,(4):117-121
根据灾害防御基本原理,简要分析了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重庆、山西、辽宁、安徽、江西、广东、内蒙、贵州等省市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实践,借鉴国外灾害防御体制建设和机制设计的经验,探索性提出了组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6项基本内容,即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价、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发布机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与应急响应、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体系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制化;构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理论模型;并在专业能力支撑、行政支持、组织保障、政策法规等方面,对未来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