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木材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严重的噪声污染 ,极大地损害了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控制木工机床的噪声 ,分析和讨论了产生噪声的原因 ,指出切削机构是噪声的主要声源。探讨了降低噪声的途径 ,综合评述了国外木工刀具降噪新技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 ,现代木工刀具的设计与制造均考虑了降噪措施 ,其技术原理集中于控制气流在刀槽或齿槽中涡流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和防止刀具振动时产生的机械噪声两方面。这些新技术已用于生产中 ,降噪效果明显 ,值得借鉴。笔者强调 ,开发低噪声木工刀具 ,保障劳动者的人体健康 ,是我国木材加工工业文明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作业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及安全,还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导致职业病。科学合理地评价作业环境的风险对改善作业环境安全、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纺织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长,设备排列紧密,自然通风条件差,作业环境复杂。通过对我国中南地区4个纺织企业作业环境的调查,分析了纺织企业作业环境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危害。纺织车间作业环境影响因素有噪声、粉尘、热湿环境、照明和振动、色彩等,其中噪声、粉尘及热湿环境、照明影响因素较为突出,依此建立了纺织企业作业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以及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纺织企业作业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对某纺织企业作业环境的评价,得出该企业主要生产工序的作业环境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清钢联、并条二道工序属安全作业,清花、梳棉、粗纱三道工序属轻度危害作业,络筒工序属中度危害作业,细纱工序属高度危害作业。评判结果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作业环境是一种进行生产的人工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安装有多种类型的设备,堆放着多种原、燃料,摆放着工具、成品、边角废料,并不同程度地逸散着能量、产生振动与噪声、出现局部过热、过压等状况,还可能产生有害气体、蒸汽或粉尘……。在不良的作业环境下工作,设备的可靠性会受到不良影响,是极易发生事故的.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对于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型机加车间噪声现状和特点,选取某大型机加车间数控机床开展现场实测,并对噪声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数控机床产生的噪声是非稳态噪声;数控机床产生的噪声在车间传播,声场分布不均匀;加工某转向工件频率在500~5 300 Hz,峰值频率分别为500,800,2 000,5 000 Hz;对机加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工作人员的8 h噪声暴露量进行测量,测量值为89.2 dB(A)。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大型机加车间噪声,测量重点应选在机床操作岗位和人行通道;应重点关注被测机床周围20 m内的噪声值;机加工作场所测量时间段的选择取决于作业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生产环境因素的好坏,不但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而且与生产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因此将工作与生产场所的环境治理列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范畴来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从客观情况来看,影响安全生产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湿度、照明、噪声、气味、色彩五个方面。温度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人机系统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气候炎热的日子里,温度高,空气湿度也相应比较大,并逐渐趋于饱和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人,其身体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就逐渐减少,使人感到闷热难耐。不适乃至疲惫和头晕,在生产操作中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噪声强度对煤矿工人作业失误率的影响程度,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和现场调研收集数据的方式对噪声和作业失误率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利用模拟试验所得结果和煤矿现场调研收集结果分别构建噪声-作业失误率、噪声-"三违"数量回归预测模型,定量分析作业失误率、"三违"数量和噪声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煤矿"三违"数量、实验室模拟人员失误率与环境噪声均呈正相关,随噪声强度增加,失误率及"三违"数量呈上升趋势;当外界噪声强度高于75 dB后,人员失误次数会出现显著性变化;基于事故预防的角度出发,可将75 dB设定为噪声安全临界值,以降低人员作业失误率,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木工平刨床"咬手"的原因木工平刨床是木材加工和家具生产中普遍应用的机床之一。其"咬手"亦堪称木工机床三害之一(另两害为噪声、粉尘)。从国内外典型事故调查分析中可知,木工平刨事故原因如下:1.1由于木材材质不均匀,在同一木材上有节疤、破损或有倒丝纹,加工木料与工作台不适应(过大或过小),制件过薄或过窄,致使切削阻力突变,人所施平衡力(进给力)一时难以适应,木料、制件受到冲击而发生强烈的跳动或振动,夹待木料、制件的手也随之受振,而使手指失措,从木料的一侧接触刀轴或从木料上方落入刀轴,造成手指伤残,这类事…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船舶建造行业而言,噪声危害比较普遍,按照国家规定,作业场所连续8h工作允许接触的最高噪声强度为85dB。但目前在船舶建造行业的基层实践中,噪声强度超标的现象却较为普遍,例如,装配作业现场的噪声往往可达90dB以上,打磨、碳刨、水火校正作业等现场噪声可达90~100dB,而喷砂作业现场的噪声有时可达100 dB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冲压剪切机床上,由瞬时力一时特性而产生的强烈噪声和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温控相变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于某种需要,人们必须在超出人体所能耐受的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工作,如在炼钢车间炼钢,在高寒地区勘探、采油和野外值勤。为了完成预定任务,也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恶劣环境的伤害,就必须对人体进行相应的隔热防护,即在外界温度过高时阻止热量传入,外界温度过低时阻止体热散失,从而使人体体表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护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防护材料的绝热程度。常见于人体隔热防护的材料是棉絮或纤维绒,提高其绝热性的方法主要是增大厚度和减少密度(增加空气含量),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其重大缺陷:厚度的增加会使穿着者活动的自由度减小,不利于其顺利完成作业;材料中所能捕获的空气体积也是有限制的,材料的自重、穿着时外界给予它的压力都是制约其空气含量的因素。因此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来取得材料绝热能力的突破。温控相变材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来的,近年来倍受关注并已开始应于高低温环境中的人体防护。  相似文献   

11.
缺氧危险作业是指具有潜在的和明显的缺氧条件下的各种作业,主要包括一般缺氧危险作业和特殊缺氧危险作业。缺氧危险作业易引发各类事故。如在工业气体使用场所,特别是在有限空间内或密闭容器、管道内使用纯氩、二氧化碳或氮气进行作业时,存在明显的缺氧条件,易发生单纯性窒息事故。另外,缺氧危险作业的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如作业空间狭窄,通风不畅或无通风设施,照明不足或光线不良,温度、湿度较高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噪声对建筑施工人员作业疲劳的影响,设计噪声作业生理实验。先通过建筑施工作业疲劳分析确定疲劳测量生理指标,再通过施工作业现场噪声测量确定实验中作业环境噪声等级分类。根据实验中被试者心率指标变化率及作业疲劳自我评价量表对噪声作业疲劳程度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人员作业疲劳受噪声影响;持续作业15min后噪声对施工人员作业疲劳程度影响显著;作业疲劳程度与作业环境中噪声值成正相关关系;施工人员作业后疲劳恢复程度不受作业环境噪声值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生产的一线,大量数控机床取代了传统的普通机床,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其安全性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在生产过程当中,仍可能发生各种安全事故。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或初学者,经常会出现异常情况,这些突发异常情况出现时,轻者损坏刀具,工件报废,重者损伤设备,严重影响机床精度,甚至伤及操作人员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4.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 ,称为机械振动 ,简称振动。物体离开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为振幅。单位时间内(S)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它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常用基本参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足部和臀部) ,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引起接振动反应的振动。局部振动主要是手接触振动为主 ,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常见的振动作业全身振动的频率范围主…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及其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会给市民和旅客带来便捷 ,同时也会给沿线的居民和建筑物带来振动及噪声等环境污染的公害。笔者分析了振动和噪声的控制与评价标准和预测方法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从声源的控制、振动传播与声传播控制以及承受物控制 3个方面 ,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温度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工作环境的最佳温度是18℃~21℃,此时工伤事故发生率最低,超过或低于这个温度时,事故发生率明显升高.比如,高于24℃时,事故发生率要高出23%,低于13℃时则要高出32%~35%,差别可谓大矣.这是因为人处于18℃~21℃感觉不冷不热,很舒服,愿意展示自己的本领,劳动产生的热量也容易及时散发,累了也不感到疲劳.而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人的体温得不到正常调节,热量失衡,就会引起生理和心理功能紊乱,不是心烦意躁就是陷入情绪低谷,精神难以集中,极易导致操作失误和麻痹大意,事故隐患就有了可乘之机.因此掌握了温度变化与安全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人为改善温度,为生产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使用中的电视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电压过高 电视机的额定电压是220伏,最高不超过240伏。如果长期保持在240伏左右时,则电视机内稳压电源中调整管的电压就会增大,因此,在收看电视节目时间较长或室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热量不容易散去,就会容易使调整管的电压增大,温度升高,从而出现电阻烧红,电容和晶体管被击穿,变压器冒烟起火。电源电压不稳定也会导致起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噪声是常见的生产性有害因素。噪声不仅会影响生产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还会影响生产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噪声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 :(1)对听觉系统的伤害。①听觉疲劳。长时间在较强噪声的环境中作业或停留 ,听力将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叫听觉疲劳。②噪声性耳聋。  相似文献   

19.
《安防科技》2005,(2):58-60
紧急洗眼及冲淋设备是在有毒有害危险作业场所现场使用的应急救援设施.当人的眼睛或身体接触有毒有害及腐蚀性化学物质时,可使用这种设施对眼睛及身体进行紧急冲洗或冲淋,以避免化学物质对人体进一步伤害.  相似文献   

20.
井下作业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能及时的消除人为、机械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去实施作业任务,或者去强行作业,不仅会造成油田严重的能源损失,也会造成经济、人力、物力的损失,也极易造成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加强油田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就必须从作业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手段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