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佐璨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2):43-44,39
针对怒江水电开发与保护问题,分析了开发的必要性和保护的重要性,保护为了开发,开发必须保护,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怒江梯极电站的开发与保护,只有协调发展,怒江流域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一批环保人士到处呼吁慎重开发怒江.据说惹恼了两彪人马,一彪当然是怒江流经地云南省,也就是地方武装;一彪是幻想一口气吃掉一条江的一些水电集团,也就是直属于中央的水电野战集团军.他们一心一意以为环保人士是水电开发的真正阻力,他们一心一意以为只要环保人士不多嘴,他们的大坝早已建成,所有的怒江之水都如愿以偿地变成电.因此,他们特别想发动一次总攻,把所有环保人士全都剿光锄尽.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我国水电行业发展迅速。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流域水电开发的规划环评工作得到大力推动,对我国水电行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水电开发规模、布局、时序和统筹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归纳总结了当前水电开发的发展趋势,对未来我国水电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严守"开发底线",编制流域生态保护规划;推进"生态优先",加强水电开发规划环评;强化"统筹考虑",完善现有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并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开工建设1.2亿千瓦水电的目标,我国需要加强水电开发管理,促进水电健康发展。2009年10月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发展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影响,以实现具有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的目的。在我国各种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水利水电建设是最早开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框架下解决水电开发生态问题的五大难点,认为尚难破解水电规划开发生态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以解决水电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能源长远供给形势与生态承载能力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我国水电环保工作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水电资源迅速发展,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逐步凸显。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合理确定流域水电工程的开发时序,对于妥善推进水电开发十分必要。对水电工程生态有序开发的内涵进行分析,采用构建指标体系评价的方法,综合评价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通过生态有序开发指数的定量结果计算,提出水电工程合理的开发时序建议。该方法可用于已开发流域进行水电开发有序度的演化趋势分析,也可用于未开发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的管理与调控,为中国水电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议贵州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的水能资源储量丰富,水能蕴藏量1874千瓦,列全国第六位,开发潜力巨大。开发水电不仅能充分地利用贵州丰富的水资源,同时水电还具有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对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水电开发可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水土流失、下游水质恶化、水电开发区生态平衡的失调等。因此,水电开发者只有坚持水电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水电开发才能在贵州走得更久。  相似文献   

8.
水电开发在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影响。为准确分析水电开发对流域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本文以玉曲河流域水电开发为例,从生态风险源、生态风险受体及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评判标准,对水电开发前后的生态风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电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流域生态风险程度。并为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水电站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云南省水资源、水能资源和云南水电开发的现状,分析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主要问题和影响,提出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结合四川水电开发来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在深入分析了四川水电开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四川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境内怒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华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19-121
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云南省境内怒江流域1980年~2000年的水质状况及污染物输送量进行长系列趋势分析.怒江流域污染物入河量呈上升趋势,河流总体水质有下降趋势,主要支流水质下降程度高于干流,并结合面源对河流水质贡献率大的特点,提出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博弈分析及蚁群算法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调好流域上下游间的收益问题,使上下游和谐发展,实现全流域收益最优,是目前我国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研究和实践中的重点。论文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中上下游间的行为和收益问题,建立了行政调节的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博弈模型,利用蚁群算法实现模型最优求解。将该模型应用于晋江流域,结果表明:当上游的安溪县、德化县、永春县以及南安市(上游部分)提供给下游的水量分别为0.87×108、0.75×108、0.85×108和0.76×108 m3时,分别可获得0.925×108、0.673×108、0.949×108和1.019×108元的经济补偿,同时下游地区获得48.765×108元的效益,此时流域总收益最大。上游地区合理供水可大幅提升全流域的收益,下游给上游合理补偿能够协调上下游关系,促进上下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揭示流域尺度城市群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对指导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本文聚焦“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联合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从生态保护、资源配置、动态演化、空间结构、整合调控等视角,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求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核心观点如下:识别水资源、城市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是促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协同、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并进的关键;分析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复杂耦合与动力演化机制对于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揭示黄河流域典型城市群和产业空间演变机理,构建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空间一体化目标与模式,是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和能源革命导致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复杂、“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背景下,黄河流域“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亟需更全面的整合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以水资源为先导和主体的综合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实施流域开发多目标协调、流域的系统化管理和跨流域水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5.
民勤盆地沙漠化、贫困化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3S技术与PR A工具,通过对民勤盆地水资源状况的变化与沙漠化、贫困化发生发展规律对比研究,表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弱是沙漠化、贫困化产生的内在因素,而人类活动则是强大的驱动力。石羊河流域武威盆地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造成进入民勤盆地水量日益减少,从20世纪50-70年代的4×108~6×108m 3下降到目前的0.5×108m 3,民勤盆地内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达30m,同时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植被退化与沙漠化。沙漠化导致了贫困,贫困反过来加剧沙漠化,两者不断恶性循环。为此,要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管理,严禁超采地下水;以“退耕还林,种草养畜”为出发点促进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节水;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疆和田河中游地区1959年及2000年景观格局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基本维持了原宏观景观格局。但在小尺度上,人类通过调控水资源在空间分布的格局,影响了水在景观格局发展中的生态作用,进而影响了区域景观格局。人工渠、水库、居民地、农耕区等人为景观的出现及增多越来越影响着区域内的景观格局。这说明人类活动虽不是区域内景观格局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它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力度与影响范围却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流域水环境累积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环境累积风险属于多层次、多准则的复合系统问题,具有一定的模糊和突变特性,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对流域进行水环境风险综合评估与防控十分必要.建立基于16项底层指标的流域水环境累积风险评估综合指标体系,将突变理论应用于表达和计算累积环境风险,可以形成系统完整的流域水环境累积风险评估研究方法.以流溪河流域为例,通过分区计算分析流域水环境累积风险形势,得出流溪河流域上游水环境累积风险水平较低,流域中游和下游均有较高的水环境累积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河段实现栖息地分类管理是恢复流域生物完整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湖泊流域入湖河流空间尺度小、坡降大、生态学过程差异性显著的特点导致其河段类型复杂多样,与河流流域河段类型的大尺度特征具有明显区别,因此,河流流域河段划分指标及其方法不适用于湖泊流域,亟需发展以栖息地分类管理为目的的湖泊流域河段划分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河流分类的概念、划分依据及划分方法的发展历程,明确了湖泊流域河段划分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保护目标制定的湖泊流域河段划分方法,为恢复湖泊流域生物完整性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管理单元.同时,以滇池流域为例,通过筛选与大型底栖动物敏感种群和濒危种群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建立了由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河水来源、河道人工化情况及水体营养程度构成的指标划分体系;在实现各划分指标空间化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叠加聚类技术手段,将滇池流域入湖河流划分为9个河段类型,为滇池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晰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四五”需求,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进程,通过调研历史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回顾辽河流域水环境演化和治理历程.将辽河流域的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91—1999年),该阶段流域水环境呈重度污染并持续恶化,环境治理逐渐起步;第2阶段(2000—2006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控源治污初显成效;第3阶段(2007—2019年),该阶段辽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整体持续提升,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流域综合调控.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颇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控源治污向河流综合治理转变,污染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但流域水污染控制依然不容乐观;②辽河流域属寒冷地区缺水型河流,生态流量不足;③水质改善及水生态恢复成果不稳定;④流域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十四五”应针对性增设分水期考核方式和水生态考核指标,完善水环境标准;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科学施治,构建减排和增容相结合的水污染控制模式,推动水量、水质、水功能良性循环发展;建立流域统筹管理、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制定辽河流域河流空间管控的长效机制,促进环保技术产业化,发展流域循环经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矛盾,最终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