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发光法可用于测定多种空气污染物,基于这种原理的监测仪器小巧轻便,灵敏度高,测量速度快,能有效地测定环境空气中的各种成份。现在这种类型的NO_2监测仪,灵敏度也低于1PPt的NO_2;响应频率快,可达3赫兹;重量却只有25磅。同样类型的O_3监测仪也研制出,以适应飞机采样监测和涡流相关试验的需要,只是其灵敏度达PPb级就能满足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通常的化学发光法测定O_3的仪器有几种类型。最常用的自动监测仪是采用Neberbragt方法,即臭氧在乙烯气体中的化学发光反应。仪器稳定,效果好,响应速度为0.1—0.5赫兹,检测限约为1PPb。但需用压缩钢瓶供应乙烯,整机重量增加,有着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荧光光度计     
8.1荧光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8.1.1原理:当用近紫外线及波长短的可见光线照射许多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无机化合物时,这些化合物吸收了辐射能而成为寿命10~(-9)~10~(-6)秒的激发分子以后,便发射荧光。此外,在上述条件下也能发射寿命为10~(-3)~10秒的磷光。这种行为一般称为发光。 用一定的激发光源照射试样时,荧光物质吸收辐射能的程度服从Bouguer—Beer定律,因此有下式成立I=I_o×10~(abc) (1)  相似文献   

3.
基于融合化学发光原理、生物亲和反应原理和光纤生物传感原理,设计了一种化学发光光纤免疫传感分析仪,建立了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现场快速灵敏检测技术。以双酚A(BPA)为例,结合间接竞争免疫反应原理,通过研发惰性蛋白卵清蛋白偶联的包被抗原(BPA-OVA)功能化的光纤探头,建立了BPA现场快速检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其线性检测范围为0.95~100.9μg/L,检测限为0.15μg/L。实际水样加标回收实验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94.5%~116.0%,标准偏差<10%。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用于实际水样中BPA的检测。利用其他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包被抗原功能化的光纤探头和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化学发光光纤免疫传感分析仪即可用于其他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反向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微量甲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在甲醛存在下 ,高锰酸钾与Fe(Ⅱ )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化学发光反应 ,建立了反向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微量的甲醛分析方法 ,该法测定甲醛的线性范围为 5 0× 10 - 7~ 1 5× 10 - 2 g ml,检出限为 3 0× 10 - 7g ml,相对标准偏差为2 5 % (1 5× 10 - 5g ml甲醛 ,n =11)。该法应用于测定空气中微量的甲醛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大气和降水中过氧化氢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气中气态H_2O_2的测定方法 大气中微量气态H_2O_2的测量,目前已采用了吸光光度法、付立叶红外、化学发光法和自动荧光分析等。在湿化学的分析方法中,人们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采样。由分析需要吸收液吸收过程,难以避免O_3等物质的干扰,化学发光法及Lazrus等的自动荧光法均遇到此问题,Tanner试图用H_2O_2还原去除管来发展一种无干扰气相H_2O_2测定法、但结果是失败的。其它方法具体内容如表1。  相似文献   

6.
分光光度法     
4.1分光光度法概要 4.1.1光的吸收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 (1)光的吸收: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是如下几种能量的总和: Em=Et+Ee+Ev+Er+Evo+Eo (1) Em:分子的总能量;Et:并进运动的能量;Ee电子跃迁能;Ev:振动运动能;Er:旋转运动能;Evo:基态能;Eo:其它能量。 表4—1是在分析化学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波长范围的光吸收情况,即在紫外,可见范围的吸收主要由(1)式中的Ee产生(外层电子跃迁能),而在红外区域的吸收主要是基于(1)式中的Ev和Er,在近红外区域,以Ev产生吸收的倍振动和合成振动表示。在远红外和无线电波范围是基于分子的变形振动和旋转振动产生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萤光素和表面活性剂对化学发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溶液时,可使化学发光增强。利用此体系进行过氧化氢的测定,检测下限为1×10~(-9)M,灵敏度是未加萤光素和表面活性体系的10倍。方法用于自来水中不同浓度过氧化氢的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105%。  相似文献   

8.
基于化学发光臭氧(O3)检测方法,将氮氧化物分析仪(Thermo Model 42i-TL)改装为O3分析仪,测试其性能,并与紫外光度法O3分析仪(Thermo Model 49i)同时应用于外场观测,开展比对测试试验。结果显示:该改装仪器的测量性能优于Thermo Model 49i,其零点噪声为0.10×10-9(体积分数,下同),最低检出限为0.20×10-9,量程噪声为0.42×10-9,示值误差为0.1%满量程(F.S.)。在比对试验过程中,化学发光法O3分析仪运行稳定,测量结果与商品化的Thermo Model 49i所测定的O3浓度数值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R2=0.998)。化学发光法O3分析仪相较于Thermo Model 49i具有更低的噪声,其日间(09:00—17:00)O3浓度示值显著低于Thermo Model 49i,且...  相似文献   

9.
一、荧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1.荧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当某些物质用一种波长的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后,物质的分子就会吸收光能而受激,分子的价电子产生跃迁。受激电子通常先经过一个非辐射过程,然后再从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中各振动能级跃迁,同时在极短的时间内(约10~(-8)秒)发生比照射波长还要长的  相似文献   

10.
在碱性介质中,水和废水中硫化物S2-可与碘反应,产物与CN-反应生成硫氰酸根,再与Fe3+反应,形成红色的硫氰酸铁,此生成物处于波长460nm处,可以通过对此红色液体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据吸光值大小确定水和废水中硫化物含量。  相似文献   

11.
测定大气、污染源废气中的NO_x浓度是环境监测和科研的重要任务,测定方法虽多,但可划分为:自动仪器监测、“起泡式”吸收捕集和长期累积采样三类。 自动仪器监测NO_x常用化学发光法、紫外、红外法,库仑法及比色法。其中化学发光法应用最广,其原理是应用NO与O_3的化学发光反应可在590~870nm用光电培增管接受,检测NO浓度;NO_2可先进入转化器还原后测定。化学发光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响应快,广泛应用于连续自动分析仪器中。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用化学分光、荧光原理制成的大气自动分析器(以下简称仪器法)所取得的监测数据与同步的化学比色法(以下简称化学法)所取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用仪器自动监测代替例行的化学比色法的可能性。 实验方法 一、仪器 1.荧光二氧化硫分析器,8850型,最低检测极限0.001ppm。 2.化学发光式氮氧化物分析器,8840型,最小检出浓度2ppb。 3.动态校准器 8550型。  相似文献   

13.
测定双酚A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体系中加入双酚A,可以抑制该体系的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双酚A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监测分析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6 0×10-6~1 0×10-3g L,检测限为1 3×10-7g L。方法可用于水体中双酚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荧光技术在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湖库蓝藻水华发生日益频繁,加强湖库饮用水水源地藻类监测,已成为环保、水务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应用荧光技术分析了蓝藻爆发期苏州太湖三个水源地蓝藻水华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苏州地区太湖水源地蓝藻水牛的产生主要是受水体动力和气象条件的影响;(2)建基于荧光技术的蓝藻传感器能很好地反映蓝藻水华的变化趋势;(3)荧光技术以其快速测定、可比性强和可连续跟踪监测等优点在太湖蓝藻预警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碱性条件下,NBS直接氧化腐殖酸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信号,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土壤腐殖酸含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并详细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各种因素。方法的测定线性范围为1.0×10-7-1.0×10-3g/ml,检出限(3σ)为3×10-8g/ml。对5.0×10-5g/ml的腐殖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8%。将该法用于实际土壤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在生化反应过程中,与耗氧有关的物质可分为三类: 1.易还原性物质。如SO_2~(-2)、S~(-2)、Fe~(+2)等。 2.碳氢化合物及嫌气状态的污泥等。即通常被好气性细菌分解的有机物质。 3.含氮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只能被特殊细菌(硝化菌)分解,如氨和亚硝酸盐等。 这三类物质的耗氧反应分别在下列四个阶  相似文献   

17.
实验部分 一、主要仪器与试剂:YHF—1型液相化学发光分析仪(西安无线电八厂)。 光泽精贮备溶液:1.0×10~(-3)mol/1,称取0.1276g光泽精(美国SIGMA公司),用二次蒸馏水定容于250ml的棕色容量瓶中,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18.
影响氯气测定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氯的方法中,用来绘制校准曲线的标准溶液是用较稳定的溴酸钾标准溶液。其反应机理是溴酸钾遇甲基橙吸收液中的溴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反应放出溴,溴再破坏甲基橙结构,使红色减褪。在反应及褪色过程中,温度和时间起了关键性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到校准曲...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冬季PM_(2.5)污染过程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州地区灰霾天气成因,基于城市超级站,对2013年12月1日—12月8日期间2次灰霾天气过程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二次离子(SNA)SO_4~(2-)、NO_3~-、NH_4~+分别占PM_(2.5)质量浓度的15.8%、7.4%、7.0%;2次污染过程SNA对PM_(2.5)贡献显著,机动车排放和燃煤是PM_(2.5)的主要污染来源。广州冬季属于富氨区,2次污染过程都伴随着NH_4~+显著增加,NH_4~+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pH 3.5~4.4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 Ag+与Cl-离子反应形成AgCl。当Ag+离子适当过量时,AgCl能与Ag+结合形成[AgCl·Ag]+阳离子,它能借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荧光素一价阴离子(HL-)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AgCl·Ag)HL],该疏水性的离子缔合物能在水相挤压作用和范德华力的作用下彼此靠近而进一步聚集,形成平均粒径约为20 nm的纳米微粒[(AgCl·Ag)HL]n。此时仅能引起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微小变化,但能导致倍频散射(FDS)和二级散射(SOS)等共振非线性散射(RNLS)的显著增强,其最大FDS和SOS波长分别位于350和560 nm处。两种散射增强(ΔIFDS和ΔISOS)在一定范围内均与氯离子浓度成正比,均可用于氯离子的测定。其中以FDS最灵敏,对于氯离子的检测,其线性范围是0.04~1.22 μg/mL, 检出限为10.9 ng/mL;在环境空气或无组织排放废气HCl的检测中,当采气体积为60L时,其线性范围是0.007~0.21 mg/m3,检出限为1.9×10-3 mg/m3;在有组织排放废气样品中,当采气体积为10 L时,其线性范围是0.04~1.25 mg/m3,检出限为1.1×10-2 mg/m3。该文研究了纳米微粒对吸收、RNLS光谱的影响、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利用上述反应发展了一种用SOS和FDS技术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简便、快速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HCl及环境水样中氯化物的新方法。文中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