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分省和典型地区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对比,结合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尺度上分析了我国东南丘陵区化肥、农药扩散污染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浙江、广东和福建3省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高,引起的扩散污染也较为严重;广西、湖南、海南和江西4省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还不高,但近期有迅猛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我国化肥施用量及其可能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军  黄敬峰  程家安 《生态环境》2003,12(2):145-149
近年来,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由化肥污染所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文章利用我国各省历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化肥用量资料,提出了化肥施用量评价指数。我国总的化肥施用量没有超过适宜施用量;氮肥实际施用量基本接近于适宜施用量,而磷肥、钾肥的实际施用量严重不足。但对全国各省情况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氮肥施用量普遍超过或接近于适宜施用量,而中西部地区的氮肥施用量普遍小于适宜施用量;各省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普遍严重不足。因此,应降低东部的氮肥用量以减少污染,同时增加中西部的氮肥施用量。全国各省均应增加磷、钾肥施用量,调整氮、磷、钾肥的比例,有计划地安排我国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及合理比例,从化肥污染的源头减少化肥污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高尔夫球场运营过程中化肥和农药施用的分析,用简化模型计算了一般情况下和最不利情况下化肥、农药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提出控制农药化肥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尔夫球场农药化肥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承嘉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1):35-38,63
通过对某高尔夫球场运营过程中化肥和约施用的分析,用简化模型计算了一般情况下和最不利情况下化肥,农药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提出控制农药化肥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由于乡镇工业“三废”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大量使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针对这种情况,省环境保护局加强了对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还积极推行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苕溪流域农药施用量,降低该流域农药对水生生物的环境风险,通过调查苕溪流域防治卷叶螟虫(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稻飞虱(Delphacidae)和水稻纹枯病的农药品种及用量,以农药暴露模拟外壳为工具,运用农药风险评价技术分析其产生的环境风险,并根据风险选择农药品种及用量。结果表明:以吡蚜酮代替噻嗪酮可减少农药用量765 g·hm~(-2),以阿维菌素代替骄子可减少农药0.75 L·hm~(-2),以爱苗替代井冈霉素可减少农药4.27 L·hm~(-2),替代后常规农药总用量降低5.79 L·hm~(-2)。同时该替代技术对试验区水稻产量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大多优于当地农户单独分散用药。由于控制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用药成本下降,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则增加。该技术在减少农药总施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农药对水生生物环境毒性的影响,从源头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化学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我国化肥和农药非点源污染状况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田排水与径流对地表水体的污染,渗漏对地下水体的污染和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破坏加剧污染物流失等3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在化肥、农药非点源污染调查与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化肥经济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浙江省4个县(市)的山区农户调查数据,通过运用CD生产函数方法对化肥经济投入是否过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被调查的浙江省4个县(市)化肥施用量均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肥量,农户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中的化肥投入均过量,其中粮食作物化肥过量施用程度较严重。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化肥经济过量施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与非农就业的比例以及地块的质量、灌溉条件等因素是导致化肥经济过量施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化肥农药的长期、不合理施用,导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引发越来越多缔约方、非政府组织和专家的关注。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履约的重要内容之一,化肥农药问题对环境污染、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供应链、激励措施和主流化等议题具有实践意义。通过系统搜集、对比国内外化肥农药施用现状,梳理与《公约》相关目标的进展及演变进程,深入分析该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4点建议:(1)建立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平衡《公约》3大目标,提升化肥农药利用效率;(2)完善可持续供应链体系,减少供应链过程产生的污染和生物多样性损失;(3)明确我国在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以及在该领域已不存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补贴政策的客观事实;(4)将化肥农药因素纳入国家农业政策,并将其与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等其他部门战略相结合。作为《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东道国和候任主席国,中国将以COP15召开为契机,实现污染与主流化、有害补贴、可持续供应链等重难点议题的协同和有效解决,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达成奠定基础,也为中国农业可持续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地下水田间取样分析 ,主要对河北省藁城市蔬菜种植区的化肥施用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 0 0 1年藁城市蔬菜种植区化肥施用纯量为 1 4 0 8.6kg·hm-2 ,其中氮肥施用纯量为 84 0 .8kg·hm-2 ;藁城市各蔬菜种植模式下氮肥施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大棚 >温室 >中棚 >小棚 >地膜 >露地 ;温室、中棚和露地蔬菜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最高值出现在 8月 ,而地膜蔬菜区则在 1 1月 ;各蔬菜种植模式对地下水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地膜 >中棚 >温室 >露地 ,影响因素主要有密集度、种植模式、种植年限、氮肥施用量和土壤质地等。  相似文献   

11.
农药和化肥对无尾两栖类蝌蚪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栖动物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进而监测环境的变化,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两栖类的胚胎发育和变态过程对水的依赖性极强,而且鳃和皮肤有很强的渗透性,当其受到污染胁迫时,在细胞、组织及生理生化水平上都会发生显著变化,进而会影响其存活和生长发育.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述和分析了农药、化肥(氮肥)对无尾两栖类蝌蚪的行为表现、生长发育、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的毒性效应,以期为农药、化肥的水环境监测及合理使用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ICP-AES直接测定污水中的总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宗保 《环境化学》2008,27(1):125-126
磷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洗涤剂和活性炭等行业的废水,大量磷的存在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一部分还未降解的有机磷在生物降解的过程中消耗了水中的DO,使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3.
<生态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实践>一书(以下简称<生态产业园区>)系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方一平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周后珍博士,针对四川攀西地区畜禽养殖污染较重,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多,已引起土壤酸化,可能危及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等问题,在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攀西地区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资助下,通过深人研究凝练而成的相关成果,已由科学出版社于2008年4月出版发行.现对该书作一简单介绍,并就其关于生态产业园区一些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的调查发现,在自然生态环境相似的两个自然村中,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禹山坞村稻田及其环境中水栖无脊椎动物、畦畔和沟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北村,稻田杂草和秋季稻田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少于北村。研究分析表明,稻田及其环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及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施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地浙江省安吉县的调查发现,在自然生态环境相似的两个自然村中,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禹山坞村稻田及其环境中水本无脊椎动物、畦畔和沟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我于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北村,稻田杂草和秋季稻田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少于北村,研究分析表明,稻田及其环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与优劣及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施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菜园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26个县市158份菜园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采用单项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元素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菜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赋存特征与区域分布.结果表明,福建省菜园土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污染元素为Pb,Hg和Cd;元素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Cu,Zn,Ni和As具有伴随污染的特点,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土壤母质和大量施用的农药和化肥;Cd,Pb和Hg在土壤中各聚成一类,说明它们在菜园土壤具有较独特的污染源,特别是Cd和Hg,其污染特征明显.而Pb和Cd虽有各自的污染源,但其污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粮食作物中汞的含量将直接影响人和家畜的健康。因此,研究粮食作物中汞的含量及其背景值对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实际意义。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三废”排放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已使农业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文讨论的背景水平,实际上是相对概念,是指尽可能少受污染的含汞量。  相似文献   

18.
菌渣还田可改善土壤结构和供给作物生长所需部分养分,然而其所残留的重金属镉(Cd)和铅(Pb)可能污染土壤.为了解其施用量和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在观察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T1)、单施菌渣提供100%氮(T2)、高量单施菌渣提供125%氮(T3)、菌渣和化肥配施各提供50%氮(T4)、菌渣和化肥配施分别提供75%和25%氮(T5)处理下土壤耕作层(0~(-2)0 cm)Cd和Pb含量变化的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应用静态容量法估算其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土壤Cd和Pb含量随着菌渣施用量的增加及麦稻轮作周期延伸呈上升趋势,且水稻季土壤Cd和Pb含量上升趋势较小麦季略有减缓.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一年轮作周期后各处理下土壤Cd和Pb地累积指数(-0.51-0.29)和单因子污染指数(0.50-0.61)及综合污染指数(0.55-0.59)均属无污染等级,其中T4处理对土壤污染最低.经测算,土壤Cd和Pb静态环境容量为26.88 kg hm~(-2)和85.08 kg hm~(-2),菌渣适宜年还田量为8 183~(-1)2 681 kg hm~(-2)a~(-1),可安全使用15年.综上,重金属含量不超标的菌渣具备替代化肥的潜力,适量施用能够延长土壤的安全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9.
将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引入农业系统,以山东桓台县为例,从农业系统外部投入的源头入手,对高投入高产出粮区粮食生产的潜在面源污染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富营养化面源污染潜力(EP)最大,其次是水体毒性潜力(AEP),环境酸化潜力(AP)最弱。夏玉米的各类指标均高于冬小麦,且夏玉米的EP、AEP和冬小麦的EP值都超过了2000年世界人均环境影响潜值。冬小麦和夏玉米的IP指数(IP)分别是1.08和1.45,夏玉米的IP比冬小麦高34%。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夏玉米对面源污染的贡献高于冬小麦。氮肥的施用对AP和E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9.75%和88.06%,农药的施用量决定了AEP的大小。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区养分管理优化方案推荐的施肥量,测算可知优化后冬小麦和夏玉米的IP分别降低2.91%和18.35%,但夏玉米的IP仍然高于冬小麦。因此,控制氮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等源头减量措施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厘清近30年间江西省农田投入品输入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可为江西省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重心模型和结构均衡度方法,基于ArcGIS探究了江西省1992—2019年农田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输入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农田投入品输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2—2019年江西省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输入量整体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自2015年实施了一系列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政策之后,江西省农田化肥和农药输入量明显降低,2020年化肥、农药输入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4.5%和43.9%,但是近年来农用薄膜输入量的减缓趋势并不明显;(2)江西省化肥输入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总体呈现沿鄱阳湖流域、抚河流域和赣江流域聚集分布的趋势;农药输入程度在赣东北地区普遍较高;农用薄膜输入量在全省普遍增加,其中,赣东和赣南农用薄膜输入量增加尤其明显;(3)江西省种植业结构调整表现为果园种植面积占比不断增大,从1992年的10.67万hm2增长到2020年的42.78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