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车迅速增长,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GPS监控技术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的作用,目前道路运输GPS监控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完善道路运输GPS监控系统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大明 《安全》2018,39(7):37-40
为综合掌握我国不同省份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发展水平,通过对不同省份道路交通安全生产水平现状分析,发现不同省份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选取道路交通万车事故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道路交通十万人事故率、道路交通十万人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等5项相对指标和2016年的相关数据,应用灰色定权聚类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不同省份道路交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分数,进一步表明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发展存在区域差异。根据计算结果,对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与经济区域划分的道路交通安全生产水平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增进各省份及区域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全与健康》2006,(4):34-37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相似文献   

4.
从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对比谈预防措施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笔者通过对比我国与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近十年来在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的统计数据 ,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机动车保有量的正比例关系及当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 ,分析得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与人、车辆、道路、环境信息及管理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其中人 (尤其是驾驶员 )作为交通行为的主体 ,是道路交通事故诱因中一个关键性因素。由此 ,作者提出了要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必须将人、车、路、环境信息和管理等诸因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思考 ,且在未来的道路交通发展中应引入交通稳静化理念 ,以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与高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增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艰巨、工作越来越繁重。道路交通事故随着人流、车流、物流的骤增也随之不断攀升,而事故处理工作又被推到风口浪尖。事故处理好坏,又直接影响安定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为了正 确反映我国道路交通 安全状况,进一步做 好交通事故统计工 作,为交通管理决策 服务,公安部于1990 年12月26日发出《关于交通事故死亡率计算方法的通知》。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方法、以及考虑到我国自行车交通流大,因自行车引发的事故占很大比例的特点,确定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计算“机动车万车宛亡率、人口 10万人死亡率和自行车10万车死亡率。计算公式为:机动车万车死亡率= 人口10万人死亡率 人口数 死亡率取小数点后的两位数,第三位数四舍五人。 各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以本辖区内统计年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准;机动车和…  相似文献   

7.
论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通过对道路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关系的阐述 ,分析了由于道路在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交通事故的机理 ,探讨了道路环境在使用过程中技术状况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体系 ,剖析了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道路安全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中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交通安全状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道路交通安全专家建议我国开展事故数据的收集和研究分析,建立科学、完善的国家道路交通事故统计系统,并希望各级政府明确设定国家(地方)道路交通安全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的阶段目标和职责,将其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国家走过的历程表明,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经历三个阶段:道路交通事故年发生总量的上升期、下降期和稳定期。各阶段特点纵观工业化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走过的历程,其发展的共同规律是,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物流量、客流量迅速增加,道路交通运输规模迅速扩大,机动车拥有量随之较大幅度增加,汽车事故发生总量和事故死亡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这一时期是道路交通事故年发生总量的上升期,其持续的时间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时间基本一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①国内道路交通安全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降幅明显,但依旧处于高发态势。机动化快速发展、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改变;人、车、路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现实问题尚未得到根本、全面解决,国民整体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仍处于较低水平;驾驶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超载驾驶,驾驶过程中接打电话、不系安全带,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等违法违规问题依然突出。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陕西省各市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选取了十亿地区生产总值死亡人数、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致死率、万车死亡率和十万人口死亡率5个相对评价指标,应用熵权-TOPSIS法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市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与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机动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不同市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 :“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 ,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并组织实施。”依据该条文的要求 ,笔者探讨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作用 ,论述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的总体设计 ,提出了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调查、交通安全管理现状评价和问题分析、交通安全趋势预测、交通安全管理目标确定以及具体专项规划等内容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原理,综合考虑车、路和环境因素,构建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该模型不但能够弥补分析结构要素之间内在影响机制的不足,而且对于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结构要素之间的层次性和复杂性有天然的优势。数据来源于由13位专家构成的ISM小组,其中7位为来自高校从事交通安全研究的教授,6位为来自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武汉市等交通运输委员会的高层管理者,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采用解释结构图分析车、路和环境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众多因素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影响,车辆技术条件、定期检验合格率、车辆救援设备的完备状况、安全设施是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的直接影响因素,道路限速、道路负荷度、大客(或货车)比例、交通量、交通监控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间接因素,车辆超限(超载)状况、车流密度、道路路面类型、道路设施完备性、天气状况、单向车道数和地形特征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根本因素。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应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加强对车辆定期检验的监督;其次,健全道路信息公示制度,提升交通监控水平,引入相关路段道路限速、负荷度、交通量动态信息显示及预警机制;最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及车流密度的监控,健全道路设施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情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以日本和美国为例 ,分析了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的发展历程 ,得出了道路交通事故的上升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机动化增长有着直接关系的结论。笔者通过分析和预测我国经济和道路交通的发展情景发现 ,今后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特征和日本道路交通高发期的情况十分类似。如果现有交通管理体制和技术措施没有大的变化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到 2 0 2 0年可能会超过 2 3万人。为此 ,国家应尽快改善道路交通管理方面所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不足 ,防止出现笔者所预测的道路交通事故极其严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describe the trends of motorization and mortality rates from road traffic accidents and examine their associations in a rapidly urbanizing city in China, Shenzhen.

Methods: Using data from the Shenzhen Deaths Registry between 1994 and 2013, we calculated the annual mortality rate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addition to the age- and sex-specific mortality rates and their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 (APCs) for the period of 2000–2013. We also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mortality rate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and traffic growth with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a log-linear model derived from Smeed's law.

Results: A total of 20,196 deaths due to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cluding 14,391 (71.3%) male deaths and 5,805 (28.7%) female deaths, were recorded in Shenzhen from 1994 to 2013. The annual mortality rates in terms of deaths per population and deaths per vehicle changed in similar patterns, demonstrating an increase since 1994 and peaking in 1997, followed by a steady decrease thereafter. The decrease in mortality was faster in individuals aged 20 year or older compared to those younger than 20 years. The mortality rates in term of deaths per popula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vehicles per kilometer of road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otorization rate in term of vehicles per population. The estimated model for deaths due to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relation to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vehicles was ln (deaths/10,000 vehicles) = ?1.902 × ln (vehicles/population) ? 1.961. The coeffici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and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was 0.966, indicating a good model fit.

Conclusions: We described a generally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mortality rate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a rapidly urbanizing Chinese city based observations in the 20-year period from 1994 to 2013. The decreased mortality rate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expansion of road network construction, improved road safety regulations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more accessible ambulance services in recent years. Nevertheless, road traffic accidents remain a universal problem of great public health concern in the whol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预测及管理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方案的设计,探讨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规划方案的研究现状。以台州市为例,在对台州市的交通安全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进行了安全趋势分析。从预测可以看出,随着台州市经济的持续增长、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台州市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面临道路交通事故有可能继续上升的巨大压力。结合台州市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目标,重点从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及安全设施、建立交通安全管理的科技保障体系、构建台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3个方面提出近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有效地提高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6,他引:6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从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宏观规律。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和建立健全城市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加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综合协调道路—交通流—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明确指出当前乃至今后交通安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规划长远、决策当前,彻底改变目前交通安全工作的事后处理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提高交通安全宏观管理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global burden of road traffic mortality exceeds 1.27 million people annually; over 90 percent occur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Brazil's road traffic mortality rate of ~20 per 100,000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earby Chile or Argentina. To date, there has been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published on road traffic fatalities among vulnerable road users (VRUs) in Brazil. Methods: Road traffic fatality data from 2000 to 2008 were extracted from Brazil's Mortality Information System (SIM). Road traffic deaths were extracted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 V-codes (V01-V89) and then subcategorized by VRU categories. Information was then disaggregated by gender, age, and region. Results: In 2008, 39,211 deaths due to road traffic injuries were recorded in Brazil, resulting in a crude mortality rate of 20.7 per 100,000 inhabitants. Pedestrian mortality averaged 5.46 deaths per 100,000 between 2000 and 2008. The mortality rate for elderly pedestrians (80+ years) is 20.1 per 100,000, over 10 times that of 0- to 9-year-olds. In the past decade, motorcycle occupant mortality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by over 300 percent from 1.5 per 100,000 in 2000 to 4.7 per 100,000 in 2008. The 20- to 29-year age group remains most affected by motorcycle deaths, with a peak fatality rate of 10.76 per 100,000 in 2008. The north and northeast regions, with the lower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have higher proportions of VRU deaths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 Conclusions: Vulnerable road users are contributing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road traffic fatalities in Brazil. Nationally, elderly pedestrians are at particularly high risk and motorcycle fatalities are increasing at a rapid rate. Less prosperous regions have higher proportions of VRU deaths. Understanding the epidemiology of road traffic mortality in vulnerable road user categories will better allow for targeted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se preventable deaths.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事故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交通冲突理论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论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并从安全系统工程学角度,使用交通事故显性/隐性致因模型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致因因素进行分析,强调管理因素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综合运用3E对策,讨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控制策略。通过加大违章行为惩罚力度、培养安全文化、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以及应用智能交通技术等措施,消除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提高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根据福建省2000 -2010年交通事故相关指标,采用统计图表分析法进行交通事故发展趋势分析与安全水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事故各项绝对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万车死亡率、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比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重等相对指标看,交通安全总体水平偏低,交通事故后果比较严重.对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GDP、机动车保有量、公路通车里程、人口数四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得出四个影响因素总体对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线性影响是显著的,采取向后筛选策略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死亡人数与GDP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根据回归结果建立了交通事故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