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是对地质公园中进行科学规划和对地质遗迹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在对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公园内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特征,对资源类型进行划分,依据地质遗迹景观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提出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地学意义、地学科考价值和旅游价值,为公园的科学开发、功能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快速推进,我国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对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及其保护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如何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如引导社区参与开发、强化环保意识、立法保护、建立地质遗迹信息库和管理人才培养、与科研机构合作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基于地质遗迹开发利用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规模宏大、特征鲜明,共有15类岩溶为主的地质遗迹类型,其中岩溶洞穴、天生桥、天坑和天窗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最具典型性和稀有性,拥有世界级景观、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但地质遗迹资源自身价值的优势并不能完全代表旅游开发的价值。衡量其旅游开发价值,必须从旅游者消费需求角度出发,考虑旅游安全、交通、服务、体验、经济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普及地学知识、促进旅游发展的一种形式.目前,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给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以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对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类型进行了系统论述,对人文资源和植物资源进行了概括.针对公园建设和资源开发现状,重点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苍王峡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旅游观赏价值巨大,科学研究价值极高,拥有世界级罕见的景观单体,具有发展地质旅游的优良资源基础。在对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景区旅游开发应以保护为前提,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区域联动,突破交通瓶颈;用文化包装,披多彩“衣裳”等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6.
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以至影响地质公园的健康、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没有针对不同地质公园的主要功能制定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介绍了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研究的意义,在综合分析与评价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公园应根据其主要功能,选择不同的可持续发晨模式。  相似文献   

7.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不仅硅化木化石数量多,分布集中,且与恐龙化石一起出现,十分罕见,具有重要的科考和旅游价值。硅化木的形成条件是必须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高浓度的含可溶性二氧化硅的矿物质热液。  相似文献   

8.
王世航  朱华  程先富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15-1017,1024
安徽省地质资源丰富,地质遗迹众多,2002年至今共有7处地质遗迹被评定为国家地质公园。简要介绍了地质公园建设的意义以及安徽省7处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安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质遗迹景观是指具有重要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地质遗迹。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通过分析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赋存及其特征,对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诊断。在"和谐"的保护利用观指引下,提出实现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地质公园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目前青海省已建立了4家国家地质公园。结合青海省实际,在分析青海省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淡竹森林公园地处括苍山脉中部,保存有括苍山脉最好、最完整的常绿阔叶林,是浙中和浙东沿海区域原生性最强的原始次生森林。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淡竹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6大特点——风景资源品味较高,天然常绿阔叶林景观较典型,水体景观多姿多彩,山体和岩体景观奇妙,森林环境优异,山区风情较淳厚;提出了淡竹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5条基本思路,即依法开发、保护为先,体现特色与周边景区互补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循序发展相结合,旅游产品应以自然性休闲型为主导,塑造主题旅游形象,强化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12.
四川茂县叠溪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兴旺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交通区位、旅游资源、旅游发展环境和区域旅游联系四个方面对四川茂县叠溪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条件做出评价,并根据旅游资源特点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和旅游项目设计,最后提出实施品牌化开发战略,产研学一体化开发模式,以及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经济与文化两大关系这三项开发利用建议,力求使叠溪地质公园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光市女山火山地质遗迹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明光市女山火山地质遗迹资源及其特点,指出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和研究力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到位等,提出了其可持续保护技术路线,即系统开展综合性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的调查、划定保护区域和保护对象、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多方筹集资金、适度开发旅游等。  相似文献   

14.
文博资源转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再诠释的重要方式。基于三阶DEA模型,测度了陕西省2014—2019年11个地级市博物馆文博资源转化效率,并结合Tobit模型对文博资源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陕西省文博资源转化效率具有空间差异性和时间动态变化性。②博物馆规模、专业人才和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对文博资源转化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政策规制和文博市场需求对文博资源转化效率产生消极影响。据此,从精准施策、发挥规模优势、强化智力支持、激发文博旅游动能和提升资源数字化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莲凤  张振国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151-1152,1150,F0004
山西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不同地域分布着各具特征的地质景观。地质旅游资源特征明显、种类繁多,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潜力。在认真探讨各类地质景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针对这些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保护程度,提出了该省地质旅游线路规划、资源开发规划及地质旅游区的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旅游地质资源是地质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资源。在阐述旅游地质资源涵义的基础上,对安徽的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初步分类和评述,并提出了安徽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7.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开展森林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也是当今世界旅游的热点.介绍了神山国家森林公园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析了目前建设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森林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概况 ,在确定公园开发建设原则的基础上 ,评价了公园的开发建设条件 ,并提出了公园开发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9.
Yosemite National Park is one of the nation's most scenic and ecologically/geologically important parks. Unfortunately, the park is subject to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concession facilities and associated high levels of visitor use. Those concerned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park's resources have attempted to limit the types and extent of such facilities to reduce adverse impacts. Strictly speaking, resolution of the preservation versus use controversy must be based on whether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is adhering to its legislative mandate to regulate development and use in the parks. The common interpretation of legislative mandates for national parks, including Yosemite, is that they call for a difficult balancing between the conflicting goals of preservation and use. Accordingly, although concession developments cause significant impacts, they usually have been interpreted to be within the legal discretion allowed th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 However, the usu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eanings of legislative mandates for Yosemite National Park have not considered Title 16 United States Code §55, which is a very restrictive statute limiting concession facilities. Many of the limitations imposed on concession facilities by the plain language of the statute have been exceeded. If it can be shown that 16 United States Code §55 is a valid statute,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park management in Yosemite National Park would be considerable — namely, that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concession facilities could be required.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the statute can reasonably be thought to be valid and encourages others to conduct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is que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