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滤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滤膜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同传统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可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和对有用物质进行回收等优点.简要介绍了纳滤膜分离的特点及其在重金属废水、纺织印染业废水、食品加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其它工业废水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状况,并讨论了纳滤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应用方面的发展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纳滤膜(NF90)过滤自配含砷水,研究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纳滤膜对水中砷去除效果的影响。本实验探讨膜进水浓度、水的pH值、膜进水温度、操作压力、水中天然有机物浓度等对膜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水中五价砷(As(Ⅴ))的去除率很高,最高去除率能达到99%,在实验的前2.5个小时内,砷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是,纳滤膜除砷效率随着时间变化,去除率会降低。不同的操作条件对纳滤膜除砷的影响很大,研究不同条件的影响对应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鸿郭  周少奇  林云琴  钟宁 《环境技术》2003,21(3):22-25,17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及其特点,对膜分离技术进行了分类,同时阐述了渗透、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微滤和纳滤这些常规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液膜、气态膜、双极膜、膜萃取和膜蒸馏这些新型膜分离技术。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方向、展示了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发电厂循环冷却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介绍了纳滤膜的定义和原理,并且对用纳滤膜处理厂循环冷却水进行工艺和经济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5.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过程能耗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由于电镀废水污染物种.是多样,纳滤、反渗透、聚合物强化超滤、电渗析等膜分离过程作为电镀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被深入研究,纳滤、反渗透及其组合工艺等被应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及其资源化,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国饮用水安全形势严峻,已成为当前公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标准的技术基础性作用,通过阐述我国目前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现状,并与国际先进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构建科学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体系,确保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陶瓷膜的制备工艺进展、动态膜分离技术以及陶瓷膜在造纸黑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陶瓷膜中应用动态膜分离技术具有渗透通量高、反冲效果好、清洗周期长、易化学清洗等优势,研发该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8.
膜分离技术在电镀废水零排放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镀废水零排放工程实例的分析,论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特点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膜分离技术可将高浓度味精废水分离浓缩为数量不等的滤过水和浓缩水,浓缩水可再次开发利用,滤过水可直接进行SBR生化处理,使外排废水稳定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膜分离技术是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介绍膜分离技术及其优点,总结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在石油工业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油污水过程中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产生膜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最后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宁  高乃云  徐斌 《四川环境》2007,26(4):119-122,12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饮用水除氟技术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沉淀、吸附和膜分离三种处理工艺的热点研究——电凝法、载镧改性吸附法和唐南透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动态,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开发高效、低成本、易操作和安全的饮用水新型除氟技术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膜法染料废水处理及膜污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锋  戴海平 《环境技术》2005,23(2):43-45
介绍了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染料行业中的应用现状。膜技术的应用包括印染废水的处理、回用等方面。文章同时介绍了膜的污染及其防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氯、二氧化氯、紫外线等常见消毒工艺以及去除已生成消毒副产物的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种消毒工艺的消毒性能和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以及各种深度处理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性能,为实际水处理中消毒以及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含氮消毒副产物NDMA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亚硝基二甲胺(NDMA)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由于其具有高致癌风险,已逐渐成为水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饮用水含氮消毒副产物NDMA的相关背景,分析了光降解、生物降解、臭氧氧化、高级氧化技术、吸附法、反渗透膜法及金属催化等各种NDMA去除工艺,探讨了各种工艺的特点以及对NDMA的去除性能。  相似文献   

15.
氯消毒在饮用水净化过程中被广泛采用,我国99.5%以上的水厂用氯消毒,在美国也有94.5%的自来水厂用氯消毒。氯消毒一般采用预加氯和后加氯两种方式。氯在消毒的同时会产生三卤甲烷、二氯乙酸等消毒副产物。这些消毒副产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对人体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在氯消毒过程中,余氯量越多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就越多,而余氯量过少对病毒的灭活性较差,同时在输水管中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加快管道的腐蚀。不同浓度的余氯排入水体还会对鱼类和水生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潘林 《四川环境》2009,28(5):67-70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藻毒素问题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先进、可靠和高效的藻毒素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目前饮用水中关于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技术,包括动物试验法、细胞毒性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毛细管电泳、MMPB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层析法及蛋白磷酸酶抑制分析法等,并对未来藻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孙倩云  邓玉  侯晓坤 《四川环境》2012,31(2):98-102
介绍了饮用水水源地中基因毒物质和躯体毒物质所致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计算模型,并根据雅安市雨城区农村水源地水质实测资料,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基因毒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按大小排列为Cr(VI)>As>Cd,而躯体毒物质的个人年风险按大小排列为Hg>Pb>Mn>Fe,但前者的影响远大于后者;(2)水源地中的3种基因毒物质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远远超过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00×10-6a-1,且Cr(VI)的健康风险危害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0×10-5a-1,应将Cr(VI)视为本区饮水的优先治理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
蔡yang明 《四川环境》1991,10(2):71-77
液膜分离技术是用于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技术,液膜是由两个不混溶相形成乳液,然后将乳液在第三相(连续相)中分散而成。本文介绍了液膜的组成、类型与结构、液膜分离的机理和操作工艺流程。井以若干实例说明了该项新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