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棉花地地膜残留及其对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植地膜棉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已被人们所公认。但种植地膜棉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和污染,也引起人们所关注。为了了解喀什地区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和污染情况,我们在岳普湖县岳普湖镇对地膜棉地膜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棉花地膜污染严重,当我们提出灌头水前揭膜措施时,不少乡镇领导耽心头水前揭膜会影响地温和土壤含水量,怕影响棉花产量。为此,我们在岳普湖县进行了棉花头水前揭膜与不揭膜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棉花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研究结果简要初析如下,供领导指挥生产参考和同行探讨。l棉花地地膜残留调…  相似文献   

2.
论地膜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由于残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造成地膜污染。通过分析地膜污染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对回收残膜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了防治地膜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通渭县的调查,初步探讨了通渭县农用地膜的污染状况及其与居民文化程度、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半数以上受访者知道残膜有害并可以被回收,而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受访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种意识呈上升趋势。通渭县目前的农用残膜处理方式大体上表现为:转卖残膜〉用残膜引火〉扔掉残膜。在此基础上,针对通渭县农用地膜的污染现状,从"政策、法规保障与支持"、"科技创新,实现工业共生"、"强化管理,高效回收"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方面提出了农膜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从农用地价值的综合分析出发,提出了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结构。为实现农用地景观生态价值的货币化,建立了以条件价值法为核心的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模型,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开展农用地转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景观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模型估算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埇桥区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建立不同的地价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得到农用地综合质量和农用地价格之间的最佳关系模型,揭示农用地的综合质量和农用地价格的统计规律。研究认为,在市场交易案例很少的情况下,建立地价模型进行基准地价的评估是科学的,在此基础上对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评估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土地状况     
《环境教育》2007,(7):24-24
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调查面积中,农用地98.58亿亩(占69.1%)、建设用地4.85亿亩(占3.4%)、未利用地39.17亿亩(占27.5%)。人均农用地7.50亩,人均建设用地0.37亩。农用地中,耕地18.27亿亩、园地1.77亿亩、林地35.4亿亩、牧草地39.29亿亩、其他农用地3.83亿亩。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3.95亿亩、交通运输用地0.36亿亩、水利设施用地0.54亿亩。  相似文献   

8.
重视残膜污染,保护绿洲土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视残膜污染 保护绿洲土地文启凯,肖明,蒋平安,李叙勇,石书兵,潘静娴(新疆农业大学农学系乌鲁木齐830052)我国从70年代开始引进推广地膜栽培技术,1991年约40余种作物,覆膜面积达4000hm2。新疆1993年达83.33×104hm2,其中...  相似文献   

9.
典型种植制度下农田地膜残留系数及地膜残留状况调查,是制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保障农田环境安全的基础。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天津市共计安排各类地膜残留现状监测点6个。结果表明:全市各监测点当季地膜残留系数在4.44%~14.80%之间,平均值为10.30%;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平均值为33.69±12.18 kg.hm-2,低于60 kg.hm-2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几个典型种植制中,露地蔬菜种植类型残留量最高,达到了52.92±1.36 kg.hm-2;其次是西瓜种植类型,为39.96±2.27 kg.hm-2;春玉米种植类型也较高,为37.63±0.54 kg.hm-2;保护地蔬菜类型较低,为25.55±8.04 kg.hm-2;棉花种植类型的2个监测点也较低,但2个点之间略有差异分别为26.55±0.99 kg.hm-2和19.57±1.96 kg.hm-2;地膜铺设年限、当季地膜铺设量均对地膜残留量产生影响,年限越长、铺设量越大,地膜残留量也越大。而地膜厚度、地膜的规格、揭膜时间和方式等由于监测太少而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广东省五华县耕地定级为例,阐述了农用地定级的主要内容,重点对用修正法定级中因素的选择量化及权重的确定、修正因素分值计算以及耕地级别划分与校验等做了详细探讨,力争为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寻求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GIS为平台,采用修正法和因素法相结合,对乐山市中区农用地定级进行了研究。通过确定因素权重、选择定级模型,计算出修正法和因素法两种定级结果。经过实地验证和模型模拟分析表明:修正法比因素法更适合县级农用地定级,同时修正法能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相衔接,比因素法适用效果更好。采用GIS技术,实现了系统、快速、科学的农用地定级,对其它地区开展农用地定级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田塑料残膜污染的现状,本文提出在农用塑料地膜废弃物管理中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通过确立残膜回收处置的责任主体,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针对塑料地膜的特性,以及影响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绩效的一些因素,本文提出通过明晰责任主体和责任边界,以及合理的制度建设,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这一先进理念转化为先进制度,使其在农用地膜废弃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果实生长期塑料微膜套袋成长方型 ,两底角带有通气口 ,袋底中部还带有泄水孔 ,袋口下方两侧有扎带切口 ,该切口下方相应热合。其生产方法要点是 :原料为高密度低压聚乙烯、线型高密度低压聚乙烯 ,同时加有色母和抗氧化剂。果实生长期塑料微膜套袋  相似文献   

14.
以土甬桥区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建立不同的地价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得到农用地综合质量和农用地价格之间的最佳关系模型,揭示农用地的综合质量和农用地价格的统计规律.研究认为,在市场交易案例很少的情况下,建立地价模型进行基准地价的评估是科学的,在此基础上对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评估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农用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针对现阶段我国农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的空白,阐述了选取评价指标原则及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由3个子系统、6个二级指标和系列评价指标构成的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了评价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指标权重、标准值的确定方法和节约集约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番禺区2001-2007年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有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多元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内农用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番禺在研究期内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大,耕地、林地减少,园地及其它农用地增加;对各类农用地变化产生显著影响的社会经济因素各不相同,其中经济密度、人口、人均粮食、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与农地利用结构变化关系密切,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Mapinfo系统辅助下的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探讨了如何运用Mapinfo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图形编辑、空间分析、地理分析功能进行农用地的分等参数的计算和成果图的输出等关键步骤的实现过程,并以洪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在Mapinfo辅助下进行县(市)级农用地分等过程中达到了图件和数据处理程序的一体化,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精度,是十分可行的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吉林省矿产资源具有种类齐全,含量丰富,部分矿种质好量丰;分布广而相对集中,贫矿多,共伴生矿多等特点。吉林省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粗放经营,矿业产业基础薄弱,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吉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进行探讨。一、吉林省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1、矿产种类繁多,储量较大。目前,吉林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6种,占全国发现矿种数(168)的80.95%,有探明储量的矿产88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黑色、有色、贵重金属矿产17种,稀有金属及稀土、分散元素矿产10种,非…  相似文献   

19.
废旧轮胎再利用在废旧高分子材料中,除数量上占首位的废旧塑料外,其次就是废橡胶制品,而废旧轮胎就占居废橡胶制品的60%以上。这些轮胎几乎2年―3年即报废,每年报废轮胎近2亿条。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产量逐年递增,废弃物也一年比一年多,如不能及时回收利用,废旧轮胎的数量将是相当庞大的。若不行之有效地解决这类“黑色污染”,迟早会出现“黑色恐怖”。如何搞好废旧轮胎的回收再利用,一直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研究课题,我国政府已将废弃物综合利用列入《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录》,曾多次对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提出攻…  相似文献   

20.
黑色旅游资源的灾难性、敏感性赋予黑色旅游与众不同的观赏、体验、教育等重要价值。在现行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尚未对黑色旅游资源进行详细分类。一方面,黑色旅游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黑色旅游资源的随机性,给黑色旅游资源的分类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经过10余年的使用,原本不够完善的国家标准已无法完全囊括旅游资源的全部内涵。因此,以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为基础,并结合黑色旅游资源特征对黑色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黑色旅游分类、黑色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