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溪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的生态健康诊断则是有效进行河湖治理的前提.香溪河作为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探究其水生态系统健康对于长江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收集整理香溪河干支流的生物与生境数据,构建了涵盖水环境、水生生物、物理栖息地三方面共16项指标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专家判断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采用河流健康指数(RHI)表征香溪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①2017年三峡水库蓄水期香溪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整体健康水平为良好,优和良等级占比分别为12.5%和79.2%.②健康状况呈现出支流优于干流、非回水区优于回水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具体表现为支流南阳河>支流古夫河>支流高岚河>香溪河干流.干流水环境问题相对突出,而支流的河流连通性相对较差.③库湾健康状况的年内变化特征为冬季最好,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差.研究显示,该评价体系能准确地评估香溪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同时需重视三峡水库支流库湾的水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2.
冯江 《云南环境科学》2007,26(Z1):31-33
监测显示,独木水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锰.经研究,独木水库锰来源主要为阿基洪河和阿楚克河中高锰水的汇入所致.针对独木水库现状提出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冯江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B06):31-33
监测显示,独木水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锰。经研究,独木水库锰来源主要为阿基洪河和阿楚克河中高锰水的汇入所致。针对独木水库现状提出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九龙河流域存在一系列环境问题:独木水库水质存在安全隐患;阿岗水库集水区内煤采废水铁、锰污染问题突出;区域水体总氮污染问题普遍存在;大量堆放的尾矿问题;挖玉冲河煤采企业对阿岗水库输水安全构成威胁。应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独木水库坝下篆长河上段前置库控制措施;阿岗水库径流区工业污染控制措施;历史遗留煤矿企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阿岗水库径流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措施;阿岗水库移民安置点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措施;输水区和受水区工业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河湖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淡水资源。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河湖污染日益严重。面对河湖污染危机,对水环境生态健康进行评价成为研究热点。用于湖泊领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有生物指示法,通过对所选生物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若生物指数间的相关系数r>0.75或r<-0.75,标明指数所反应信息中的大部分趋于相同,而对相关性r>-0.75或r<0.75的生物指数,则可直接用于水质生物评价。并采用5、3、1生物指数记分法统一量纲,提出了河湖生物指数(RBI)概念,其值即为累加上述5个指数后的总分值,建立了河湖生物指数评价标准,将河湖界定为健康、亚健康、一般、差、极差五个等级。目前河湖生态健康评价还未形成成熟体系,待进一步系统研究、认证、应用,进而推进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河湖水系连通研究:概念框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河湖水系连通已经成为国家江河治理的重大需求,提高国家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改善河湖健康保障能力、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迫切需要加强河湖水系连通研究,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远远落后于实践。论文根据新形势下保障国家水安全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讨论了河湖水系连通的概念及内涵,并讨论了河湖水系连通的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和时空性等特征,在综合考虑河湖水系连通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河湖水系连通战略研究可从机理分析、系统辨识与评价、连通工程规划、系统控制与调整4个方面展开,明确了研究的总体思路,对尺度、过程、格局、功能与控制等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库区逐月水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评价,研究独木水库水质现状、污染成因、发展趋势和污染物控制,提出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以利于独木水库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充分发挥水库效益.  相似文献   

8.
城乡河湖水系在防洪排涝、水量保障、水质改善、景观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和价值。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河湖水系受到了多重胁迫,严重影响了河湖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了复苏河湖生态,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践。尽管城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取得了系列成就,但其直接或间接带来的滞后性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也相继显现,在部分区域加剧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以城乡河湖水系演变与驱动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城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水量、水质、水热、水盐、水生态等带来的正负生态环境效应,并提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趋势。研究可为未来城乡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减缓或消除负效应、强化正效应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库区逐月水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评价,研究独木水库水质现状、污染成因、发展趋势和污染物控制,提出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以利于独木水库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充分发挥水库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重组雄激素受体(AR)基因酵母法,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技术,开展五常市傍河水源水雄激素干扰效应的检测及其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水样均未检出雄激素诱导活性,均检出雄激素抑制活性,最大抑制率为29. 3%,初步表明五常市傍河水源水中存在雄激素抑制化合物。傍河取水(RBF)工艺对上述化合物有较好的去除,经RBF处理的地下水样雄激素抑制活性显著降低,且随着与河岸距离的增加,岸滤系统的去除率进一步增大。河流水样雄激素干扰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丰水期和融冰期雄激素抑制活性高于枯水期;傍河地下水受季节变化影响有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五常市傍河水源水雄激素干扰化合物对不同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水平有限。  相似文献   

11.
胡艳 《环境保护》2023,(17):75-76
<正>河湖长制是我国推行的一种河湖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是构建美丽中国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制度的核心功能是通过设立河湖长,由河湖长负责对特定的河湖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其目的在于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河湖资源管理的分散、重叠和矛盾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河湖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河湖长制在我国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立包含压力-状态-响应要素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运用相对隶属度算法评价在快速城市化胁迫下(2000~2007年)连云港市入海河流(以蔷薇河为例)相对健康程度,该方法避免了主观判断河流环境健康标准的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7年,连云港市蔷薇河相对健康整体大致呈下降趋势,最优年为200...  相似文献   

13.
曲靖市独木水库自2008年6月开展锰的监测以来,锰监测浓度超标情况突出,以年平均浓度计,2008—2014年均为超标,按月监测数据进行评价,7年的超标率达67.9%。锰监测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冬季高,春夏季低。以独木水库近十年的常规监测数据和2013、2014年水质全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水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独木水库水质类别保持在Ⅱ~Ⅲ类,除锰之外的其它监测指标均为达标(不含总氮),锰为影响独木水库水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T河位于某地河湖的下游,全长20公里。上游河段在1站处已受到严重污染,又接纳了排入该地区的生活污水60%和工业废水40%。水呈灰褐色而且发臭,已失去自然河道的性质,成为一条排污河道。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硫铁矿影响下楮河流域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程度,以汉江支流楮河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硫铁矿矿区至楮河入任河口段设置采样断面,研究河水中重金属Fe、Mn、Cu、Zn、Cd、Cr在不同水期的分布特征,采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河水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河水中重金属分布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时间上,枯水期存在Fe、Cr超标现象,丰水期河水中重金属被稀释,同时河流水环境变化导致重金属发生迁移转化,水质有所改善;空间上,受距离矿区远近和雨季等因素影响,中上游靠近矿区时重金属浓度明显增大,下游人类活动影响比较显著;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枯水期河流中游存在非致癌风险,致癌因子Cr对人体的致癌风险显著,Cd在枯水期对儿童存在致癌风险。该研究成果可为河流及矿山水环境治理提出了明确的分区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独木水库由于径流区内煤资源开发的无序性,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源地的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针对上述问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和改善独木水库水质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改善河湖健康状况和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河湖水系连通作为国家新时期的一个治水方略被提出。当前关于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基础研究要落后于实践,尚在探索之中。论文尝试从河、湖与水系等水循环基本概念入手,探讨水系的结构、特征和连通性,揭示水系连通的水循环物理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河湖水系连通的战略思想,探明其中涉及的几个关键水循环基础问题,包括水量平衡、能量平衡、水资源可再生性、水循环尺度等问题,为河湖水系连通战略的实施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181-189
文章以鄱阳湖为研究区,针对其"高水似湖、低水似河"的复杂环境特征,提出了鄱阳湖河湖两相判别方法。基于野外实测数据,构建了鄱阳湖水环境数学模型,开展了鄱阳湖长序列水环境数值模拟。基于投影寻踪原理,提出了考虑水深、水动力、水龄多因素的河湖两相定量判别方法,实现了鄱阳湖特定点位相应时间尺度下的河湖两相定量判别。基于判别结果,提出了鄱阳湖典型监测点位水质评价优化方法并开展了水质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鄱阳湖8个点位河相主要判别区间主要集中在1月-4月及10月-12月;(2)回顾性评价中所有点位监测数据有效样本共计2 857个,重新评价样本为1 470个,重新评价后水质类别有所提高的为1 117个,占所有重新判定的75.99%,其中提高1个等级的样本个数498个,提高2个等级的样本个数617个,分别占44.58%、55.42%。  相似文献   

19.
河湖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湖底泥的影响,要彻底改善水质就要对沉积的污泥进行处理。研究发现,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及投加比例对河湖污泥脱水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特定湖泊污泥中投加不同型号、不同比例、不同用量的絮凝剂,比较其脱水效果,可以筛选出针对该种污泥的最佳絮凝剂投加使用方式,从而为污泥的大规模脱水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工程提供依据,并可大幅提高河湖污泥处置的经济效益,最终为河湖水质的改善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0.
河湖富营养化过程受流域水污染、生境破坏和闸坝控制等多因素非线性叠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常规水生态机理模型的模拟精度.非参数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在河湖水生态问题诊断和预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近20年来河湖富营养化非参数模型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Citespace开展基于WoS与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全面阐明了结构方程模型(SEM)、贝叶斯网络(BN)、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随机森林(RF)、梯度推进机(GBM)、广义相加模型(GAM)等主流非参数模型在河湖富养化营研究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对具有相似特征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展望,以期为水生态模拟相关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支撑.结果表明:非参数模型在河湖富营养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呈指数增长趋势,其中SEM、BN、RF、GBM和GAM模型适用于河湖富营养化问题的诊断和驱动要素识别,BN、ANN、SVM、RF、GBM和GAM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预测能力.非参数模型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水生态大数据分析诊断和预测管控的关键技术手段.综合考虑区域异质性与多重环境因子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响应关系及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河流水生态退化风险,利用生态机理模型与非参数模型耦合求解与优化算法引入,精准识别水生态健康退化的环境压力阈值,开展变化环境下的水生态退化风险预测预警,将是未来非参数模型在河湖富营养化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