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河南省产业发展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80年以来该省产业结构演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得出河南省产业转型轨迹与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着一致性、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滞后于产业转型等结论,并提出一些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南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资源型县城区松桃苗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松桃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的转型过程,阐述其县城生态环境转型过程中运用的多元化产业发展转型路径,治理采锰塌陷地路径、社会转型路径、管理机制转型路径,剖析制约了松桃苗族自治县转型发展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空间布局破碎、产业发展不均衡、民众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最终提出松桃苗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协同县城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阜新市为例,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期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根据阜新市2006~2010年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该市"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大气质量变化的原因。旨在定量分析评价阜新地区转型期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阜新市大气环境质量在2006~2010年间明显好转,主要呈Ⅱ类和Ⅲ类,其中2006年和2007年大气环境质量较差,主要污染物为降尘和SO2;2008年降尘量开始显著下降,PM10、SO2和NO2也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说明阜新市经济转型对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改善作用,棚户区改造和采煤区综合整治也是好转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冯俊  成长春 《环境保护》2023,(Z2):22-26
化工污染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难点、痛点。破“化工围江”,治“长江病痛”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文章梳理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意义、现状,绿色低碳转型的突出难点,提出以“一盘棋”思维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和降碳减排,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助力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现代各个行业均处于快速的发展中,许多关键行业需要消耗大量的有色金属,包括国防工业、化工产业及各种高科技等,因此有色金属其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类资源的开发也逐步的扩大规模,其为各项产业提供了基本的物资,但是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有色金属的开采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等内容,为矿山生态环境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俊帆  王成超 《环境》2023,(1):78-8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论述为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应对生态环境质量与产业持续兴旺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中国方案。从定位、原则、方向、内容和方式五个方面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佛山市形成了“破解土地制约瓶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产业升级”“构建绿色发展格局,筑牢生态屏障”等实践路径。对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洋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必然趋势。目前,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成为我国主导海洋产业,海洋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产业发展对直接利用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够显著。深入研究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概念、特征、现状及趋势,对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内涵,提出了绿色经济增长方式、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优先和系统的多重协调等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特征,在分析海洋经济绿色发展资源要素配置改革、海洋产业生态化转型和发展格局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污染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难点与痛点,而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正是造成长江环境问题的重要诱因。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出发,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识别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格局并探究其绿色经济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深度弱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朝绿色低碳化转型;长江经济带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区分异显著,中上游地区污染产能集聚能力较强;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能力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长期绿色转型机制,上中下游地区绿色转折速率梯度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集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能源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阜新市的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建立了大气污染的浓度模型,给出了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污染浓度的计算结果;同时,对阜新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出阜新市环境质量浓度指数并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乌梁素海湿地生态修复为目标,在分析区域经济结构、流域生态环境与乌粱素海物理形态演变的基础上,明确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出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措施.结果显示:巴彦淖尔市第二产业中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黄河过境可支配取水量不足;乌梁素海水体面积呈现溃缩状态且水质较差;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修复应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生态补水、区域农业、工业污染源削减及加强流域生态管理五个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11.
露天煤矿矸石山对地下水污染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阜新市新邱露天煤矿矸石山附近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其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且分析了造成其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污染物质,从而得出了该地区的地下水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的结论。此次评价为该地区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其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阜新市八座水库营养状态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阜新市八座水库进行水质监测的基础上 ,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 ,通过建立评价的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 ,摈弃最大隶属度原则 ,而用加权平均原则确定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模糊综合指数 ,从而表明水体的营养状态。结果表明 :阜新市八座水库均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总磷是主要污染因子。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其评价结果符合阜新市八座水库的实际情况 ,且更加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贵州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国家在贵州发展方面也逐渐加大了资金和人才的投入,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贵州省的经济转型和升级。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促进贵州的经济发展,推动贵州省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贵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贵州省的发展进程。因此,本文主要对贵州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贵州省的长远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书写“多彩贵州”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对阜新市韩家店镇南瓦村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南瓦村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较差,水质现状类别为Ⅳ类,部分土壤环境处于轻微污染状态。建议完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和评价体系,增加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把污染减排指标作为环保工作的两个约束性指标之一,目的就是把污染物排放总量约束在各地环境容量之内,使基本的生态环境质量得以维持.邹城市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单位GDP污染排放高,占用了主要的环境容量空间.如何在巩固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污染排放,腾出环境容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并保障其他产业所需的环境容量,这是邹城市环保部门在服务经济建设时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邹城市采取"治,用、管、调"的工作思路,有效解决了保护环境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对发展过快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到了必须进行解决的地步,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中,煤炭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煤炭产业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之一,现在社会的发展理念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对煤矿生产进行环保改造升级,构建和谐绿色的矿山,达到煤炭产业和生态环境能够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铜陵市矿业型工业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市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50多年来,矿业为国家和铜陵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铜矿资源日趋枯竭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本文概述了铜陵市铜矿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分析了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和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机制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本底脆弱,长期以来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诸多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黄河流域以矿业、能源和重化工业粗放式开发为主的低端产业结构,对水资源消耗巨大,产生的污染较为严重,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大。在碳中和战略目标下,进行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调整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萍乡市是中国最早的工矿城市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以萍乡市及其所属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10年-2014年萍乡市生态环境调查统计数据,采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五个指标,根据区域内生物、植被、水资源、土地以及环境污染等情况,综合评价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通过秩相关系数法研究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提出了合理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为萍乡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揭示流域尺度城市群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对指导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本文聚焦“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联合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从生态保护、资源配置、动态演化、空间结构、整合调控等视角,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求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核心观点如下:识别水资源、城市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是促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协同、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并进的关键;分析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复杂耦合与动力演化机制对于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揭示黄河流域典型城市群和产业空间演变机理,构建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空间一体化目标与模式,是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和能源革命导致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复杂、“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背景下,黄河流域“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亟需更全面的整合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