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难"现象是广大语文教师遇到的普遍难题,其形成原因和作文教学不得法以及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基础不扎实等方面有关。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并进行了深入分析,致力于从四个方面推进教学改革,对于化解"作文难"现象产生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做简要论述。一、对初中作文教学难现象的简要分析1.片面追求应试效果,忽略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培养。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似乎摸到了捷径,针对考试考  相似文献   

2.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难是普遍现象,对其原因分析主要与学生存在畏难情绪、缺乏素材与技巧等方面有关,也与教师教学不得法因素有关。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针对作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多措并举推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一、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许多学生对作文学习存在着明显  相似文献   

3.
材料作文在初中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材料作文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升材料作文写作质量,提高材料作文教学效率,成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初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现状入手,对提高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材料作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点,究其原因和教师指导方式单一、效率低下等方面因素有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教育理念转变入手,对整个作文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素质化教学体系,为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转型进行简要分析。一、转变教学理念,变"应试目标"为"素质目标"一直以来,应试理念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时常存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往往是学生较为头疼的问题,作文的评改难也是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所以进行有效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相关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学评价策略,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难是公认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成因与教师作文教学方法不当以及教学资源未能充分整合等方面有关,要想快速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当在教学工作中凸显四个要素,以此为切入点扎实推进作文教学工作。笔者多年从事初中作文教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本文将做简要分析。一、凸显阅读积累要素,让学生实现厚积薄发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浅显地说明了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然而,高中作文教学长期囿于旧教材的体系,依附于阅读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大部分学生惧怕作文,觉得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逐渐失去了信心。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改变"作文难"这一现状,切实提高高中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其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感受古文化的重要桥梁。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处理不好"文"与"言"的关系、教学方法老旧等,这些都会影响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及时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教学中,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让学生望而生畏。写作生活化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才能从心底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变得乐于表达,乐于作文。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在历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作如下概述:一、立足学生特点,丰富想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将所见、所听、所想、所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书面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一项具有强烈个性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内心独特世界的写照,是具有学生个人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因此,在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人格的塑造,为个性作文奠定基础;要注重联系生活,品味生活,为个性作文注入真实情感;要打破传统教学套路,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属于一大难题,许多教师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与时间,但是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提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对此,广大语文教师应当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针对作文教学指导方面开展分析,寻找存在的薄弱环节,探究更为有效的指导方式。一、以针对性的疏导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初中生对作文学习具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这样的消极思想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是在孩子眼中,作文像雾像雨又像风,神秘莫测。一听说要写作文,就眉头紧锁,唉声叹气。作文难,难在哪里?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作为教师,要消除孩子们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把他们引进作文之门,打好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使他们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作文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作文基础方面的薄弱。作文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制约他们整体成绩的关键因素。笔者每周都会给学生安排几篇小练笔,令人失望的是,他们所写的练笔没有什么内容,甚至是照着作文书上抄的。对于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视若无睹;对于每天都能见到的生活素材,他们也认为难以形成文字运用到作文中去。对生活不在意,他们的作文也缺乏情趣,极其干涩。同时,受应试教育影响,有的教师想走点"捷径",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淡化了作文的教学,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作文书上的优秀范文。种种现象表明,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将自己的生活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当我们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也就会逐步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了。这对学生的写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不强,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面对"教师教——难,学生作——难"这一现状,细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是导致"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现在的作文教学出现了模式化、虚假化、功利化的元素。作文教学亟待改革。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说真话"的习惯,建立科学、系统的作文培训体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最令师生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对教师而言,作文难教,对学生而言,作文难写。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调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怕作文""不会写作文"的状况呢?我从事语文教学十  相似文献   

18.
如今,呼唤"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价值",主张"相互关爱",追求"和谐美好",提高"自身素质",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就是如今人们所渴望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把人文性定位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情况怎样呢?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如何让初中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人文精神呢?这是摆在所有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具体论述,希望给广大教师以警示与启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导致学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教学生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学生面临巨大考试压力的情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已有所改善,无论是考试形式还是考试的内容都有了一定的改进,如今的考题更贴近社会生活,题目的设置更加灵活多变,尤其是语文的考试内容,普遍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作文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考试的成败。然而,细看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于写作较为抵触,且找不到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方法与技巧等问题,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阻力。究竟应该使语文作文教学处于何种地位,如何构建高效的写作课堂,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根据语文教学的现状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