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语文的知识,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和教师的互动和交流,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提问的艺术来进行课堂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教育中,学生只掌握大量的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知识的记忆只能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量的积累,对他们语文素质的培养起不到较好地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同  相似文献   

3.
<正>初三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要顺利地完成语文教学内容,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进行全面复习。很多教师在复习阶段缺少一定的学科指导,最终导致语文复习过程突显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分析方法层出不穷、丰富多样。例如,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逐一复习;脱离教材按照语文知识分类进行复习;教师放手把复习的自由完全交给学生,放羊式地让学生自由去看书,使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或是教师让学生反复做一些练习,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等等。在这些复习方法中,每一种都具有它的闪光点。教师在实际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  相似文献   

4.
<正>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也拥有了一些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放开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上继续探索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教学标准中》也明确地指出:高中语文教学阶段,要继续传授学生更加深奥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获取新知识,体验到中国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获取语文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的能力。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将会起到奠基的作用,要想让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所学语文知识,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来不断推动和激励学生。对于高职高专这个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学校来说每个专业都有其专业学科,而学生学习的最大目的和动力便是要掌握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这些基础教育学科来说,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无法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投身于知识的探索和应用之中。为此,想要让高职高专的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掌握语言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就必须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一、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7.
阅读能力是学生一项主要的语文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一定会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阅读教学中只有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方法,重视积累,注重写作实践,阅读教学才会真正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课外作业作为课堂知识的深化,有效的作业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目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中仍存在着单一化、模式化的问题,需要教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制定出多样、科学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理解并熟练运用传承千年、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精髓。语文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也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扎实的语文功底必然能让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同时,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陶冶情操,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了解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知识底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现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研究能力,立足于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中适应并优化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就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一)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样性小学语文学科教材内容体现了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更主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水平。然而无论学生哪一种能力的提高都是与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研究证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过程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活动方式选择的过程,是一项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知识反复地练习和运用。语文作为一门交际性的语言,要不断反复地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其要领,形成一定的技巧,才能够熟练地掌握。在语文学科的活动课上,要让学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能够运用我们的母语——汉语进行沟通和交谈,并且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之外,让学生感受汉语语言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就是素质教育的语文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对语文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在有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虽然学生社会阅历少,知识掌握得少,却是儿童思想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期间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为阅读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不能改变课堂的长度,但可以改变课堂的深度。通过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优化教学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创造力是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性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要注重以导为主,以"教读"为辅中学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下我们已处于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有机渗透,适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勤积累的习惯,实现聚沙成塔、厚积薄发的目的,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等多种功能和奠基作用。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之一。因此,语文教师除了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善辩的口才、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帮助、指导、影响下,以课本为范例学习、积累和发展语言。一、烘托阅读气氛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采用恰当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素养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我们现在所应用的中学语文教材和以前的教材有了一定的变化,它更强调人文精神,通过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既能够收获一定的语文知识,也能够给予学生思想的影响。而就学生的实际来看,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会对所学知  相似文献   

19.
<正>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只有善于对所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这是一种善疑的精神。在质疑精神激励下,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所发现,不断进步,才能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获得更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才能促进他们语文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寻找一切机会为他们创设质疑的条件。例如,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再引导学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推广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们认为,在学校,环境教育不是仅仅作为知识学习,它还应立足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态度。考虑到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多面性,日本教育部门没有添置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而是通过语文、社会、科学等课程的教学、道德教育以及学校活动实现。潜移默化的课堂教育名古屋小学的语文老师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环境问题,思考自己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语文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或自然问题的题材,除了作为语文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