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学是在全球性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伴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而孕育、诞生的一种新型文学形态,同时也是生态学向文学、文学向生态学相互扩张渗透的产物。它以语言艺术构筑的形象抒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表达人类应有的对待自然的伦理信念、情感态度及行为规范,引领人们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绿叶》2017,(3)
正文学往往是反映社会现象以及存在问题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当代部分作家重新接续古代文学中的绿色、生态传统,反思当下的自然、生态危机,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类"以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为基础,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生态现象或生态问题为主要表现对象,以拥有生态思想或蕴含生态意识为基本特征的文学"被界定为"生态文学"。我们忧思自然生态恶化的危机,同时欣喜地看到一些作家评论家对于生态文  相似文献   

3.
成雨田 《绿叶》2023,(10):76-80
<正>自生态文学创作在国内兴起以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中,一级作家杨文丰教授的生态散文具备“科学与美学相映、诗性与神性相融、批判与悲悯相伴、自然与文化相生”的文学审美特征,以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深厚的文学功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庞大的知识体系见长,在整个文学领域乃至社会领域,有着独特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田松 《绿叶》2014,(2):32-36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走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强人类中心主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的权利,承认大自然的主体价值,在不违背大自然自身生态循环的前提下从自然中获取某些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意识形态重新建构,认识到良好的生态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对"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重新理解,使这种新理念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基础准则。  相似文献   

5.
编辑手记     
冷杉 《绿叶》2014,(10):90-90
正阅读优秀的生态环境文学图书,会带您走入大自然鸟语花香的世界,能让您有一种美妙的享受,感受到人文科学的熏陶,获得自然科学的启迪,使您对美好环境充满向往,对幸福生活充满希望。201 3年7月,著名环境文学家徐刚先生,将为《中国文学创作出版精品工程》项目撰写的33篇生态散文,交由作家出版社分4辑结集成《荒门》一书隆重推出。此书将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历史进行了深刻地探究,彰显了作者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深度忧虑,从伏羲神话到三江源再到大荒漠,综合了诸  相似文献   

6.
段慧群 《绿叶》2014,(2):106-109
正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对人与自然问题做过深刻思考,最核心的生态思想是"天人合一"。在当今反映生态问题的文学书写中,"天人合一"思想仍然是优秀的精神资源。致力于生态文学写作的甘肃作家汪泉在继《沙尘暴中深呼吸》、《白骆驼》之后,又推出了探索性作品《西徙鸟》和《枯湖》。  相似文献   

7.
王诺 《绿叶》2010,(11):80-89
古典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因此反思这些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含义,对于解决现在的生态危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生态批评时,需要注意到古典文学中的生态思想或反生态思想的历史语境,同时还要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含义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历史地看,古典文学发展了数千年,唯独在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严重不足,而生态文学的崛起,推动了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和表现,弥补了以往文学发展的严重偏颇。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印加、古代中国等光辉灿烂的文明,但都出现了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破坏带来的文明衰败的现象,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和启迪。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也必须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还必须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和谐,只有如此人类文明将会走向光辉的彼岸。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从警示危机到关注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学与传统的描写自然的文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仅仅描写自然和感悟自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具有生态意识的文学,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看待,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国生态文学的兴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0.
自然度原意为“人类干扰的程度”,现生植被自然度,则为现生植被被人类所干扰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自然被人类干托的程度是同义语,但实际上二者大小恰好相反,人类干扰程度越大,自然度越低;而人类干扰程度越小,则自然度越高。正由于植被类型及其特点是人类和自然环境诸因子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因此现生植被自然度就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一、自然度在长白山地区的一般分布: 从长白山地区来看,大面积分布的是较高自然度的阔叶林,占整个地区的52.37%,其次是  相似文献   

11.
钟燕 《绿叶》2012,(5):48-50
生态批评自诞生后,便逐渐成为一门全球性的文学研究显学。而在人类转向海洋大开发,海洋频频陷入生态困境的二十一世纪,受问题驱动的生态批评亟需一种阅读海洋,关注"水球"的新视野。如果说传统的生态批评是"阅读大地"的"绿色批评",我们可以把"阅读海洋",关注整个水球水环境的批评称作"蓝色批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独立列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命题。在党章修正案中增写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段落,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3.
时事     
《环境教育》2023,(Z1):10-11
<正>微博@生态环境部:【“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举行】为繁荣生态文学创作,推动生态文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生态文学第一场绿色之约——“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1月31日线上举行。会议以“生态文学:碰撞·融合·突破”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山西省内的60多名作家、评论家、学者等,就生态文学的时代使命、思想内涵、创作手法等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2023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14.
许敏娟 《绿色视野》2013,(10):44-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疆生态损失结果为依据,论述了自然利用与生态效应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解释了生态损失的含义,并对生态损失特征和自然利用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时事     
《环境教育》2023,(4):10-11
<正>微博@生态环境部:【“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举行】为繁荣生态文学创作,推动生态文化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生态文学第一场绿色之约——“大地文心·美丽书写”山西生态文学研讨会1月31日线上举行。会议以“生态文学:碰撞·融合·突破”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山西省内的60多名作家、评论家、学者等,就生态文学的时代使命、思想内涵、创作手法等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2023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13,(8):90-90
朱仲能,世界著名理学大师米熹后裔,现任察右中旗冠能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仲能自幼深受朱子理学的熏陶,朱子理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对其影响深远,成为他指导矿山发展的重要生态环保理念,使旗下公司牢固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8.
陈华文 《绿叶》2022,(8):45-47
<正>《地球印记》告诉我们,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的文学书写,当前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9.
滕贞甫 《绿叶》2022,(6):28-29
<正>生态文学作为表现自然与人关系的文学,作家的责任维度决定着作品的境界。责任维度虽然是个抽象概念,但对于作家来说,它却是创作的动机和情感所系,是一个写作“为了谁”的问题。生态文学作家考量的是如何以文学的方式来重构自然与人的关系,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人对自然的态度和对反自然行为的内省等。我认为生态文学作家至少要把握四个责任维度。第一,“两山”理论的维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  相似文献   

20.
许荣 《环境教育》2011,(7):89-89
作为鉴赏系列的第一本书,中华书局推出的《唐诗鉴赏大辞典》,从文学形态、文人心态、文化生态三种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版本。伟大的时代不一定出现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则一定产生于特殊的时代。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峰,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文化财富。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诗人们咏物抒怀,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超绝才情,也有"二年得三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