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郑重 《环境》2001,(3):1
当今世界上在制冷利的应用方面。无论是家用冰箱、空调还是中央空调、大型制冷设备,氟里昂制冷剂都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由于氟里昂制冷剂具有优良的热力性能,良好化学稳定性,较高的能效比,人们曾一度认为氟里昂制冷剂是完美无缺的。但是1978年美国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并进而证实了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就是氟里昂类物质(CFC)。由于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生存、动植物的生长构成严重和长期的伤害,因此,保护臭氧层是当今世界各国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在联合  相似文献   

2.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1):546-546
碳氢化合物是天然、无毒、不损害臭氧层的CFC替代物。从1995年12月31日开始,CFC的进口和生产遭到禁止。碳氢化合物制冷剂是CFC、HFC、HCFC制冷气体的天然替代物,且:正确操作下使用安全;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高效节能;可在现存系统中替代CFCR12、CFC R22、HFCR134A制冷剂,且无需改变其组成和油分;购买价格、系统运行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3.
浅谈制冷剂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层的不断破坏和气候的逐渐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氟里昂制冷剂成了破坏臭氧层和制造温室效应的众矢之的,本文客观评价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介绍国际和我国有关的协定和法规,比较论证目前几种常用制冷剂的利弊,对制冷空调行业制冷剂的使用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1985年10月,英国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1988年科学家们确认这个“空洞”是由于各种氟氯烃化合物排放积聚所致。在北半球也发现臭氧含量降低了3%左右。臭氧层耗减速度如此之快,将给人类带来具大的灾难。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臭氧层空洞进行了许多研究,现把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臭氧层空洞研究的进展根据目前研究结果,臭氧洞的边界由两个区域交错部分决定。 (1)在该部分内,大量的CFCs(氟里昂)被破坏而释放出无机氯元素。 (2)该部分足够冷。  相似文献   

5.
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如酸雨)或气候(二氧化碳的积聚、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的长期影响不仅可能而且肯定将是21世纪人类资源方面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一、臭氧层空洞(一)状况1985年,科学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出现有美国大陆那样大的“空洞”。这个发现意味着臭氧  相似文献   

6.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6):37-37,41
1987年9月世界各国鉴署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将5种CFC类物质列为第一类受控物质,对其生产和消费作了限制性规定。1990年6月伦敦会议又将蒙特利尔议定书中的时限提前到了2000年完全停止生产。这就使世界制冷行业面临如下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外动态     
加拿大萨克其万省改进综合大气质量政策加拿大萨克其万省府正在从事空气净化政策的改进。该政策提出了酸雨、臭氧层消耗和地球变暖等问题。在维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主要焦点集中在削减该省 SO_2、NO_x 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上。根据4月份推行的确保萨克其万省保护地球臭氧层的法规,该省继续在研究政策,改进计划。如该省到1998年氟里昂(CFC)排放量削减85%,则耗臭氧物控制法将超过蒙特利尔条约制定的标准。为了保障法规的实施,将要提出控制耗臭  相似文献   

8.
关于替代氟里昂制冷剂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人杰 《环境保护》1997,(11):42-44
本文概述了近20年来国际间保护臭氧层行动,关于臭氧层破坏的机理,以及替代氟里昂制冷剂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新的科学研究显示,英国和北欧上空的臭氧层明显减少。平流层臭氧考察组的第四个报告(1991年平流层臭氧)证实了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们的论断:现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层在2、3月份已达到每10年耗损8%;报告还预计了将来更为显著的损失。报告也注意到,破坏臭氧的氯的大气浓度很可能持续增高,至少会持续到本世纪末。氯来源于仍广泛用于制冷和空调的氟氯烃和用作溶剂的甲基氯仿之类的化学  相似文献   

10.
氟氯代烃(CFC),被世界科学团体看成是高空大气层中臭氧减少的原因。为此,各国对CFC进行了研究。1987年,世界14个CFC制造厂曾联合执行了第一个毒理学研究计划,对氢化的HFC-134a、HCFC-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9部委发布气雾剂行业禁用氟里昂谈起,论述了臭氧层破坏造成的臭氧空洞情况,危害,产生原因和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美国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雨云气象卫星臭氧全球网格资料,从中截取中国大陆主体部分(69.375°E~139.375°E、14.5°N~54.5°N)的数据,分析臭氧柱浓度变化的统计特性.结果表明,1979~1998年,大陆主体上空区域的臭氧柱浓度下降趋势明显,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柱浓度下降速度较全国水平略快.假定其他缔约国均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前提下,以1980年臭氧柱浓度情形为基准,利用臭氧柱浓度与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预测了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与不履行两种情形下,2001~2050年中国上空臭氧柱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履约受控情形下,2050年大陆主体部分上空的臭氧柱浓度将与其1980年的水平相近;不受控情形下,柱浓度将持续下降,2050年整个大陆主体上空绝大部分地区臭氧柱浓度值均低于240DU.  相似文献   

13.
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动植物的生长构成严重和长期的危害,因此,保护臭氧层成了当今世界各国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在联合国环境署的组织协调下,国际社会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根据相关规定,所有国家都要在2010年1月1日前停止生产CFC制冷剂,现有设备和新设备都要改用无CFC制冷剂。我国政府于  相似文献   

14.
根据第31次《蒙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执委会批准的《中国制冷维修行业ODS淘汰战略开发》项目的要求,为加快我国ODS物质淘汰进程,解决空调制冷行业淘汰进程中涉及的回收、维修等问题,上海市环保局配合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上海地区主要建筑空调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CFC-11,CFC-12)情况的调查工作,并研究了相应对策。2001年7月26日,上海市环保局召开专家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环保总局代表、北京及上海制冷行业专家、上海市环保局有关人员及建筑空调主要供货商等。会上介绍了调查原因及背景情况,专家介绍了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全封闭设备制冷剂回收技术原理、装置和回收效果,分析了回收过程,找到了保证安全和回收的制冷剂质量等的条件和途径,回收的制冷剂可再使用。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同样适用于回收新型无氟制冷剂和非封闭式制冷设备。该技术为“人工排放”制冷剂的维修工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16.
氟氯烃(Chloroflourocarbons,简写作 CFC 或 CFC_S)的商品名称作氟里昂(Freon),目前大量使用的氟氯烃是氟氯甲烷(CFCl_3、 CF_2Cl_2即 Freon-11Freon-12) ,它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自1928年由美国通用内燃机研究所合成,1931年制成商品,五十年代开始成批量生产。在六十年代,世界年产量直线上升,1960年世界年产量约为1 6万吨,1970年上升到约58万吨,七  相似文献   

17.
2001年5月大约3000名来自各方的地球科学家云集波士顿参加地球物理联合会春季年会.年会交流的范围广泛,从波士顿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到火星的神秘沟壑到6亿年前地球是否曾是一个大雪球. 关于中纬度上空臭氧层状况,研究人员发现除氯氟烃化学是溴氧损耗的原因外,可能还有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这一次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锋(front)带的北移.马里兰大学的Rolert Hudson说:“我们看到的中纬度臭氧趋势不是化学原因,我认为这点相当可靠.”Hudson和他的同事利用Nimbus7号卫星上TOMS臭氧传感器数据画出了1978~1992年臭氧丰度的全球…  相似文献   

18.
氟里昂废液的回收与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而且效稳定性好的特性,来抽提氟里昂废液中的“油”份,经抽提回收的氟里昂达到了油分测定仪的使用标准,从而达到了回收再利用氟里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的臭氧(O_3)的90%都分布在同温层中,其最大浓度在离地面15~25公里上空。由于近年来大气中可以破坏臭氧的化学品诸如氟氯烃类(CFCs)等的浓度不断增加,它们进入同温后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出氯原子(Cl)对臭氧起催化破坏作用的结果使同温层中的臭氧不断受到  相似文献   

20.
关于臭氧空洞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已列入“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早在1984年开始,南极春季(即9月至11月)平流层中出现了臭氧空洞,其后,美国“雨云—7号”气象卫星观测到这个“洞”大如美国,高愈珠峰,臭氧已经被破坏掉一半以上,不仅如此,目前全球各个纬度平流层的臭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保护臭氧层已刻不容缓.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并设立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臭氧是地球大气的一种正常成分,含量仅占空气总量的百万分之几,且主要分布在上空10至40公里范围内,它的总量常以厚度来表示:cmSTP(标准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或Dobson单位(多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