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当前要实现国民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使环保科研走向市场,以适应改革的需要,那么,如何使环保科研走向市场,由市场来引导科研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实施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和以强化环境管理为中心的方针出发,阐述了当代环境管理的内涵以及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来完善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以实现既发展社会经济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于肖肖  马民涛  谢超 《四川环境》2014,33(5):125-130
为进一步提高重庆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型,通过计算,分析评价重庆市2002年~2011年十年间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历程;结果表明:(1)2002年~2011年,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环境发展水平虽然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2002年~2011年,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已经由"勉强"经"初级"达到"中级"水平。因此,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从佳木斯市实际出发,提出了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如何参与经济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把环境保护的监督服务贯穿于经济建设全过程,做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笔者以为在思想认识上和管理方式上需尽快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外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动态评价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对研究发展过程、主要研究进展过程、取得成果与借鉴意义方面进行了整理。根据国内及国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可知,从开始研究至现在主要有: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考虑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更好地发展经济,实现动态协调发展、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及未来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关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EKC曲线方面的研究,即人均地方生产总值与生态环境的变换关系呈"U"型。  相似文献   

7.
从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感到环境保护委员会是大有作为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认识它的作用和如何发挥它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作些分析。一、建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体制的必要性1.建立环境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环委会)是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需要。纵观二十年环境保护的历程,成绩是巨大的。在众多成就中,很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在实践中提出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这一方针指出了环境保护的实质所在,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然而,在实践中,这一正  相似文献   

8.
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及圈内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中国中部区域板块新经济增长极的必然选择。采用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强区域经济间的联系,实现产业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探索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又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事业,怎样适应这样一种新的形势呢?怎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新体制的过程中与经济协调发展,使我们的社会,不但经济收入要达到小康,环境也要给人们以碧水、蓝天,这是值得研究的。一、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目前科技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探讨了环境科研监测部门在全企业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怎样进行成本核算,认真按照收费标准合理收费,从而实现环境监测与市场收费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奥秘何在     
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是经济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如何做到既发展生产,又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与协调发展,老河口市柠檬酸厂的生产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该厂是由市郊菜农兴办起来的集体企业。现已发展成为湖北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经济发展是人居环境改善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新疆沙湾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协调度模型,对1999-2008年沙湾县城镇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年来城镇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逐渐上升,可以划分1999-2004年缓步上升和2005-2008年波动上升2个发展阶段.目前,沙湾县城镇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已到达高度协调状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之更近一步达到优质协调,从而实现沙湾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论述了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商品,应确立其价格体系,对环境资源使用者的行为,应该采用的经济政策,以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更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魏菲菲  李铁松  张斌  薛娜 《四川环境》2008,27(1):107-111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南充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出1997—2006年南充市城市建成区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标,分析近10年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当前和今后几年我国将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经济体制的转换无疑会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课题,环境管理工作如何跟上经济建设的步伐?寻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环境管理工作的可行办法已迫在眉睫,我想在这里谈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同大家商榷。一、树立三个观念是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管理工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市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协调发展度的含义,运用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公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1991-2015年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现状和趋势,得出乌鲁木齐市目前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环境滞后型,并且环境经济的协调程度从1991年的“双低”型发展到1996年、2000年的“一高一低”型,到2015年可实现“双高”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国家目前运行着的环境法制体系完全是依据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那么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环境法制建设,怎样才能满足目前经济迅猛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呢?当前有两类环境法制问题急待我们去研究解决。一是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新的环境问题要寻求解决的方法;二是由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而环境法制建设中有一些不能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也应随之修改、完善。对此,本文将作以下六个方面的探讨。一、尽快建立基层环境违法稽查队伍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主成份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对山东省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对其经济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进行拟合,进而求得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及协调发展趋势.其结论是,山东省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不够稳定,但总体趋势是向协调发展的,说明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平衡,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一、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一些专家学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探索解决社会和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支撑点,提出厂“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的论点。这句话有道理,但不完整。环境保护工作应当是政府的重要方面,但是仅仅依靠政府行为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因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环境保护工作既要政府的行政协调,同时也更需要依靠环境法律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用以规范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为了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度和力度,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状况,应当把国家的环境法律、政府的行政协调、环保部门…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经济和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构建经济与环境资源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省为例,定量分析经济与环境资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程度。结果显示,经济与环境资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环境资源利用水平的变化加快了经济发展水平的速度,且超过自身的变化速度;总体上两系统协调系数基本持平,协调发展度由中级协调发展经济滞后状态向良好协调发展状态转变,协调发展趋势指数由增长状态向衰减状态转变。因此,要重视西部地区有限的环境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利用状况,并通过实施合理化的环境政策使经济与环境资源系统之间保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