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环境密不可分,环境提供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供给人类各种活动,人类相应的各种活动造成了一定的能源浪费与消耗,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这是循循渐渐的;在利用能源同时,环境和污染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应的改变,所有这些,构成了环境、能源与污染治理之间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2.
何利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1):160-163
在环境经济系统中,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驱动要素,是经济活动的自然基础。本研究以河南区域的资源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选取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1978年-2010年样本区间内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耗总量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等计量经济统计模型,研究河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耗生产总量与能源消耗总量在时序维度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性关系,揭示河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存在的关系,探寻能源与经济的作用关系。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河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存在着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是国内生产总值的Granger原因,能源消费总量是能源生产总量的Granger原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与能源供给的长期依赖关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能源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日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政策手段调节能源活动主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在众多政策手段中,能源环境税收以其对市场的扭曲程度小、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刺激作用强、对污染行为的调控力度大等优势成为环境管理的热点。本文通过剖析能源环境税收的基本结构,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的能源环境税收体系和政策,探讨了其成功经验,提出加强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完善能源消费税的税率设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欧盟可持续能源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能源紧缺与能源安全供应问题以及能源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欧盟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融合了环境考虑的能源政策措施,本文称之为可持续能源政策。欧盟可持续能源政策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为核心内容,融入环境保护的目标,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应对了能源问题。中国能源供应的处境和欧盟相似,特别是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效率大大低于欧盟国家,因此,欧盟可持续能源政策措施对中国有着诸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已经显著地改变了全球环境,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别采用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利用STIRPAT模型,以1952-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分析人口数量、富裕度、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的选择行为等人类驱动力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数量或能源强度发生1%的变化,将分别引起环境压力相应发生1.992%或0.777%的变化;随着富裕度的增加,富裕度对环境压力的弹性系数逐渐增加。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分析结果不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在不同时期,人类驱动力对环境压力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人口数量和富裕度的增加对环境压力产生正效应;而能源强度的波动变化使得其对环境压力的作用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选择清洁能源的消费行为,有利于抑制以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为衡量指标的环境压力的上升。各种人类驱动力的净效应决定环境压力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向前发展使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排放的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年年增加,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而自然界蕴藏的石化燃料—石油、煤等均系非再生能源,现在也被称为初级能源。  相似文献   

7.
能源低碳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燃烧化石能源的活动人为地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流通量,使自然界碳循环失去平衡,成为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二氧化碳排放估算相关成果分析研究,在2008年昆明市能源消耗调查基础上,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完成昆明市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估算,为昆明的低碳城市建设摸清家底,为省会城市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提供了方法验证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资源、能源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能源、水的利用、固体废物等三个方面从经济活动的观点,探讨日本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资源、能源发展趋势的影响,进而由于资源、能源的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环境,特别是与大气污染有密切的关系。下面首先就日本能源的利用和环境的关系作一简述。 1.控制能源需求量根据日本通产省统计,1965~1975年一次能源需求量急剧增加,但到1973年末第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二氧化碳排放估算相关成果分析研究,在2008年昆明市能源消耗调查基础上,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碳排放系数缺省值,完成昆明市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估算,为昆明的低碳城市建设摸清家底,为省会城市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提供了方法验证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能源资源富集区作为一种资源分布的集中区域,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供应,以及对区域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工业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能源资源富集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污染现象。能源资源富集区由于管理不当、资金缺乏等原因而使区域内的生态不断恶化,因此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行之有效的改善,促进能源资源富集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东北部土族家庭能源消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庆  邢冉  姜璐  陈兴鹏  薛冰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1):2793-2802
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因受地理环境及文化等影响而存在显著的人文空间差异,尤其是对于特色或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加强相关调查实证研究。基于青海省100户土族家庭的实地调研,从收入水平分组视角考察其能源消费特征,分析家庭能源消费活动的环境效应,并构建物质流模型予以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土族家庭年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473 kgce,以煤炭、薪柴和秸秆等为主;随着收入水平提升,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多元化转变且对能源重要性的认知逐渐从生物质能源转向商品能源。家庭能源消费导致的年人均CO2、N2O、NOX、SO2和TSP的产生量分别为1856.87 kg、117.10 g、254.46 g、451.87 g和520.74 g。未来应增强清洁能源利用水平,统筹推进青藏高原地区生活能源消费的可持续转型。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河西荒漠能源植物资源利用与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意义开始,对河西地区的自然资源现状做了调查及分析,并对河西地区实施荒漠能源产业进行研究。分析了河西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现状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自然资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各类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荒漠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进LMDI模型,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解成生产部门和生活部门能源活动相关和非能源活动相关的10种效应,以此分析1995-2010年福建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力,探索其温室气体减排途径。结果表明:(1)1995-2010年,福建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了29%,排放强度呈阶段性变化;(2)就效应而言,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下降是减排的最大动力(贡献率最高可达83%),而生活部门能源强度上升是主要阻力(贡献率最低可达-20%);(3)工业在各个时间段对减排的影响均为最大,从累积效应看,第一产业对减排的贡献最大。总体而言,福建省应把提高生产部门特别是工业的能源效率作为减排的重要途径,把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作为减排的长期战略同时加大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上海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利用不仅为经济活动提供动力还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为分解上海市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影响因素,明晰上海市能源消费CO2排放变化特征,采用指数分解分析方法建立了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LMDI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碳排放系数4个影响因素着手,实证研究了1995-2005年上海分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经济快速增长是上海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有利于控制碳排放,而重工业化、能源结构高碳化会增加碳排放.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和上海市情,提出了上海市未来控制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前言十年来,各国曾发生多起有关能源与环境问题。这种无秩序的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费,廉价能源供给日益减少的经济发展比例,加重了环境污染。因此,对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有关决策已介入了政治,这是所有发达国家而临困境所作出的必然结果。这结果产生了把环境政策和能源政策加以模型化,作为分析判断的尝试。为考查能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科学以及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完成了第一个模型,此模型揭示了能源,包含经济活动及其活动场所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经济与环境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环境也  相似文献   

17.
<正>单位GDP能耗,又叫万元GDP能耗,每产生万元GDP所消耗掉的能源,一般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计算公式:◆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万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活动中使用能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近年来没有比全球大气的变化对环境的威胁更严重的事了。人为的排放二氧化碳及其它人造气体正在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特别是二氧化碳。每年剩余在大气中的碳至少有3/4是来自燃烧矿物燃料。世界的商品能源中至少有40%用于工业。工业部门在过去15年的能源政策实验中已经积累了重要的能源利用效率的经验。除了能源利用效率外,还没有别的工作能如此迅速地改进全球的能源状况。例如,美国在1973~1987年间经济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能源需求的依赖度越来越大,节能环保已经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中央空调系统主要为电力制冷,系统不但设计复杂,并且能源浪费严重;而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合理的利用水源热泵的能源交换和变频技术,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STIRPAT模型的重庆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蕊  王铮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2):602-608
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减少碳排放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采用重庆市198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时间序列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拟合得到能源消费碳排放与人口数量、人均GDP及其二次项、能源强度、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水平的多元线性模型.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将引起重庆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相应增加0.963%、(0.398 +0.463lnA)%、0.059%、0.266%,其中,A为人均GDP.可以看出,人口数量对重庆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每增加1%,能源消费碳排放将会减少0.0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