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贵阳市乌当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对乌当区10乡镇耕地土壤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监测与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10乡镇耕地土壤5种重金属元素(Cd、Pb、Cr、Hg、As)的含量变幅较大;全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处于警戒水平,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0.78.其中,金华、朱昌两镇的耕地土壤已受到了重金属轻度污染,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13、1.22,羊昌、新堡、下坝、东风、水田等5乡镇的耕地土壤处于警戒状态,新场、百宜、偏坡等3乡镇的土壤处于安全状态;Cd、Cr是该区耕地土壤的主要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3.
4.
耕地土壤长期受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种植方式等人类活动影响,使得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加剧累积,对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及人体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采集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91个耕地土壤样本,确定Pb、Cr、Cd、As、Hg这5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运用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研究区污染情况及风险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主要涉及Hg和Cd,需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市农田土壤中Cu、Zn、Pb、Cd、Cr、Hg、As进行测定分析,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来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并在GIS软件支持下,通过空间插值分析了研究区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除As外,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含量;Cu、Zn、Cd、Cr、Hg和As的浓度均有个别地方的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从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来看,农田质量整体尚好,土壤优良率为71.4%,合格率为94.9%,不合格率为5.1%;土壤质量受到各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而Zn、Cd、Hg的污染是引起上海地区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各级土壤以城镇建设用地为中心,圈层状分布特征明显,随着上海地区城镇化空间扩展的推进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新污染区的出现与土壤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黄河流域工业园区附近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布特点及污染来源,在青海省湟水流域甘河工业园区采集了138个表层土壤样点,测定了Cd、As、Pb、Cr、Cu、Ni、Zn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土壤pH值,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为评价标准,采用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主成分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7种土壤重金属的浓度范围分别为Cd(0.16~21.80mg/kg)、As(3.68~20.80mg/kg)、Pb(17.00~223.40mg/kg)、Cr(47.22~389.24mg/kg)、Cu(16.03~46.06mg/kg)、Ni(21.33~93.24mg/kg)、Zn(48.60~1535.10mg/kg),其中Cd污染最严重,存在13个高风险值点,52个中风险值点;其次为Zn,存在13个中风险值点;Cr和Pb分别存在2个和1个中风险值点,其他重金属的采样点均为低风险.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以中部偏东地区最为严重,与研究区工厂企业的位置一致,两种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Cd和Zn的污染均表现出以工厂企业为中心,中心区污染最严重,向外污染程度逐渐降低.综合地累积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分析的结果,研究区绝大多数地区污染较轻,在中部偏东工业园区周边地区污染较为严重,Cd和Zn是其主要贡献元素.造成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农业活动、燃煤发电及自然成土过程等. 相似文献
7.
君安矿区复垦土壤的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君安矿区复垦土壤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矿区不同复垦基质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Pb、Cu、Cd和Cr的含量,并采用三步评价法对该矿不同区域复垦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君安矿西区、东区复垦土壤环境质量合格,北区、南区和中区复垦土壤均不符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通过将矿区与全国土壤背景值进行比较可知,矿区复垦土壤未受到重金属Cu的污染,受Cd、Cr的污染较轻,受Pb的污染较严重。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确定矿区土壤复垦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于2007年采集洞庭湖平原地区10个中小型湖泊沉积物样品33个(其中表层样品29个,柱状样品4个),对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等级进行研究. 各湖泊表层沉积物中w(Cr)普遍高于环境背景值,其w(Cr)平均值排序为岳阳南湖>大通湖>珊珀湖>东湖>黄盖湖>安乐湖>北民湖>柳叶湖>毛里湖>芭蕉湖. 各湖柱状沉积物中w(Cr)由底层到表层的垂向上呈现不同的波动趋势. 各湖沉积物的铬污染程度按湖泊类型划分,表现为城市湖泊>投肥养殖型湖泊>人放天养型湖泊. 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平原地区中小型湖群沉积物中铬污染较轻,4个湖泊的10个采样点为偏中度污染,9个湖泊18个采样点为轻度污染,1个采样点没有污染. 相似文献
9.
铅锌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西部某铅锌矿区附近的农田(2.34 hm~2)土壤中Cd、Pb、Zn、Cu的污染状况,并探讨了4种重金属在矿区农田土壤上空间分布的变异状况。结果表明:调查区土壤Cd、Pb、Zn和Cu含量均超过福建省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地累积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Cd的污染程度最严重,Pb和Zn的污染程度次之,Cu的污染程度最轻。调查区土壤重金属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9.13,重度污染的农田数占总数的97.44%,表明调查区农田土壤受重金属综合污染严重。土壤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较高,Pb、Zn和Cu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很低。不同田块土壤Cd、Pb、Cu、Zn含量的变幅分别达21.5、10.6、5.8和10.8倍,表明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的高度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某油田采油区土壤污染及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尚未发现完全适合采油区土壤污染评价的相关标准。基于此确定了土壤各因子的评价标准,并制定了土壤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开展了土壤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盐化污染等多种污染的联合调查评价,克服了以往对土壤石油污染进行单一调查评价的不足,并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该采油区土壤污染现状为重污染级,石油类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因子,其他因子为警戒级或清洁级,但Cd、全盐量、p H值已接近污染起始值。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各因子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重金属Cd的平均含量已达到了二级标准的界限值。 相似文献
11.
12.
以上海市郊区两个农村环境质量试点村土壤为对象,分析了理化性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两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达到清洁水平,为安全等级,尚未受重金属污染,未受挥发性有机物和多氯联苯类化合物污染.甲村4个样区属碱性土壤,菜地为中性土壤;乙村2个样区属碱性土壤,基本农田为强酸性土壤.两村土壤保肥能力为中等水平,全氮含量为二-四级水平,全磷含量为三-五级水平,全钾含量为中下-高.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硒、钴10项重金属和有机氯浓度均低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研究牡丹江市一些重点功能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东宁县、林口县、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6个县(市)典型的耕地、林地、草地选择采集了60个土壤样本。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为评价标准,对牡丹江市土壤重金属As、Cd、Co、Cr、Cu、Hg、Mn、Ni、Pb、Se、V、Zn的污染状况作了初步评价。研究发现,牡丹江地区各县市主要以Cd、Mn、Ni、V为主,并针对污染状况提出了防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研究水头制革污染区域土壤和稻米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该区城农田土壤、稻米样品,测定重金属As、Hg、Pb、Cr、Cd含量。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As6.1mg·kg^-1、Hg0.15mg·kg^-1、Pb51.3mg·kg^-1、Cr77mg·kg^-1、Cd0.32rag·kg^-1,其中Cd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6%,土壤已经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重金属限量为标准:稻米cd含量部分超标,超标率为60%。土壤和稻米中的Cd含量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浮游植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1995年至1997年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0属82种,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对洞庭湖水质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矿区煤矸石山周围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某矿区矸石山及周围土壤五种重金属(Cr、Cd、Cu、Pb、Zn)总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个矿区矸石中五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当地背景值,同时受矸石山影响,矸石山周围土壤重金属含量也都不同程度地超出背景值,即重金属对土壤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矸石山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平面与剖面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特征: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大小与土壤距离矸石山的远近有关;同时重金属的分布受气候及其它影响而呈现了一定的波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