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全》2003,(Z1)
一个偶发事件有时会改变历史,SARS或许不足以改变历史,但无疑将在史册中留下印记。正如9.11改变了美国和美国人,SARS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改变,正在显现出来。面对SARS的大规模爆发,使我们看到,京城在应对灾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由此引发了人们很多的思考。2008年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奥运会,存在“安全奥运”方面的建设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2008年北京奥运安全科技发展战略”课题负责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王孝东书记。  相似文献   

2.
从2002年11月发生,并在2003年4月呈恶性蔓延趋势的全球性SARS(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具体讲,SARS考验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政治文明;SARS考验了一个城市政府的“应激反应”能力;SARS更考验了一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整性。作为一名城市安全防灾科技工作者,我以为国家应抓住此时机,建立对所有公共突发事件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机制及法律体系,这是SARS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古代,人类因弱小而对自然产生敬畏;今天,强大的人类应该对脆弱的自然予以关怀.2003年春夏之际的SARS事件已在更多的方面令中国人反思,对于国人痛恨却又不断重复的社会陋习,它真的需要一场惊世的危机来振聋发聩、警示大众,未免代价太高了,可问题在于就怕人类又忘记了可怕的今天.北京的春天除沙尘外几乎是"莺歌燕舞"的,但SARS的袭来,让更多的人猛然回头,深思SARS及其它更怪的病症灾害,由于我们尚不懂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灾变并不是偶发的,许多方面是酝酿已久的!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安全产业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引起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各行业的广泛关注。SARS 危机、煤矿瓦斯爆炸、火灾、矿难、飞机失事、石油井喷、淮河流域大水灾、食品中毒等,一次次重大灾难与事故震撼国人。例如,2004年全国各类事故近百万起,死亡近14万人;近几年,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死亡,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死亡,已经成为15~30岁年龄段的第一死因;重庆的“12·23”气矿井喷特大事故,导致243人死亡;被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猛于”SARS 的禽流  相似文献   

5.
《江苏劳动保护》2011,(4):32-32
日本有地震观测以来的最强震以及接踵而至的大海啸给该国带来重创。经济损失以及恢复企业生产、道路和交通所需资金还有待统计,这将是天文数字。首相菅直人称,国家正在经历二战后最可怕的危机,号召民众“面对民族威胁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6.
周静菊 《安全》2011,32(5):45-47
近年来,SARS、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国际金融危机、袭击幼儿园系列事件等公共危机频繁出现。"风险社会和非传统安全下产生的公共危机被全球化带入中国,同时中国自身的社会转型也产生了大量公共危机,中国公共危机常态化局面已经显现……"常态化的危机处理呼唤常态化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随着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的深入,公共安全社会化理论受到关注与肯定,政府不再是唯一的责任者,私人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和公民个人等都是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煤矿瓦斯爆炸、火灾、矿难、飞机失事、石油井喷、淮河流域大水灾、食品中毒等重大灾难与事故震撼国人。2004年全国各类安全事故近百万起.死亡近14万人:重庆“12.23”井喷特大事故.导致234人死亡;被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警告“猛于”SARS的禽流感也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气象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占到GDP的30%-6%;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中心小学在山洪中蒙难,造成了死亡人数117人,极其令人痛心的是死者包括105名学生。而如此悲剧竟发生在200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之中,这不能不令我们反思和联想,我们究竟是怎么抓安全?虽然表面上从媒体中传来的企业事故灾难不那么频发了,但由自然加人为的灾难却接踵而来,而且它们愈来愈集中在中小学校园这些公共场所中,所以开展以校园安全为中心的城乡“安全生活”建设十分迫切。就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几点反思和建议。一、校舍是否安全的工程反思沙兰镇中心小学的洪灾蒙难属山洪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联合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安全减灾和应对各类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即使各种各样的灾难片看得再多,但是在亲身体验之前,我们谁也不认为,它真的会来临,它会有多可怕。一旦它真的来临后,我们才发现,原来灾难真的可以来得如此毫无征兆,人类的力量在灾难面前是如此渺小。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就是最好的例子,灾难瞬间降临,惊慌失措的人们,乱作一团,慌不择路,胡乱逃生,不少人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汶川大地震、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管理机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北京乃至全国的SARS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人们普遍相信这场灾难终将会过去。大众媒体的报道显示,人们面对灾难已经开始反思: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与应变机制,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公民权利义务意识,职业道德与责任,传统陋习,人情冷暖……。反思太重要了!相对于麻木不仁,反思是一个民族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内在精神冲动。然而,反思不仅仅因为灾难暴露出了问题,就事论事,而要把反思放在中国现代化整个进程中加以评价和权衡,这样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反思本身也才具有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的安全教育中,大家往往着重强调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笔者认为,我们不仅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同时也应强化“危险意识”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危险识别意识”。强化“安全意识”与强化“危险意识”,其目的都是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强化“危险意识”着重点是教育作业人员知道什么是危险行为,什么是危险状态。只有作业人员意识到作业时存在着危险,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去避免危险的发生。也就是说,在实际生产作业中,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这是危险的”,或者说,觉察不出“危险”的存在,那才是最…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进入21世纪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汶川大地震、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的和平与安全。目前,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5.
收到2003年第1期《现代职业安全》,开篇就是“讲真话”。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讲真话,敢于讲真话,搞好安全工作才有希望。“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一定要讲真话。讲真话才谈得上对工作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也才谈得上对自己负责。”由此使我联想到现在正值岁末年初,各类表彰会、联欢会、座谈会正在举行,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敢于讲真话,善于盘点失败,失败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找出事故多发的原因,争取在来年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以更加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画廊     
安全生产1000天,砸了。张万友画老安全日志李润泉画△“豆腐渣工程”陈永孝画“漫游”陈立忠画△挤占王有永画空架子王有永画孩子的吻李肖杨画无题李肖杨画定时的可怕,不定时的更可怕。张万友画安全画廊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9·11事件、印度洋海啸灾难到巴黎市郊的骚乱,从SARS病毒及禽流感肆虐、煤矿透水或瓦斯爆炸频发、松花江水受污染到四川大地震,表明了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公共安全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应对社会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政府制度安排,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已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死亡原因的排行榜上,突发性的灾难死亡,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冲刺. 突发性灾难的第一个特点是时间的短促性.剧场大火,三五分钟内就可以使几百人窒息而死.汽车事故也多发生在一二秒钟里.球场搔乱时,一二分钟内人就已无路可走.第二个特点是伤害的严重性.几秒钟前还是个情绪欢快的人,立即就会发现自己的胸部已经变形,手臂已经压断.在各种突发伤害发生的时候,一切都是混乱不堪的,身边也没有任何自救工具.在灾难事故中死亡的人,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都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期望在未来的生活中不遇到突发事故,但我们却可以在灾难发生时设法避免"丧失生命机会".  相似文献   

19.
青岛港务局地处山东半岛,是全国四大外贸进出口港之一,年吞吐量三千多万吨。1986年以前,虽然港口的经济效益名列海区的前茅但安全生产管理的被动局面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局的各级领导。 1986年以来,我们痛下决心,率领全局职工大打安全生产翻身仗,几年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单位首长安全负责制,坚持全方位综合治理。狠抓了“三个深化”,即深化两级机关的安全意识,促进管理效能;深化基层队、班的安全管理;深化装卸作业现场、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经过四年的努力,去年全局实现了连续46个月无工亡事故,连续32个月无其它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20.
马玉宝 《安全》2012,33(12)
有人说,事故是纯粹的悲剧和灾难.也有人说,事故是一面镜子、是一声警钟、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说事故是灾难是因为它使许许多多的家庭人亡家破,使许许多多的企业破产倒闭;说事故是镜子、是警钟、是财富,是因为事故作为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发现身边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等问题;作为一声警钟,它可以让我们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让已经发生过的悲剧不再重演,避免以后更大的事故损失.然而,如何才能让事故不再是纯粹的悲剧和灾难,如何才能让事故真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下面两起事故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